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买粉会被发现吗(使用微信“清粉”注意了!小心被盗走账户资金)

来源:北京青年报

很多人都在手机上收到过朋友的“衷心推荐”:“我在用微信扫粉软件,很好用。快来扫码,一起试试。”还有人在找专门的清粉软件为自己“清理微信”,但不知不觉中,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被泄露,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北京青年报记者10月29日了解到,日前,上海警方破获了这样一起大案,犯罪分子利用“洗洁精”获利800多万元。

微信“洁面粉”扫描手机

个人信息被盗

前不久,郑小姐想为朋友圈“洁粉”,于是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名为“小麻雀洁粉助手”的店铺。她按照提示支付了5元服务费,扫描了“扫粉助手”提供的二维码,手机深度扫描获取了“体检报告”。经过一系列操作,郑小姐确实收到了微信发来的“体检报告”,上面不仅显示了检测到的好友数量,还将好友的名片一一屏蔽。

郑小姐不知道的是,在她开始“扫描”的时候,她的信息数据已经同步传输到了犯罪团伙的服务器上。和郑小姐一样,几乎所有受害者都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盗,以至于直到案发也没有人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上海市局网安总队的指导下,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立即展开调查取证,一个犯罪团伙逐渐浮出水面。警方先后在上海、四川、浙江、湖南展开收网行动,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

据悉,在程序开发之初,犯罪嫌疑人王等4人就明确表示该应用具有窃取公民信息的功能。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现这个“隐藏”的功能。犯罪团伙利用窃取的公民信息,为客户提供客户需要的大量“刷机”“点赞”和网络流量服务。

此外,在软件研发的基础上,犯罪团伙广泛招募网络代理,300多家代理网店参与“销售”这款应用。

截至案发,警方通过查运行记录,已通过14个月的运维非法获利800多万元。

目前,周某某已被闵行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段某某等3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闵行检察院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公众号买粉

非法获取群聊二维码

黑产团伙盯上“变平衡”[S2/]

事实上,这并不是警方第一次破获以“微信扫粉”为名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案件。2020年5月初,温州苍南锁定了一个专门研发生产“吸粉软件”的犯罪团伙,该团伙生产销售20余款“吸粉软件”。

2020年9月17日,江苏省南通市破获的一起微信“扫粉”案中,不法分子利用“扫粉”软件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最终5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据警方披露,短短三个月,该犯罪团伙以“清理僵尸粉”为名,非法获取用户微信群聊二维码2000多万个,非法获利200多万元,相关案件1500余起,涉及20多个省市。

北青报记者综合众多案例和网友反馈发现,“微信扫粉”远不止“帮别人赚钱”。

用过这类微信扫粉软件的网友表示,只是扫了一个二维码。过了一会儿,一个朋友打电话给他,问微信是不是中毒了。朋友圈里的广告都是垃圾广告,微信里的所有好友都发了类似的广告。

微信粉的这种链接和二维码,不仅会打广告,还会窃取用户的个人账户信息。犯罪分子登录受害人的微信账号后,会通过技术手段批量盗取微信“群聊邀请”的二维码,并将这些二维码以图片的形式保存在服务器上,然后转卖给下游的诈骗、赌博等犯罪团伙进行牟利。甚至有黑产团伙瞄准受害者的“变余额”牟利,利用技术手段破解支付密码,再通过一些网络游戏充值网站充值“变现”,借机盗取受害者的财物。

警方提示:不要点击

未知链接和二维码[/s2/]

具有多年反诈骗活动经验的北京市通州公安分局警务辅助支队民警李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扫粉有三种,一是App扫粉,二是网站扫粉,三是授权登录扫粉。

第一种方式:植入木马病毒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让受害者下载的清粉App携带木马病毒,获取短信、通讯录、通话记录、即时通讯工具联系人、聊天记录等信息。

第二种方式:钓鱼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通过诱导受害人在所谓的洗粉网站上操作,非法获取受害人即时通讯工具的账号、登录密码、短信验证码、联系人、聊天记录等信息。

第三种方式:远程登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通过被害人自愿提供的即时通讯工具账号发起异地远程登录操作,经授权后非法获取被害人即时通讯工具联系人及聊天记录。

清理黑粉时,当事人将微信控制权交给他人,个人资料和隐私信息容易被窃取。另外,几乎所有的微信都绑定了银行卡,微信支付的资金也有可能被他人盗用。不法分子还可以通过“云程序”将用户的微信账号变成“木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关注大量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并对其进行赞、转发、收藏。

警方建议,不要轻信所谓的“扫粉”服务,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和二维码,防止公民个人信息被窃取。平台提供者应当依法搭建网站平台,落实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严防违法有害信息传播。一旦发现网站存在违法违规信息,网站管理者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互联网业内人士提醒网民:不要轻信任何渠道的“微信洗面粉”广告。如果无意中扫描到他人发来的“微信授权登录”二维码,请尽快修改密码,以确保账户安全。另外,要时刻注意自己账户的安全。为防止微信账号被他人盗用,请通过微信客户端的相关设置删除非本人登录的设备。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正式实施。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通过学习《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了解个人信息和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享有的权利、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及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进一步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用法律武器指导消费实践。(记者张馨·董震杰)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