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微博会员怎么取消自动续费(App Store吸血应用偷偷扣费?赶快关闭这些功能!)

【PConline杂谈】过去人们对Android系统的印象是生态混乱。野蛮生长时期,安卓平台诞生了很多隐形扣费的流氓应用。随着国产手机品牌开始手动监管应用市场,现在非第三方渠道安卓市场已经不太容易发现有害应用了。



相反,一向号称封闭安全的苹果,却成了流氓应用开发者最后的温床。在这个友好的,看似安全的应用商店里,有很多坑等着你。

续约会员,为您“无感付费”

IAP(应用内购买)功能是苹果为了方便用户购买应用内增值服务的一大发明。起初,该功能仅用于用户购买游戏道具、充值金币等虚拟物品。后来增加了订阅功能,用户还可以用它购买会员服务,按时间订阅付费内容/功能。很多应用厂商从中看到了机会。

每当我准备续订时,我发现我的会员资格尚未到期。相信很多用户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不是有人一直慷慨地给你发会员,很有可能是你被“订阅”功能拼凑出来的。



以热门社交平台的会员服务为例。从iOS上微博的会员续费界面可以看到,会员服务从1个月到12个月不等,价格也不尽相同。按照一般的理解,订阅一个月的会员套餐,只有一个月的有效期。如果到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再次续费。



Android订阅会员按次付费,而不是订阅。

但是,应用程序没有指明的是,会员套餐是“订阅服务”。订阅一个月的套餐,就是12元每月到期后自动续费。三个月认购的话,三个月为一个周期续费,每次扣30元。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规则,在你取消订阅之前,App Store会帮你按时购买这个物品,不需要你后续确认,直到你卡里没钱为止。

这种无止境的订阅,是在你以为只想买一个月的会员,验证指纹的时候宣布的。

免费申请?费黑洞

上面提到的社交平台会员还是“明码标价”的,至少在付费的时候,用户是知情的。App Store最需要警惕的是一些所谓的“免费应用”。



不难发现,这些“免费应用”的恶意相当明显,针对的对象是儿童和判断力较低的未成年用户,所以往往会伪装成低龄应用,比如填色游戏、穿衣游戏等等。在进入应用时,他们会提示你免费解锁所有功能,粗心的用户很可能看到他们直接免费验证指纹,打开这些恶意应用的订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是“免费试用”,但免费期限多为7天,也就是说7天后,无论你是否同意,只要你不取消订阅,应用都会继续通过订阅功能扣钱。



他们的收费有的高达每月50元,有的是为了防止用户一旦发现就不退月租费而按周订阅收取。高昂的费用很可能是“熊孩子”刷爆父母银行卡的罪魁祸首。

此外,还有一些“免费应用”将采用“碰瓷”策略,并利用触控ID支持指纹支付的特性。用户打开app后,IAP内购验证会不断弹出。如果这个时候不小心按了手机的Home键,验证了触控ID,很可能就直接给对方付款了。

微博会员怎么取消自动续费

在App Store被坑?我该怎么办

看完这些,你可能想看看你的App Store账号有没有被这些“流氓订阅”吸走。



首先我们需要查看我们的App Store订阅项目,点击App Store,然后点击右上角的头像查看我们的账户信息,就可以看到“管理订阅”的选项。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您的订阅项目,选择要取消的订阅,点击“取消订阅”并确认。

取消认购后,我们还需要追回被扣的认购费。只要我们在扣除后的90天内提出投诉,我们就有机会获得退款。

在浏览器中输入reportproblem.apple.com进入苹果问题报告界面。

登录账户后,可以看到90天内购买的物品信息,包括付费应用、订阅物品、音乐、电影等。



找到需要退款的订单,点击右边的“报告问题”选项。



选择“我要申请退款”并填写退款原因,然后申请由苹果公司审核。



如果是明显的恶意扣费,最快几个小时内完成退款,按原支付方式退回。

支付陷阱屡禁不止。这是谁的错?

显然,苹果已经意识到了订阅费用和收费的问题。



4月初,有海外用户发现苹果对App Store的订阅策略进行了微调,在订阅项目之前,要经过用户的二次确认,防止用户在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动扣费。

是苹果良心发现吗?不一定。

4月20日,我们在app Store下载了一款带有恶意订阅项目的App。打开应用的一瞬间,支付界面的界面已经立即弹出。这个时候,你甚至还没有确认第一次打开应用时的各种权限。



如果用户没注意,把大拇指放上去就很容易被直接“订阅”了。当然,为了测试是否真的有第二个确认选项,我不小心按了指纹。

其实没有第二个确认按钮弹出,支付过程非常流畅,指纹验证后完成。你唯一能看到这个操作可能包含订阅提示的是支付页面的几行灰色小字:“取消前会自动续费”,标题中“免费试用”的字样更为显眼。



也就是说,海外用户看到的那些二次确认选项,在中国的App Store是不存在的。



当我们看到这款应用的评价时,几乎都是刷出了最高分,评价内容看似很真实,但当我们选择“最新评价”和“最低评价”进行排序时,真实的评价就会显示出来。

可见此类恶意应用仍在“作恶”,甚至在几个小时前,仍有不少用户被恶意订阅扣费。

App不得有以下行为:抢夺用户或试图勒索用户;诱导用户进行非自愿购买;强迫用户共享不必要的数据;通过欺骗提高价格;对未交付的功能或内容收费;或者在应用程序内部或外部实现任何其他操作行为。

苹果公布的《App Store审核指南》中的开发者行为准则已经明确指出不能诱导用户购买,但App Store的做法显然与之相悖。对于用户的真实评价,苹果并没有立即下架恶意应用,App Store的应用购买界面也没有举报应用不当行为的选项。



苹果对这些恶意订阅应用的态度是视而不见,甚至允许推广。



当我们在App Store搜索关键词“涂鸦”时,测试中使用的恶意订阅应用排名第一,出现了苹果为开发者提供的“应用内购买推广”。



"你可以为自动续费订阅提供折扣或免费试用,以吸引新订户."苹果在“促进你的应用内购买”的介绍页上这样写道。

苹果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态度?同样,在苹果开发者网站的介绍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自动续费订阅的净收入结构不同于App Store上的其他商业模式。在订户服务第一年的每个结算期内,您将收到70%的订购价格(扣除适用税)。用户订阅付费服务一年后,扣除适用税费后,您的收入将增加到订阅价格的85%。



从上面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对于用户在App Store中订阅项目,苹果会结算70%的订阅价格,并扣除应用开发者的税费。订阅用户累计一年付费服务后,这一收入将达到85%。换句话说,剩下的30%和15%的费用就是苹果向开发者收取的“苹果税”。

以我们测试的APP为例。每月35元的订阅费用中,10.5元将成为苹果App Store的营收。



根据《财富》( fortune.com)今年1月的统计,2018年苹果服务部门的收入,包括App Store和Apple Pay等其他产品,增长了24%,达到372亿美元,苹果2018财年的收入为595.3亿美元,这意味着App Store等服务对苹果总收入的贡献超过了60%,甚至超过了硬件带来的收入。

在苹果巨大的服务收入背后,我不知道有多少来自这些恶意订阅收取的“苹果税”,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也被算作苹果服务收入的一部分。



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App Store中找到明显意图诱导消费者订阅的恶意软件。表面上看,苹果是反对这些应用的,但实际上,这些应用关系到苹果服务部门的营收,高达30%的营收被抽成,这可能是苹果不敢“硬碰硬”的原因。

结论



面对订阅项目的陷阱,在App Store主动做出整改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在付费前多加留意,尤其是看到“免费试用”“五折”之类的诱导词。如遇恶意扣费,应立即取消订阅并申请退款。

如果这些渠道都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12321.cn)投诉。希望在用户和组织的共同监督下,App Store能看到用户的声音,做出改变。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