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品天成招聘(曾经的衣品天成代工厂,想做定制中的正规军)

“每年,这附近都有工厂倒闭,那些工厂正在慢慢变成仓库。”黄德华指着窗外的一条单行道说。

这是杭州萧山女装公园里的一条普通小路。这条路的两边有许多相邻的工厂。黄德华创建的拓荒者也位于这里。与OEM鼎盛时期起家的周边工厂相比,先行者有一些特殊之处。前两年外贸环境不是很景气,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让这些代工厂提前感受到严冬的寒意。新年将至,园区内部分工厂因为没有订单,提前关门谢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先锋的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为明年的订单提前开工做准备。

也是服装厂,也入驻这个园区。先锋有什么区别?“虽然我们也接单,也做加工,但从最开始,先行者都是在网上做生意,和那些靠外贸订单的代工工厂有很大区别。”黄德华认为不同的基因有不同的做事方式,所以今天,结果是不同的。

误找细分行业。

这一年恰好是创始人创立基金会的第十年,也是黄德华离开工作岗位的第12年。

那时,黄德华是一家制药公司的销售代表。因为不喜欢当时的工作环境,他恨不得找一份新工作,彻底逃离医药行业。但是他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德华在CCTV-4的“照亮整个天堂”栏目中看到了台湾省的一种新印刷技术,并了解到北京已经有这样的机构来培训这种工艺。心血来潮,黄德华去了趟北京,花了6000元进行培训。回到杭州后,他顺手花了28000元在学院路开店,开了一家个性化热转印店。

令人失望的是,烫金店刚刚开业一个月,黄德华发现这样下去赚不到钱了。受当时技术的限制,印刷非常复杂,成本高,耗时长,但街边的店铺却很少吸引客流。一件烫金t恤50元,一天两单才赚100元,生意根本维持不下去。三个月后,店面被拆,黄德华搬到了职工路板块下的一家图文店,一边做平面设计生意,一边继续做一些烫金。

经营一家图文店,有很多时间接触电脑和互联网。在空业余时间,黄德华还试图在程心、淘宝和百度上发布印刷信息,以吸引业务。谁知,这一尝试,反而找到了线下没有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互联网来黄德华制作印花t恤,尤其是那些想为公司制作文化衫的B类客户。他们经常会做一个几十件甚至上百件t恤的大单子。黄德华还记得,湖南的一个县旅游局在网上找到他,一次订购了500件印花t恤,这是一个很大的单子。然而,在那个时候,黄德华根本不知道如何做衣服。他跑遍了杭州,终于在三宝找到了一家加工厂。他不情愿地完成了订单。我们厂的印刷质量不好,客户也没说什么,但这件事给了黄德华一个启发:网上和B类客户做生意,可能是一个办法。但是长期找工厂加工肯定不行,还得自己做。

好在打印技术主要靠人力完成,投入不大。一台印刷机也就一万左右。因此,2007年底,黄德华关闭了街上的图文店,在转塘开了一家印刷厂。公司搬进了租金更低、环境更好的写字楼,专门做线上业务,为客户定制印花t恤。



还是品牌订单?

通过程心和淘宝等平台,黄德华的印刷业务进展顺利。2008年,黄德华还开设了一家服装厂,在控制供应链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同时,黄德华还注册了探路者和真彩印象两个品牌,希望这些品牌将来有一天能派上用场。但对于如何做品牌,黄德华并不清楚:“那时候注册品牌就意味着要有品牌,我是学化学的,我的合伙人是学生,我们对服装行业一点概念都没有,更别说怎么做品牌了。”

正是因为对行业的无知,先锋们在2012年遇到了最大的危机。当时工厂发展不错,想向品牌方向靠拢,主要在天猫。既然要做品牌,品类就不能只停留在原来的定制印花t恤上。于是公司招聘设计师,组建团队,成立制版室,拓展羽绒服、夹克、裤子等品类。林林林林总总,现金近800万。然而,巨大的投入并没有得到回报。因为不了解服装行业,对天猫也不熟悉,所以销量一直没有起色。与此同时,黄德华致力于工厂的生产,定制t恤的原有优势反而被放弃了。

眼看资金不断消耗,销量却上不去,黄德华担心自己的白发。人在谷底的时候,一般都会回到原点开始思考,冷静下来。黄德华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和工厂的处境:“当时,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没钱什么都做不了,羽绒服,皮夹克。而且说实话,定制之外的这些东西我真的不懂。但我知道一件事,一件文化衫。”在一次痛苦的经历后,黄德华决定重新拾起看家本领。“只要t恤做得好,说不定就能起死回生。”

事实证明,直到今天,拓荒者依然靠定制t恤盈利。15年仅零售就有100多万件t恤售出,粗略按每件40件的价格计算,等于4000多万的销售额。那么,品牌该不该做呢?还是要。

现在,黄德华将公司的业务重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品牌成衣,主要在天猫上运营;做一块定制,把主力放在1688。借鉴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定制这个业务,只做三个产品:t恤、毛衣、帽子。黄德华认为:“我们可能对服装没有那么深刻的理解,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我们对定制t恤的理解比别人更深刻。所以要定制这一块,我们只做这三个产品,其他的都不做。”与此同时,黄德华希望让定制成为一个品牌。未来定制的品牌会逐渐脱离先行者。新品牌的名字叫“兄弟频道”。

“以前觉得做品牌可能什么都有,现在觉得就算是做加工,也要有品牌效应。千万不要比价格,或者提供有价值的东西。”黄德华说。

衣品天成女装

电商出身,唯快不破。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探路者在1688上收获了超过2000万的销售额。总结经验,黄德华认为,专业、速度、高质量是在平台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而速度块则是长期处于电商环境中的先行者的特殊能力。

“速度是电商渠道倒逼产业升级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我们做了大量工作。”黄德华说,因为他经常在1688平台上做活动,所以他有能力同时印刷和销售。在开拓者的仓库里,常年存放着60多万件裸胚t恤。如果客户下了订单,他们可以随时打印。工厂日均产能在6000件t恤左右,高峰时能达到12000件。

为了更快的完成订单,对供应链的控制尤为重要。目前全公司拥有16000平米的厂房,其中10000平米的厂房是专门定制的。接到订单后,生产需求会被分配到各个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分为几个部分:采购部负责采购面料和纱线,绣花印花车间负责加工,织造和染色放在外包工厂。每年要做400多万件的货,用我们自己的工厂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有一个稳定的外包工厂很重要,这个工厂只能通过时间不断的磨合。

让黄德华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发生在11年,1688年公司接到一笔价值600多万的大订单,对方要求工厂在一个月内完成15万件t恤的生产和印刷。当时整个工厂的产能远不如现在,最多只能生产5万件。任务重,时间紧,临时工厂都是习惯代工的大厂,做事态度官僚,让人完全放心不下。怕贴牌厂出质量问题,黄德华每天只睡5个小时,白天跑去印染厂,晚上回厂里盯着印花,好按时完成生产。

那次经历让黄德华加强了对供应链的控制。对于好的供应商,要用各种手段扶持,给他们更多的订单。同时,工厂应该有几个备用供应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有合适的选择。当然最重要的是公司本身的订单量要上来。量大了,工厂的配合度自然就高了。黄德华认为仅有价格是不够的。又快又好是工厂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传统外贸工厂对电商渠道“快”的要求反应太慢,机制比较官僚。所以电商一上来,这些工厂就跟不上了。相反,因为先行者生于电商,长于电商,所以对“快”的理解更深刻,更能知道客户想要什么。



你还是要能做到。

作为1688的9年老店,黄德华对1688的定位是做大定制订单,这也让他回归了一个工厂的标准。谈及1688和天猫的区别,黄德华感触颇深:“1688的属性和天猫很不一样,运营方式也完全不同。”

目前探路者1688运营团队有6个人,都是客服和销售。由于1688的批发性质,客服不可能只在这个平台上在线聊天,回答问题。其实1688的客服已经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传统批发业务员的职责。先锋的1688客服不仅要在销售前帮客户协调好每一个细节,还要在接单后下工厂协调生产,跟进直至出货、收款、成交。

据了解,拓荒者从1688获得的用户主要有几类:外贸公司、小品牌客户、线下区域品牌、小电商等等。其中大客户的销售额占60%左右。因此,黄德华认为工厂必须有一定的能力来满足这些大客户的需求。“我们有10年的经验,所以我们仍然有能力成为制造商。三五万块的衣服,我们三天就能做完。”当然,很多同样的工厂也在做着先行者一样的事情,但黄德华认为,供应链的磨合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一件t恤根据面料、剪裁、颜色的不同可以有很多变化,如何搭配最好主要看经验。在这两点上,先行者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但相对于之前的粗放式发展,1688年日益精细化的运营要求也给拓荒者带来了新的挑战。2016年,小品牌客户将是公司的重要发展目标。通过分析这些客户的情况,先行者会评估他们是否有发展潜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今天的小客户可能就是明天的大客户。比如,目前工厂的一些定制客户来自线下区域品牌。这些品牌在某个区域可能有十几家店,盘子小但销量好。而这些品牌正是先行者们未来要重点打造的。

2010年,先锋就职于知名淘品牌服装天成。当时服装天成还是先锋的不知名客户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先锋队在两年后放弃了与他们的合作,黄德华也用“错过”来形容这段经历。然而,六年过去了,先行者们还是想靠定制找到下一件“天然衣服”。或者说,1688近10年的商业经验,让开拓者们自己成为下一个“天然衣服”。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