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信息网)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当前,随着人们择业观念的转变和企业用工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新职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加速发展,我国灵活就业人员不断增加,规模约为2亿人。
面对时代的新变化,年轻人能从两会中得到哪些启示?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在新职业中感知时代的进步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新的需求不断涌现,新的工种不断诞生,服务领域也越来越细化:派对管家、电竞陪练教练、社区健康助理、无人机表演策划等。许多以前闻所未闻、鲜为人知的职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就业市场的“新宠”。2021年,有个职业火了——捏脸艺人。这种捏脸不是美容院的面部按摩。一些捏面人的月收入高达45000元。是什么样的新职业?
捏脸人:元宇宙中的第一批农民工
捏脸艺人,虚拟头像的创作者,也叫捏头艺人,是社交应用平台中孕育出来的一种新型职业。脸捏合机的原创作品通常会在虚拟商城上架,实现变现。在元宇宙概念爆炸的当下,捏脸族可以说是元宇宙中的第一个农民工群体,拥有一个专属的虚拟化身往往是重塑社会元宇宙中“第二身份”的必要元素。
宇宙中捏脸是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下的新职业。背后是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类似的新职业还有很多:人工智能培训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数字化经理、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等等。
前沿科技推动新职业的产生,很多新职业也诞生于传统行业。
嗅觉stinker:光靠嗅觉就能年薪50万
这两年突然流行一种零食。你可能不喜欢广西柳州螺蛳粉的味道,但你阻止不了它的火爆。现在已经成为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庞大产业。这期间诞生了一个高薪职业——闻臭老师。专业的臭老师李有着十几年的腌制经验,只要闻一下,就能判断酸笋是否符合标准。李勇年薪高达50万元。
李勇每天闻300吨酸笋。除了高额年薪,公司还为李的鼻子投保了50万元。
新职业蕴含着时代的温度
新职业推陈出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精致化的更美需求。从吃饱到吃好,公共营养师和食品安全管理者应运而生。从舒适的晚年到幸福的晚年,针对老年人的精细化服务不断涌现。
新职业为就业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这些新职业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温度,也为年轻人的就业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比如有一个职业很受单身年轻人的欢迎,因为它可以代替妈妈的唠叨,监督我们更好的学习生活。
主管:代替妈妈的唠叨
大四学生孙雪婷在课余时间还有另一个身份,叫主管。
孙雪婷的手机经常一天设置20多个闹钟。她应该提醒和鼓励顾客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实现他们的目标。检查和减肥是主管接待最多的项目。另外,早起按时遛狗是主管的工作。
督导孙雪婷:之前接到一个作家的督导任务。在监督他的一个月里,他每天都按时写完一章。
单一工作就业:一天之内换多个职业身份
虽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一些传统职业逐渐萎缩,但无形中也催生了更多新的就业方式,比如越来越流行的单工就业。作为一个多技能的斜杠青年,你可以在一天内自由切换多个职业身份。
随着求职思维的革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改革传统的用人观念,在用人方式上表现出更加灵活的一面。
妈妈的工作坊:职场妈妈可以带着宝宝赚钱
广东省中山市一家电子公司有一个独特的“妈妈帮”车间,工作制度灵活,可以随时请假,让当地很多全职妈妈实现再就业,她们也可以自由地兼顾工作和家庭。
黄春华五年前辞职了,因为她有了孩子。直到一年前,她被这家离家不远的公司重新录用。
“妈妈岗”员工与普通员工同工同酬,请假耽误的工作可以通过请假来弥补。如今,在这个700人的企业里,“妈妈帮”员工占了近三分之一,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用工压力。
灵活就业成为年轻人新的就业选择
从互联网到制造业,再到文化产业,灵活的就业方式重构了传统的就业关系,成为当下年轻人新的就业选择。
电商平台老板,两个孩子的妈妈柯女士:从7月底加入电商平台到上周,八个月收入36.3万左右,还不错。
健身房教练兼职外卖骑手周晓:外卖平台告诉我,当天注册成骑手,最远一天,配送距离30多公里。
某互联网平台注册画家陆:通过网络可以做很多工作。月收入13000元-16000元不等。
灵活就业成为就业的蓄水池
如今,灵活就业正在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截至2021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不仅如此,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拥抱灵活用工时代。数据显示,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就业。新职业、新就业形式在新时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着大批不同学历、不同经历的年轻人度过青春、追逐梦想。加油,年轻人!相信自己!努力相信!相信时代!
请注明央视财经[/s2/]
(编辑龚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