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深知人性的痛点和亮点,牢牢把握用户心理,并以主动性和创造性应用于产品的方方面面。与其说它是一款电商软件,不如说它是一本理解人性的教科书,精准地抓住了用户稍纵即逝的购物冲动。
拼多多是基于微信用户裂变模式的“社交+电商”产品,专注于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快、更好、更便宜”的产品。
拼多多满足了哪些需求点?
拼多多通过拼多多果园、拼多多爱消、金猪赚大钱等功能,将娱乐社交元素融入电商运营,让用户通过娱乐化、游戏化体验到更多的实惠和乐趣。
拼多多与朋友、亲戚、邻居、同事等分享利益。通过拼单、免费砍价、帮助享受免费账单、每天获取现金等功能,起到了很好的社交作用。
拼多多通过机器算法向用户精准推荐实惠商品,帮助用户找到实用、适用、实惠的商品,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商品。
二、目标用户与典型场景2.1目标用户
拼多多的用户是价格敏感型用户,上网时间长,相信熟人。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用户的学历分布更低,年龄分布更高。
2.2典型用户画像
情况1:
目标用户:张天,学生,女,现就读于北京某大学。她经常看微博和小红书,喜欢关于美妆和穿着的视频分享,喜欢和同学分享有用的物品。因为是在校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固定的生活费,网购追求性价比,不轻易消费,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时间充足。
典型使用场景:双十一前夕,好友分享拼多多红包并获得可观金额的红包,然后下载拼多多,惊喜地发现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物,而且团价优惠。发现购买的物品质量和款式也不错,更愿意向亲朋好友推荐品多多。
情况2:
目标用户:王娟,家庭主妇,四线城市,事业单位职员。为了攒钱给在深圳工作的儿子买房,她平时勒紧裤腰带,时间充裕,日常生活也注重保健。
典型使用场景:最近朋友让她帮忙砍价,她就下载了拼多多。进入主页后,她被节日的界面和实惠显眼的价格标签吸引住了。她对讨价还价和提取现金感兴趣。每天分享链接给亲朋好友帮助砍价,成功获得电脑桌。
情况3:
目标用户:白领李华,收入来源于每月固定工资,很少出门购买商品,喜欢网购,追求性价比和品质。
典型使用场景:李华一直对拼多多有刻板印象,认为上面假货很多,所以一直没有考虑在拼多多上购买商品。最近她同事在拼多多买了苹果无线耳机,收到货后在官网验证是正品。李华最近有购买无线耳机的需求,于是下单购买。收到货后,他非常惊喜,对拼多多的印象也大有改观。
三、关键功能体验和描述
拼多多用首页、推荐页、搜索页来满足用户的三大购物场景。
首页主要满足目的模糊和目的不明确的购物场景,推荐页满足目的不明确的购物场景,搜索页满足目的明确和目的模糊的场景。
由此可见,拼多多是在刻意营造漫无目的的购物场景,让推荐的商品得到更多的展示,这也是拼多多在电商界被称为“今日头条”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拼多多的关键和突出功能:
3.1基本功能
1)采购订单流程
当你进入产品页面,你会发现有两种购买方式,即单次购买和单次购买。
如果你点击,就会跳转到支付页面,你会发现有很多支付方式可供选择,其中微信支付排名第一。
如果点击发起团购,支付成功后会弹出分享给好友的链接。因为新用户不了解分组流程,所以大部分会选择把链接分享给好友,但实际上可以和陌生人成功分组,而且分组的门槛很低。与个人购买相比,发起订购可以获得更多的价格优惠,从而鼓励用户选择订购模式购买商品,增加商品销量。
2)功能细节描述
细节一:个人购买和发起订购的按钮并排放置,用价格锚做相对值。
在商品页面的底部,并排放置了单独购买和发起订购两个按钮,通过价格锚点和商品价格对比来做相对价值,既能让消费者认可商品估价,又能刺激用户的购买神经,促使其下单购物。
细节二:滚动显示用户拼单成功的消息,营造购买氛围。
在首屏的上方,商品页和支付页,都有显示用户订单拼单成功的消息,比如“3秒前xxx还在拼团,XXX刚刚订单拼单成功”,让用户和其他用户连接起来。并巧妙地利用用户的从众心理,这些信息会不断强化用户的认知,给用户营造一种人人都在买的氛围,制造一种紧张感。
【/s2/】细节三:未付款退货,对话框“确定要放弃付款吗?”会弹出来。
与其他电商app相比,如果不付款就点击退货按钮,拼多多会弹出“你确定要放弃付款吗?”对话框,并显示xxx用户对产品的好评,并附上对产品的简要好评,以减少用户对产品质量的疑虑。
细节四:点击产品大图界面,可以直接购买,不用回头。
简化了点餐流程,这种优化设计让用户减少了一步操作,尽可能减少了用户的决策思考时间,增加了营业额。
细节五:精选推荐“适合进洞”。
在社会消费中,很多人的需求是由刺激引发的,单纯的搜索购物很难承载新的消费趋势。尤其是对于下沉市场的用户来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不知道买什么,所以找人拿货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淘宝还是拼多多,都在强化模糊的、漫无目的的购物场景。
许多低线城市的用户不擅长搜索,但需要明确的指导。因此,特色推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向导,帮助用户找到特色商品,触发其购物需求。
细节六:没有购物车,优化下单流程。
意思是购物车存了费用,相当于“货比三家”的过程。没有购物车,用户决策时间加快。这类似于亚马逊推出的一键下单。用户不需要想太多,优化下单流程。由此形成了拼多多用户高消费频率、低客单价的购物习惯。
细节七:背部顶部按钮明显,给出明确的指示。
和淘宝相比,拼多多有三种返回顶部的方式:第一种方式,点击页面顶部的空格空返回顶部;其次,双击home键返回顶部,再次,页面右下角有一个明显的“顶部”按钮,点击返回顶部。这个功能考虑到了不经常玩手机的老年用户的需求,给出了明确的提示,所以体验非常好。
3.2异常操作
订购后立即开始退货
细节一:退货申请的功能隐藏很深,很难被发现。
细节二:组队不成功不能退货,延长了退货流程和时间。点餐时间在23:00左右,凌晨00:50左右拼成功。早上九点,商家通知发货。直到11点左右才想起来申请退款。因为商家发货较早,申请退款失败。
细节三:当你点击申请拼多多介入时,显示需要先与商家沟通,被拒绝退款后,再与拼多多客服沟通,增加了沟通的难度,让体验不是很好。
细节四:在物流动态界面的底部,添加商品的快照,让买卖双方在核对交易细节时有客观依据作为重要参考。
细节五:退货需要文字描述,增加了退货的难度,加强了平台对用户退货原因的了解。
3.3亮点功能
拼多多以社交+游戏+电商的形式,牢牢抓住了用户心中的“瘾”,拼多多在游戏设计中生动展现了产品背后的商业目标,即购物转化。
在社会化消费的趋势下,人们其实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需求。在各种广告口号和品牌特价的持续刺激下,用户心中已经长出了购物需求的种子。拼多多充分考虑了这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势,将购物娱乐化、游戏化、场景化,让用户心中的“瘾”在拼多多的土壤中得到滋养,用户在娱乐中游走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带动了消费。
1)免费议价功能详细描述
这个功能放在首页的推荐栏。用户可以通过分享邀请好友帮自己砍价。每个人削减一个随机的数量,最终用户可以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买商品,甚至可以免费获得或获得现金返还。考虑到下沉用户的特点,拼多多的门槛非常低,只要求转发和议价。这成为拼多多获取用户裂变增长的主要途径,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设计。
下面我们来深度分析一下拼多多是如何利用砍价来推广新工作的。
细节一:一开始砍价给出较高的起始金额,发起砍价时会显示“您砍了xx元”,让用户觉得“丢了太可惜了”。
细节二:参与砍价需要多少用户不得而知,但会提醒用户邀请6人砍量大。这种模式可以激发用户分享,起到广告曝光和病毒扩散的作用,最终促进创新和转化。当用户还想继续砍价的时候,可以选择做任务,比如看评论,购物等等。
细节三:拼多多在不断引导用户完成任务砍价后,设计了砍价门槛,新用户可以砍大量,老用户只能砍少量;并且砍价时间限定在24小时,引导用户分享,也缩短了更新推广活动的时间成本。
细节四:页面上方滚动显示“用户0元拍下xxx产品”的消息,页面左下方显示好友头像+昵称+已免付费产品的信息,以增加用户砍价信心,提醒用户免费砍价真实有效。这种设计就像一个拉拉队,起到了激励用户冲刺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用户隐私泄露的争议。
2)多多果园功能详细说明
细节一:拼多多巧妙地将购物和店铺融入游戏中。用户可以通过购物获得宝箱,也可以从商店偷水滴。既增加了店铺的品牌曝光度,促进用户下单购物,又提升了社交属性。
细节二:只要给浇水行为一定的频率,让用户重复,并得到反馈,就有机会让用户把这种行为固定为习惯。
四、竞品分析4.1产品定位
1)淘宝定位:面向所有城市的消费者,满足用户的日常消费和网购需求。2)拼多多的定位:针对低线城市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我们会以下单的形式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4.2功能分析
1)淘宝主要信息结构及描述(红框为淘宝独有)
4.3功能分析
1)淘宝功能分析淘宝的信息架构远比其他复杂,但复杂是有序的。
从商品质量上,淘宝严把商品质量关,对参与促销活动的商家设定了更高的标准,从详情页到推荐文字都体现了一定的品味和品质。从推荐的商品来看,淘宝比用户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喜好,通过精准的算法推荐符合用户喜好的商品,让用户漫无目的的闲逛,引发其消费。淘宝直播、哇视频、国外淘等功能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购物的场景,包括喊话、推荐、推广以及符合用户喜好的优质商品。淘宝里线下购物相关的场景,可以搬到线上的,都搬到了线上,让用户尽可能多的从各个角度了解产品。
采用淘宝KOL直播带货,重点扶持淘宝直播的网络名人主播,形成粉丝经济。数据显示,2019年商品增长接近400%。
2)拼多多功能分析拼多多的信息结构比较简单,只用首页、推荐、搜索来满足用户的购物场景,所以用户获取的信息来源变得清晰很多。
在产品质量上,目前拼多多大部分商家都是卖长尾产品的商家和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没有办法完全保证。假冒品、尾货清仓品、廉价品成为目前拼多多中低价品的组成部分。意识到这一点,拼多多正在努力摆脱这些负面标签,口碑和调性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商品推荐方面[/s2/],日用品推荐更频繁,努力营造大卖场的氛围,红色的商品价格,杂货店气质的详细图片,各种补贴,各种游戏,让人疯狂着迷。不得不承认,拼多多深知人性的痛点和亮点,牢牢把握住用户的心理,并将其运用到产品的方方面面,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其说它是一款电商软件,不如说它是一本理解人性的教科书,精准地抓住了用户稍纵即逝的购物冲动。
但是,用户总有清醒的时刻。持续的刺激之后,他们麻木了,激情褪去,剩下的就是疲惫。拼多多未来如何布局,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Zxt~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由原创图库bug创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