编辑导语:陌生人之间的交流一般仅限于文字之间的交流。本文以视频社交产品“猫叫”为例,探讨其如何满足用户的社交获得感,并总结如何通过设计满足社交获得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本文以视频社交产品“猫叫”为例,探讨如何在“陌生人视频连接”产品中满足用户的“社交获得感”。我们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猫用户的社交获得感如何?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满足?
一、什么是“社交获得感”一般来说,对于工具化(社交)产品,用户的需求是高效、易用、协同。
产品设计的思路是保证用户能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目标。比如QQ,陌陌,腾讯文档等等。
用户对非工具类产品的诉求是什么?相对于对具体结果的追求,这类产品更注重过程体验中用户心理需求的逐步满足,而不是对具体结果的追求。比如灵魂陪伴感,手机QQ的自习室监督感等等。
我们把这种用户的心理诉求“社交获得感”。
二、视频社交分析和猫呼产品定位目前市面上的视频社交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五大流派,分别是直播、视频群聊、交流工具、随机匹配和短视频社区。
如何找到猫喵的位置?这里使用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坐标系。构建坐标系,根据时效性和交互性提取关键词。
横坐标:实时的关键词是在场,即时性,强调社交;对应的异步关键词是沉淀、坚持、强调。
纵坐标:单向关键词是资产展示、身份、生活记录;双向关键词是陪伴,消磨时间,排解孤独。
我们将这些产品分为四个象限。猫叫是位于第四象限的实时双向视频连接。
基于实时和双向两个维度,猫喵的社交获得感来源于连接打发时间,和你即时聊天。具体分析请阅读视频《社会洞察》,此处不展开。
本文解决两个核心问题的方法是使用如图所示的双钻模型。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最有效地演绎核心诉求,转化设计目标,满足社会获得感。
1.通过路径拆解找出痛点和机会点,挖掘核心需求。
我们可以把陌生人的社交场景分为三大阶段:发现对象、建立联系、加深关系。
对应这三个阶段,拆解陌生人视频连接的使用路径,分别挖掘每个环节的痛点和机会点(这个环节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共情挖掘和头脑风暴)。
最后,从痛点引出核心诉求,即猫叫用户的社交获得感。
在场景的不同阶段,猫叫用户的社交获得感是:找到建立关系的对象,及时反馈,良好的交互体验,长期的关系成长。更口语化的表达就是有人联系,有联系,聊得开心,有呼应。
2.核心需求被总结并转化为设计目标。
每个阶段的核心需求都转化为设计目标。对应关系如下:连接人的设计目标是建立关系链,连接人的设计目标是提高接通率,愉快聊天的设计目标是提高通话质量,回忆人的设计目标是引导第二次社交。
四、如何通过设计来满足社交获得感
1.构建关系链,满足人的需求。
1.1建立一个基本的交互框架并引入跨平台的关系链
MVP(最小可行产品),即最小化可行产品的设计。它是一种产品设计的方法,由Eric Ries发表在《精益创业》上。它教你低成本快速实现一个产品的第一个版本,快速推向市场获取第一批种子用户,通过用户访谈、问卷、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取产品使用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持续迭代。
利用这种方法,我们根据路径提取功能优先级,提取能完成最小闭环的功能,构建能最小化猫调用的产品结构。框架的核心元素是call对象,所以整个MVP框架都是围绕call对象,构建各个页面的信息层次和转换关系。
框架已经建立。如何解决引入新产品关系链的问题?
这是很多社交产品最初面临的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小程序直接邀请好友回拨,跨平台引入关系链。
猫叫向微信好友发送通话链接,微信好友可以通过小程序回拨,实现跨平台通话。通话结束后,他们可以添加好友,建立关系链。
通话过程中,小程序可以看到猫喵的美颜效果,与微信的真实画面形成了直接对比。当用户想尝试美颜效果时,会提示下载猫的喵。这对猫咪来说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引流。
1.2添加陌生人发现模块,扩展关系链
随着框架的逐步完善,产品框架中增加了发现模块,陌生人视频通话可以进一步拓展关系链。首先,为了让产品结构更加稳定和可扩展,交互框架调整为3tab结构。
一般来说,异步陌生人社交产品为了营造氛围,一开始会用一部分马甲号来发布动态。这虽然解决了初期用户不足的问题,但也带来了虚假信息的感觉。
所以为了猫叫数据的真实感做了一些设计。猫叫采用5秒动态头像,并记录拍摄时间,营造真实感。在创建数据时,使用人脸检测技术来确保真实的人。
另一方面,为了更高效地发现和筛选陌生人,我们采用了动态头像feeds流浏览和好友意向标签筛选设计。
1.3更多聚合的发现场景,补充关系链
在下一阶段的产品中,框架增加了限时配对假面舞会游戏。用更多的聚合发现场景来补充关系链。
化妆舞会规则:戴面具随机配对,限时聊天,点断线。这样的游戏规则让加好友变得更加迫切。
每天定时开放,用户聚集多,匹配率高。每天三次常规舞蹈,让用户聚集更多,匹配更容易。倒计时提醒和舞蹈氛围的营造可以提高用户的期待。
降低退出率,增加匹配概率。在匹配和视频连接中的等待页面,通过情感进度提示缓解焦虑。配型失败页面的情绪引导,可以减少挫败感,提高配型。
2.提高接通率,满足“连接”的要求
2.1通话弹窗的设计减轻了连接压力,提高了连接意愿
通常全屏IM来电提醒可以提高连接效率,但在陌生人场景下并不适用。猫叫在接到电话后,进入准备页面进行预览和美颜,减轻连接压力,让用户更愿意连接。
2.2通过不同强度的“广告”推荐线上用户,促进连接
由弱到强的交互风格推荐在线用户,促进连接。
2.3使用“隐藏”设计带来安全和防止骚扰
隐藏人、环境、位置三要素,通过提高安全感、减少骚扰来提高接通率。
3.提高通话质量,满足“聊得开心”的需求
3.1美颜+智能补光灯提升画质
我们发现有很多猫叫用户的场景,都是晚上睡觉不开灯,晚上没有路灯的时候的视频。问题是画面太暗看不清,系统级屏幕亮度解决不了问题。
因此,我们用物理反射法来解决问题。当周围环境变暗时,光线传感器智能感应并弹出补光灯开启提示。点击“开”,将白色光圈缩小到画面中间,为脸部补光,提高画质。
3.2增加双方互动
为了让画面更加均衡,减少切换,通话的设计采用了上下等分屏幕的结构。该按钮在通话过程中是隐藏的,以减少屏幕遮挡。因为通话中有很多对立面,所以设计了一个有CP感的面具来制造身份互动。
那么CP身份如何增强情感互动呢?
在异步聊天中,我们用面部表情和CP表情符号来表达情感互动。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提取了男生和女生之间的互动情感,设计了情感互动面具。并且当被触发时,画面结构会相应改变,以增强交互的强度。
3.3改善整体通话体验的设计
人脸检测:其实很多用户都是一直对着天花板的,影响体验。通过人脸检测,当人脸未被识别时,会向两个方向模糊,并自动挂机15秒。
通话时间的限制:有限的时间可以提高稀缺感,有助于提高聊天内容的质量。通话评价:根据评价分类,限制评价低的用户连接。
4.引导第二次社交,迎接“回声”
4.1最近打过电话的朋友,在备考页面高效打电话
最近联系人很可能会再打来,显示在准备页面外,标有绿点表示在线状态,可以直接打来。缩短路径,提高效率。
4.2好友区分线上状态,线下用户轻度互动
与AIO消息列表排序逻辑不同,猫叫强调在线拨号。所以这个列表区分了在线状态。线上直接打电话,线下轻喵,对方收到推送就会上线。
4.3 AIO的补充和新尝试
稍后加入AIO,以便于安排视频。尽量用视频给AIO留言,提高效率。
五、总结回到文章开头,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猫用户的社交获得感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满足?
利用双钻模型,我们推导出猫叫用户的社交收获是:被连接(找到建立关系的对象)、被连接(及时反馈)、聊得好(互动体验好)、有回音(关系长期增长)。
通过构建关系链满足人的连接,提高接通率满足连接,提高通话质量满足聊天,引导二次社交有回应,满足社交有收获。
#专栏作家#
小武,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经验主义,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腾讯资深交互设计师,前创新工场、新浪微博交互设计师。专注于社会创新和娱乐产品设计。
本文由@小武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