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公安局派来的间谍吧?”自称在缅北电信网络行骗的周晨在多次尝试后告诉记者,他可以以4元的价格购买实时快递单,但单子上的商品必须是“母婴”。
同样,自称在诈骗“工作室”负责“收料”的朱毅,以5元一张的价格购买了“母婴”快递单。他解释说,在鞋、包、酒、服装、化妆品、母婴的快递单中,母婴的“转化率”较高,通俗点说就是“容易骗”。
双十一将至,你的快递包裹信息安全吗?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本报记者经过多日暗访发现,带有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被批量明码标价出售,涉及申通快递、百世快递、ZTO快递、YTO快递等企业。这些快递单分为“历史”和“实时(当天发出)”,按照商品类型、商品价格、快递用户性别等精准分类进行销售。根据是否是实时信息,不同的商品价格,价格不同,形成一套“规则”。
在百度贴吧“快递吧”、“电子面单吧”、“童渊吧”、“快递吧”等社区,出售、购买用户快递面单的网帖比比皆是。本文来自本报记者秦珊。
实时快递单是用户当天下单后寄出的包裹的信息单据。通常情况下,用户在奇数个小时后,个人信息会以标示的价格出售。有买家表示,大部分“圈子”内的人在购买时都声称用于为商家“精准营销引流”,但实际上很多都流入了国内外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手中。前述两个自称从事电信诈骗的人告诉记者,他们长期在从事诈骗的“工作室”搜集素材。“工作室”分工明确,有人打电话作弊。
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快递信息,往往是电信网络诈骗的第一步。诈骗分子在获取个人快递信息后,往往会冒充“客服”或“快递小哥”,用不同的方法“钓鱼”。常见的例子有“包裹丢失,快递公司索赔”、“商品损坏,联系退款”、“发送退货链接,收集个人信息”等等。
一个收快递“料”的用户发了个网帖找卖家。
事实上,快递行业信息泄露近年来并不少见。例如,去年“童渊‘内鬼’泄露40万条快递客户信息”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尽管持续打击,信息泄露仍未根除。
地下市场:实时准确的快递信息更贵。
“快递运单”是指快递行业使用的记录寄件人、收件人、产品重量、价格等相关信息的单据,需要贴在包裹上。包含收件人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和其他私人信息的快递单。
“接单,找快递小哥,云仓合作。彩妆护肤品,车载童装,母婴用品的主收货单......”
在百度贴吧“快递吧”、“电子面单吧”、“童渊吧”、“快递吧”等社区,出售、购买用户快递面单的网帖比比皆是。在“圈子”中,快递信息被称为“材料”,面单往往被替换为“KD”、“MD”等简称。在一个要投递的网帖下,会有多个收件人的留言或私信询问。
买家往往要求“实时”面单,即当天发出的快递,也有汇总的历史快递信息,多以单据形式排列。在地下市场,这些信息没有固定价格,但实时价格更高。市场均价在每条4元左右,历史信息在每条1元左右。从9月24日下午到9月25日中午,按照每根4元的价格,卖“料”的龚俊山打包卖给记者500多根百世快递面。这些快递单上有收件人和寄件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等详细的个人信息,并显示货物是衣服,9月24日从某国际商贸城寄出。
9月24日下午,按照每根4元的价格,“料”的卖家龚俊山将500多根百世快递面打包卖给了记者。
龚俊山对待售快递单的来源守口如瓶。他自称手下有几个“代理”,代理负责从拍照的快递网点工作人员手中拿料,保证一手货源。每天他手里都有几百到几千个面单,大部分是百事通,还有申通、中通、大云、邮政、极兔等的实时面单
记者注意到,龚俊山发给记者的快递单图片中,大部分是贴有快递单的快递包裹的照片,或者是打印纸打印出来的偶数页的照片。
售出的YTO特快面条清单。
10月2日,龚俊山自称手中有343份实时ZTO快递面,以每份4元的价格向记者出售50份面,其中不乏童渊面。面单信息显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某商家向全国各地买家发送不同的衣服,面单上明确注明买家的个人信息。
售出的ZTO特快面条清单。
为了找到更多的客户,龚俊山还加入了一个500多人的“bat团”。这款名为Bat (Batat)的app,由成都飞蝠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运营,号称是一款基于端到端加密的私聊通讯工具。
记者在群里观察到,该群取“快递”的拼音首字母,取名“KD-面对面交流”,里面潜伏着大量买卖各种个人快递信息的用户。群主是置顶新闻:“领料,领料,有料就可以当群主。”
女鞋,高跟鞋居多,价格200-600不等,保底价格4...............................................................................................................................................
常景山以每份2元的价格向记者出售了10份样品,上面显示的是9月8日在广东广州某化妆品公司Tik Tok店下单,发往全国各地买家的申通快递用户信息。
下单当天,你的快递信息可能已经泄露了。
另一位卖家常景山声称自己也有很多历史和实时的快递信息。他以每份2元的价格卖给记者10份样品,显示为广州某化妆品公司Tik Tok店9月8日发给全国各地买家的申通快递信息,内容包括买家姓名、所购商品种类、商品价格、快递单号、手机号、收货地址等
为了进一步固定证据,记者以需要衣服的快递信息为由,再次从长景山购买,对方随即发来了10件放置在Tik Tok的羽绒、马甲产品的申通快递样品,其中也包括了上述买家的详细个人信息。
除了卖快递单,还有专门卖快递单的卖家。9月29日下午,孙一玮以每份0.8元的价格向记者出售了100份申通快递样本,其中前50份样本为历史快递数据,后50份样本为9月29日发送的快递信息。
发现这些申通快递订单均为有效订单,且大部分都经过了申通快递的“江苏宿迁中心”和“江苏淮安中转中心”,疑似在这个流通环节泄露。”都是五千五,半年内有历史单号。“根据孙一玮的说法。
记者发现,卖实时快递单的卖家往往在下午5点后交易活跃。这时候快递员一般会开始收件,电子订单的信息存储在工作电脑里或者打印出来贴在包裹上。泄露的用户信息也开始在地下市场层层流转。同时,这意味着快递用户经常在奇数小时后以一定价格出售其敏感信息。
为了进一步核实前述卖家出售的快递信息的真实性,记者逐一拨打了前述外发快递单和历史单据中的用户电话,确认信息准确无误,卖家并不知道信息已经泄露。
在这个黑市里,交易都是秘密进行的,很多卖家和买家都会给记者发一个虚拟货币链接,让记者用“U”支付,或者代充值。“U”的全称是TEDA货币(USDT),是一种将加密货币与美元挂钩的虚拟货币。
一位收到材料的买家让记者下载一个可以交易不同虚拟货币的“火币”App,称这一行有风险,所有交易都是虚拟货币。
活跃在bat App中的快递面单交易市场。
“每天处理数万条实时快递消息”
龚俊山告诉记者,买家用来做什么,圈内人理解为电商的“营销引流”,实际上是“电信网络诈骗”。记者也证实,市面上流传的多条快递信息疑似被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不法分子利用。
根据前述龚俊山出售的ZTO快递单号,记者联系到了险些被骗的艺鹭。
来自浙江杭州的艺鹭告诉记者,购物后,她接到了一个自称是“ZTO快递”的电话。对方表示,快递丢失需要通过索赔渠道申请赔偿。扫描二维码后,她跳转到支付宝界面。按要求一步步开通支付后,她被告知由于申请支付过多,会造成支付宝账户信用问题,需要去杭州西湖大厦办理。如果不是她做的,她会承担后果。
这时,艺鹭怀疑对方可能是骗子,而她住在杭州。如果真的出现信用问题,她不怕去西湖大厦办理相关手续,所以她停止了与ZTO运通的对话。几天后,她收到了“丢失”的快递。
夏航是一名专门收集快递材料的中间人。他告诉记者,他每天发出的实时快递信息有几万条,基本都是以每条4元左右的价格从快递员和快递公司工作人员手中收来,然后卖给下一个“工作室”。他说,网上购买快递“材料”的大多是中间商,他们为“工作室”供货。这些“工作室”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作室,而是专门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团伙。在获取快递信息时,大多声称用于电话营销,引流电商平台的营销,有的直接称之为电信网络诈骗。
自称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朱告诉记者,所谓的“工作室”就是一个专门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团伙。“工作室”有负责财务、打电话、对接资源(收快递的材料)的人。他是中国“收料”的人。收货后的第二天中午或下午,“工作室”会在验货确认信息无误后付款。他还告诉记者,他们要在“bat”上交流聊天,用“U”交易,聊天结束后删除聊天信息。
祝下一代告诉记者,快递“材料”按照购买的商品进行细分,可以提高诈骗的成功率。它们一般被称为“转化率”。鞋、酒、服装、化妆品、母婴等商品中,母婴“好用”,通俗点说就是“好骗”。市场上收“料”的人更喜欢母婴快递信息,要价更高。他可以买到母婴商品的快递信息,以5元一件的价格买到4元一件的服装和鞋包。
“你不是公安局派来的间谍吧?”自称在缅北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周晨在反复试验后告诉记者,只要信息真实可信,低“转化率”没问题。
“30分钟骗了16万元”
记者发现,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快递信息,往往是电信网络诈骗的第一步。诈骗分子在获取个人快递信息后,往往会冒充“快递公司客服”或“快递小哥”,用不同的方法“钓鱼”。常见的例子有“包裹丢失,快递公司索赔”、“商品损坏,联系退款”、“发送退货链接,收集个人信息”等等。
在不同的诈骗方式中,“丢失快递”和“主动客服退款”是最常见的诈骗方式。
根据以往警方通报的信息,这类案件多为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网购信息,冒充客服给受害人打电话,声称自己网购的商品在快递公司运输途中丢失或有质量问题,可以帮助受害人办理多次退款。当受害人对骗子掉以轻心时,骗子会向受害人发送钓鱼网站链接,诱骗受害人在网页上输入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将受害人银行卡内的钱转走。
9月23日,微博用户“杨发布的一段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她自称被电信骗了,在骗子的指引下30分钟内给对方转了16万元。骗子谎称“丢失快递要双倍赔款”,并在电话里准确报出了自己在快递单上的姓名和快递单号,让她放松了警惕。
杨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详细回忆了被骗的过程。
她说,9月17日,她接到一个香港座机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对方自称是申通快递的“客服”。她在天猫进口超市买的一个快递不小心丢了,快递公司会给她双倍赔款。然后对方说了她的一个快递单号和她留在快递单上的化名。
她说,核实信息无误后,她信任了对方,在“客服”的指导下,开始在支付宝的“备用金”里申请180元快递理赔。对方称由于操作失误,申请备用金变成了500元,与支付宝产生了借贷关系。为了解除借贷关系,快递“客服”让她下载一个叫“易联大会”的App加入会议,并联系一名自称支付宝官方客服的工作人员。该“官方客服”称,她的支付宝芝麻信用分不足,需要转账18万元到指定账户进行信用担保,于是在客服的指导下,陆续将自己名下的多张银行卡共计16万元转入指定账户。“客服”让她继续向朋友借2万元,补足18万的信用额度。这时,她的朋友发现她被骗了,陪她到公安局报案。
杨事后回忆说,在诈骗过程中,她接到了三个不同的骗子打来的电话,都是香港的座机,但她当时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两天后,她收到了这个“丢失件”的快递,快递状态正常。对此,她分别向天猫官方客服和申通快递投诉,天猫回应此事不归她处理。申通快递工作人员联系她后表示需要请示上级,目前还没有收到最新回复。
她说,今年9月,警方已经下发了立案侦查通知书。
(文中龚俊山、常景山、、、朱、周晨为化名)
记者秦珊实习生单芮欣童
资料来源: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