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子晚报
误收电话费,误转账给他人...因为粗心,交易出错的情况越来越多。昨天上午,家住长江怡和苑小区的倪女士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讲述了她的故事。
听律师的话。
200块钱的话费不对,不容易拿回来。
“我用手机给老公充值200元话费,手机号最后一位数字输错了,突然充到别人手机上了。”5月15日下午5时许,倪女士使用某运营商的APP平台充值,发现话费被错充后,立即致电对方要求对方返还200元话费。
“对方没有正面回答,说想看看是不是真的收到了那200元话费,就挂了电话。”倪女士说,没想到对方迟迟不打电话,于是又给对方打了电话。对方已经关机。之后她联系了运营商客服,客服答应帮她联系对方拿回来,但事情暂时没有进展。倪女士联系了社区民警。警察给对方打电话,电话接通了。这个电话机主比较粗心,说是想查看一下手机有没有收到这200元话费。
随后,失主打来电话,表示刚刚显示了充值信息,然后通过充话费的方式“痛快地”把200元钱还到了倪女士的手机上。已经是16日下午了。
300块钱转错了人,他觉得自己倒霉。
梅先生住在广陵区法明路。5月8日晚6点,他准备将3100元货款转给一个客户。他在手机上操作一个银行APP时,输错了账号,误把钱转给了一个陌生人。
他周围的人建议他去银行。后来梅先生与银行取得联系,得知要拿回这3100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维权成本高。梅先生想了想,决定承认自己运气不好。
律师声明
第一时间报警,固定证据。
扬州大洋律师事务所周军律师建议,市民在转账时,应仔细核对汇款人的身份信息。如果不小心转错了账户,要第一时间报警,固定证据。如果对方拒绝还款,可以通过诉讼解决。
周军给出了以下建议:当人们因操作失误而将钱转给错误的人时,要沉着冷静。一是主动与对方协调沟通,必要时请平台客服帮忙协调;其次,注意保留证据,保留微信转账记录、银行卡交易明细等。再者,如果沟通无效,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最后,尽量选择延时转账操作(微信功能可设置或银行转账),确认转账前一定要核对清楚对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