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登号器下载(记者亲测游戏租号产业链:未成年人交钱即可绕开防沉迷系统)



暑期到来,未成年人上网环境问题引人关注。良好的上网环境、清朗的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对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7月21日,中央网信办决定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即日起,南都“透视”栏目也将聚焦网络空间治理,推出“守护清朗网络”系列报道,透过表面、直视问题,并探讨网络空间善治之策。

随着各中小学进入暑假,放假在家的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近日,广州市民陈先生向南都记者反映,自己的孩子沉迷手机网游,甚至通过租用游戏账号“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游戏时间和时长不再受约束。

记者在杜南调查发现,互联网上有大量出租游戏账号的平台。虽然有平台宣称“未成年人将无法享受平台相关服务”,但记者亲身测试发现,大部分平台都是“一路绿灯”,无需任何认证就能轻松租到账号。

家长:孩子用租号绕开“防沉迷”

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司文(化名)正在读高中。在疫情期间,司文有更多的机会使用手机,通过手机上在线课程。就是在这个时期,她渐渐沉迷其中。“孩子的游戏账号已经绑定了游戏企业的守护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平台观察和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和消费。”陈先生说,他和司文原本约定每天有固定的游戏时间。然而不久之后,司文不仅经常加班打游戏,学习成绩也下滑了。

这种情况引起了陈先生的怀疑。他很快发现,司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租用了一个游戏账户,并继续用租用的账户玩游戏。由于每次房租消费金额只有几元到十几元,可以用零花钱支付。发现情况后,陈先生多次向游戏公司投诉“账号出租”一事。“游戏公司也跟我说会处理这些出租行为,后来也收到了一些孩子的异常登录提示,但是没有办法完全制止出租的情况。”陈先生认为,这些出租账号的平台已经有了完整的服务体系,急需相关部门和游戏公司介入监管。



司文在网上商店的出租号码记录。

亲测:记者“一路绿灯”租到账号

杜南记者在淘宝、拼多多等搜索引擎和电商网站随机输入“出租号”、“游戏账号出租”等关键词后,大量出租号平台链接淹没在眼前。“0元体验”、“专业平台”、“热门游戏”等词汇充斥其中,大部分租用的账号都有丰富的游戏装备和皮肤。除了搜索引擎和电商网站,记者还发现,QQ群等社交平台也有不少以“出租号”为关键词的社交圈,主要负责出租号平台的引流和售后。

经过观察,目前互联网上主流的游戏账号出租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大型自建网站,企业化运营,加盟商众多;另一类主要是中小型工作室,在电商平台上引流或直接提供账号租赁服务。

租赁业务正在蓬勃发展。在电商平台上,记者看到,几家网店的下单量已经超过10万。除了租赁游戏账号,很多租赁平台也做起了加盟商和回收闲置游戏账号的生意。有以企业或工作室为经营主体,专门开发的租赁平台和“注册器”,还有完善的客服、加盟商和账号回收体系。至此,“租号”业务有了完整的产业链。



某电商平台的出租网店,销量高达10万+件。

在几个网站/网店,记者看到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热门游戏都可以租用账号,一小时起租,最低只需0.4元/小时。租号的流程类似:客户先在网站/网店选择要玩的游戏,选择租赁时长并下单支付,商家会提供一个“号码器”软件。客户在手机或电脑上打开“排号器”,输入“解锁码”后,排号器会自动填写租用游戏账号的密码,让客户开始游戏。



租赁平台会提供一个“号加载器”供客户下载。

记者选择了司文经常光顾的几家大型租房网站和网店体验租房号。1号店网站在下单前要求客户进行网络实名认证,并在平台服务协议中提到“未成年人将无法享受平台的相关服务”;不需要另建大型租房网站,记者从注册网站账号到订购租房号、登录游戏,一路顺风。电商网店的出租数量也要求不多。某客服虽然强调“严禁未成年人消费”,但并不核对买家的年龄信息;有些网店甚至直接发订单。



记者在某网点“一路绿灯”下单租账号。

广东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告诉记者:“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5条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其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登录网络游戏。租赁平台和商户应尽到合理审查和规避义务,防止未成年人通过平台实施租赁。”

律师:电商平台应做好对租号网店的监管审核

事实上,很多游戏公司,如腾讯、米哈游等,都在其游戏的用户协议中强调,未经公司许可,不得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账号。据记者浏览,2020年9月,腾讯合法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腾讯维权”发文称“游戏出租号规避实名注册制监管规则,使得未成年人游戏官方保护计划落地空”,并透露腾讯维权团队已选定两家头部出租平台,并对此案展开诉讼。

广东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法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子银律师认为,目前法律对租用网络账号没有禁止性规定,游戏公司可以要求客户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但如果是出租号码给未成年人,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种租用行为无效。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租赁行为需要其法定监护人同意或者追认,否则无效。”

郑子银认为,“网络账号租赁”作为一种新的业态,与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和网络信息安全的大趋势相违背。去留应该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经过充分的调查判断后决定。在此之前,相关电商平台也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做好网络租赁店铺的监管和审核工作,落实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保护网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要求空。

现状:防沉迷系统已发展数年,“租号”暴露监管漏洞

早在2005年,国内游戏公司就在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引导未成年玩家健康游戏。2019年10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账号实名登记制度”、“严格控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长”、“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有偿服务”等六个方向对网络游戏公司等各方提出要求,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记者观察发现,不少头部游戏公司不仅在手机网游中加入了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还加强了家长和孩子账号的监管联动。但目前大部分的“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只是针对用户的个人账户。未成年人一旦“租借”认证的成年人账号进入游戏,就很难实现监管。

有企业发现了这个问题,做了一些补充。2021年7月5日,腾讯游戏推出“零巡航”功能,旨在重点对实名为成年人、夜间游戏超过一定时间的账号进行人脸筛选。凡拒绝或未通过人脸验证的,将作为未成年人处理,纳入腾讯游戏健康系统防沉迷监管,并踢出线。目前该功能已在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60多款产品中投入使用,效果有待观察。

观点:“防沉迷”不光是游戏企业的事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燕东认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不仅仅是在游戏端,还包括很多与游戏相关的地方。“对于游戏公司来说,应该加强账号和用户之间的实名和真人认证;对于出租游戏账号的商家,向未成年人出租号码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安、网信等有关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并予以处罚。”

高延东说,目前,借号、租号玩游戏已经成为一条产业链。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相关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扩大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责任主体,不仅规范游戏厂商,还应包括账号交易、租赁平台等。另一方面,对购买、借用、租赁游戏账号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管,要求购买者提供身份证明,商家提供相关服务前应查验身份证明。

pc登号器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防御体系,再严密的防御体系也一定有漏洞。”高燕东认为,防沉迷系统也是如此。“防沉迷肯定有措施,但要从根本上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体验更多有趣的事情。学校可以用更有趣的课外活动来丰富未成年人的课外生活。”

统筹,N视频记者陈杰生

采写、N视频记者魏志新实习生石苏

视频记者叶小文实习生谢志柔许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