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但丈夫却因病去世了。为了儿子,他忍痛下海,靠自己的努力,把一个投产不久、年产量很少的国有家电品牌,变成了国内有名的大企业。
这个女人,在男性主导的商界,硬生生的“杀”出了自己的路。她就是董明珠。这一期的《童牙童趣商人小贴士》将带你认识董明珠,一个有着巨大“格力”的商场女强人。
1954年,董明珠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她家有七个兄弟姐妹,她是最小的。
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被家人疼爱,却没有一点骄纵自大的味道。小时候,即使董明珠偶尔撒娇,但从不出轨。如果他真的犯了错误,他马上就认识到了。小小年纪就有了相对成熟的心理。
(一)童年
之前,南京到处都是历史和时间的痕迹。穿着新衣服的董明珠问妈妈:“南京这么老了,为什么不打扮一下,弄得清新漂亮一点?”对于女儿孩子的话,母亲说:“这些都是大人的事。男人建设自己的家乡有好处。女孩子家才不管这些呢!"
董明珠对这个回答很不服气。她认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城市里,女人可以思考这些事情,女人可以做男人能做的事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董明珠不甘落后是她童年的性格。
据董明珠回忆,小时候在学校几乎没被批评过。她很少改作业。她总是先浏览一下题目,想一想,再动笔。她不停地想,一气呵成。这种认真严谨的努力被董明珠延续到了以后的工作中。她在工作中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严谨的考虑和判断。一旦决定了,她就会坚决执行,毫不动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董明珠最早毕业于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同年7月,她参加工作,去了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工作,然后就结婚了。
婚后,董明珠很幸福。她有一个慈爱的丈夫,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就在董明珠以为自己要这样平淡而满足地度过一生的时候,1984年,30岁的董明珠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丈夫因病去世。当时董明珠的儿子才两岁,她苦不堪言,肩负着家庭和生活的重担。
(二)强
六年了,我每天带着孩子去上班。即使单位里没人说什么,董明珠自己的心理压力也从未消退。六年来,董明珠和大多数单亲妈妈一样,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
1990年,始终不甘平凡的董明珠辞去了原本稳定的工作,去深圳寻找机会,随后转战珠海,从此与格力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
那时候格力还叫李海空调厂。作为一家新成立的空调音厂,李海一年只能生产2万套空左右的调音,而没有核心技术的李海依靠组装和贴牌销售,年销量并不高。董明珠成了海利的一名业务员。这一年,董明珠36岁。
[S2/](三)开始
正式上岗后,董明珠被安排到安徽合肥,在那里她完成了一门课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得到了厂长朱江洪的赏识。
当时,李海在安徽最难缠的“流氓”是一个拖欠42万贷款的经销商。在为自己做好心理建设后,董明珠踏上了“讨债”之路。这个老板太嚣张了,根本不在乎董明珠。别无选择的董明珠开启了“跟随”模式。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董明珠是和经销商在一起的,因为无论走到哪里,董明珠都会跟到哪里,“形影不离”都不为过。“跟”并没有吓到经销商。忍无可忍的董明珠把他堵在办公室,气愤地说,要么还钱,要么退货,不然我不罢休。
40天的“紧追”让经销商退步了。当这辆车拖着满满一车空回到珠海时,整个李海工厂都震惊了。这是一辆可以变现的车,“休眠账户”变成了“活的”。这个女人太厉害了!
这次“紧急讨债”的经历让董明珠明白,市场上“先货后款”的做法是要被打破的。之后她在所辖城市提出“不允许经销商拖欠货款,一手交钱一手提货”的声明,即使经销商反对她也不让步。
这个决定让格力空实现了1997年、1998年“没有一笔应收账款没有收回”的销售神话。
1992年,董明珠成为当时李海空厂的销售“女王”。她个人销售额超过1600万,一个人做了全公司销售额的八分之一。
由于能力出众,公司将董明珠派遣到她的家乡南京,但当时南京几乎没有市场。董明珠在极限中突破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被她发挥的淋漓尽致。有一年,她的个人销售额涨到了3650万,大家都很佩服她。那时候,董明珠也成了别人口中的“富婆”。
后来,李海空也更名为格力公司。
在职场上,面对逆境勇往直前,选择不放弃,肯吃苦,勇于吃苦,快速熟悉基层业务,是董明珠早期成功的重要条件。
董明珠说,过去90年,大部分企业的命运都掌握在销售人员手中。销售人员可以拿高薪,但是承受不了企业的压力。再加上当时制造业市场混乱,常年做一线销售的董明珠注意到空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质量并不是很好,格力的空产品也不例外。
1994年,格力内部出现危机——产品卖不出去,大量库存积压,但最致命的是,公司骨干业务员突然“集体离职”,带着客户去了对手公司,差点让格力倒下。
董明珠被任命为事业部负责人,是她事业腾飞的第一次机会,也是格力电器的转折点。
董明珠很果断。她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开始改变和更新。在整顿整个销售团队的同时,严把产品质量关,坚决拒绝使用不合格的零部件。当时她还做出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当着全公司的面把公司做出来的不合格产品砸了,以此来提醒所有员工质量的重要性。
今年之后,格力营收突破23亿。董明珠成名后,回忆起这段时间,她说:“1994年,如果我没回来,格力早就一蹶不振了。”1994年,董明珠40岁。
而现在“/s2/]好空调,格力造”的广告早已深入人心,而这个广告的底气是董明珠在1994年种下的。
1995年,空调业展开了空之前的血战。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公司的23名业务员面对国内一些大公司几千名业务员。今年董明珠团队大获全胜,登顶国内空调市场。
在之后的11年里,格力从未从第一的位置跌落,无论是市场份额、产销量还是销售收入,都始终位居全国第一。
2001年,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总经理。从此,她就像一个极其细致严谨的“外科医生”,从未停止过对企业的挑剔,进行操作,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她当上总经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内部整顿。
当她得知某公司员工竟敢挪用企业数千万资金,在公司外设立配套工厂并声称产品是韩国进口并疯狂销售时,她感到震惊。
这种事情,对于对员工要求严格的董明珠来说,简直就是踩在了她的“气管”上,随即她开始大力整顿团队,深化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她对员工的要求极高,不允许员工犯错。如果他们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她会强烈批评,有时会骂哭员工。
她不仅对员工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也更高。采访中,董明珠说过这样的话:“我永远不可能错,因为我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站在公司的角度,以公司为前提,经过深思熟虑,反复验证,事实证明我从来不会错过。“从董明珠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她绝对的自信和霸气,董明珠永远是对的。
2003年,格力实现了营收100亿元的突破。公司随后进入了超车的快车道,但董明珠似乎有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战斗,一直在“战斗”,从未停止。
在格力的销售体系中,有些代理商是很难处理的。
有一个河南本地知名经销商,无视格力的“规则”,扰乱市场,被董明珠罚款返利300多万。然而,这个蛮横的经销商并没有“悔改”。反而一边无理取闹,一边找董事长诉苦。他表现出他的忠诚,表示他的支持,并抱怨这对他来说并不容易。最后董事长替他出面,建议董明珠把回扣给他。
董明珠真的很硬气。面对主席,她也是坚决不同意,完全拒绝执行。
她认为退回返利会破坏格力制定的规则,起不好的带头作用,对其他经销商也不公平。在她毫不妥协的态度下,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是的,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制定规则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做什么,而是在同一规则下。人不能投机取巧。人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
坚持原则,维护职场的制度和规则,为市场和公司创造良好健康的竞争环境,让董明珠赢得员工和经销商的信任。
2012年,董明珠58岁。她进入格力已经22年了。这一年,她成功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格力的“董明珠时代”真的要来了。
接下来的6年,格力营收超过7000亿,比过去翻了一倍。董明珠毫不掩饰她对企业的贡献和价值。她说:“就是因为我说了算,格力才能发展到现在的位置”。“如果我退休了,我会给国家、股东和员工一个满意的答案。“不要觉得董明珠在夸大其词,也不要觉得她自大到不认识自己。事实确实如此。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致力于核心技术的掌控,这也是格力经久不衰的重要一环。
外界都说格力的董明珠是“女王”。她很强势,经常“鸡蛋里挑骨头”。但董明珠说,“我活着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是为了自己的使命。”就算董明珠态度再严厉,也会让员工变得更好,让人变得更好。相信格力公司的员工也是感激董明珠的。
董明珠给员工买了房子,你知道吗?有一个董明珠盖的房子。只要是格力的退休员工都能在那里有房住。
有人问为什么不把买房的钱直接发给员工?董明珠回应道。她说,房子在城市打拼的人心中总是有很高的地位,但年轻人不一定有那么好的自制力。如果他们直接给钱,他们可能会用在别的地方。而且现在小区里人都不近,有时候也不清楚是不是住隔壁,但是她建的房子都在一起。想想吧。几十年后,一起工作的一群人会住在一起,大家会互相认识,邻居也不会那么冷漠。多好啊!
从这个角度来说,董明珠是不是很在乎她的员工?
“永不服输”是董明珠的代名词,无论你想做什么,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做到最好。这就是董明珠的处事方式。这个女人一步步“造就”格力,作为女人,立足商圈,不亚于男人。这是“董皇后”。
你怎么看待商场女王董明珠?[/s2/]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转发,你的鼓励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结束—
闪闪发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