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红颜薄命”陈晓旭的可叹人生,和她生命中不得不说的三个男人)



1965年,辽宁的一对年轻夫妇,正准备迎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降世。


父亲陈强是京剧团的一名导演,母亲王元夕,是一名京剧演员,孕育在这样一个国粹家庭,孩子未出生,便已与众不同。


一天晚上,一位老者入了王元夕的梦。


“你怀的是一个女孩,唤陈yé芬。”老者赐了一个名。


“什么意思?”王元夕还没来得及问,老者便消失了。


第二天,王元夕一醒来,便把名字告诉了丈夫。但丈夫陈强也不识这“ye”, 艹字头,也字底。一查字典,还没这个字。


一天,陈强遇到一个精通《易经》的大师,便向他请教。


“这是一种不起眼的小草,令爱是林黛玉的命,注定要悲痛一生。”先生直言不讳。陈强一听,闷闷不乐地回了。



天上仙子绛珠草,人间至美林黛玉。


10月29日,王元夕果真生下了一女儿,生得柳眉星眼,芙蓉面。


陈强怕女儿真应了“林黛玉”的命,便给她取名“陈晓旭”,寓意为早晨的太阳。



同一年,也在辽宁鞍山毕彦君10岁,调皮地上着小学,这年距王小帅出生还有1年,而郝彤要来这人世间,还得等个3年。


1966年,陈家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受尽旁人冷眼。


一天,陈晓旭看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跳皮筋,她便兴高采烈地跑过去,想和他们一起玩。


但当陈晓旭一过去,大伙不仅停下来了,还纷纷冷眼看着她。


“给我走开!”有一个小伙伴还拾起石头砸向她。


孩子,天性敏感。


“妈妈,为什么小伙伴不和我玩,邻居也躲着我们。”陈晓旭不明白,睁着一双漂亮的丹凤眼,疑惑地问。


“这不是我们的错,爸爸是个好人,以后你会明白。”陈妈妈安慰到。



世人的冷漠,让陈晓旭倍感世间寒凉。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陈晓旭从此爱上了古诗词、阅读,这让她找到灵魂的归属,感到温暖、幸福。


同时,她也养成内向、胆怯的性格,她总是默默一个人躲在角落看书。


这性子,是愈发地像林黛玉了。


1976年,陈强恢复了自由,回家却发现女儿极其害羞、怯懦,甚至不敢跟陌生人说话。



“她总这样,一个人躲在角落,以后入社会怎么办?”陈强对妻子说,夫妻俩决定好好锻炼她。


于是,陈强总是宴请一帮好友到家里来,然后,把陈晓旭拎出来“陪聊”。


有一次更甚,他直接逼着陈晓旭当众大声朗读,急得陈晓旭直哭。


陈父这一波强硬的手段下来,还真有了一定的效果。

陈晓旭死因


虽然,陈晓旭看上去,依然怯懦,但有一种叫强硬的东西融入了她的骨血。


这让陈晓旭看起来柔弱,但做起事来,却又多了一份坚韧。


1975年,10岁的陈晓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了西方芭蕾,她一下便爱上了它。



从小娇生惯养的她,强忍着舞蹈的痛苦训练,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能完成芭蕾的高难度动作,通过所有的芭蕾考试。


接触了西方的舞蹈,陈晓旭也看起了西方名著。


陈晓旭曾经抱着一本《简爱》,对父亲说,“我喜欢这书,简爱卑微、懦弱,却活得坚强……”



陈父笑着点了点头。

国粹与西方芭蕾、古诗与现代文学、柔弱与强硬,这造就了一个矛盾的陈晓旭。

她如林黛玉般,看似弱不禁风,实则始终有着自己的一股硬气。

彼时的陈晓旭愈发像“林黛玉”了,不管外貌,亦或是性格。



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


这陈晓旭与“林黛玉”的不解之缘也早已注定。


注定的,还有她与第一个男人毕彦君的缘分,也正是这个男人,给她带来了“林黛玉”。


1977年,梦想成为芭蕾舞蹈演员的陈晓旭,专业成绩出色,却因政审不合格落选。


芭蕾梦碎,在鞍山杂技团练了一些基本功后,14岁的陈晓旭,进了鞍山话剧院,开始演一些小角色。



同年,24岁的毕彦君,已在鞍山话剧团学习表演8年。王小帅11岁、郝彤9岁,两人还是小屁孩,上着小学。


这一年,陈晓旭与毕彦君相遇了。


陈晓旭进剧院后,依旧喜欢一个人独自呆着看书,巧的是她迷上了《红楼梦》,爱上了林黛玉,还经常模仿她。



跟林黛玉一样,陈晓旭爱诗词,还发表了一首诗《我是一朵柳絮》。


同在一个剧团,抬头不见低头见。


这毕彦君外向、活泼爱动、人来疯,而陈晓旭内向、恬静有才情。


巨大的差异,有了致命的吸引力,两人一拍即合。


即使10岁的年龄差,也没能阻止他们的热恋。



1983年的一天,陈晓旭坐在家里的沙发里,看书看得入迷,只见毕彦君兴冲冲地从外面回来,飞奔到她身边。


他一边喘气,一边递给她一本杂志,说:“亲爱的,看看,《红楼梦》剧组选拔演员。”


“我去?”陈晓旭一脸疑惑。


“你平时这么喜欢《红楼梦》,对林黛玉又有一定的了解,去试试。”毕彦君鼓励到。


经男友的再三鼓励,怯懦的陈晓旭便决定试试,寄了一封自荐信,附上一张照片和那首《我是一朵柳絮》。



几天后,导演王扶林手里握着陈晓旭的相片和诗,这气质、才情甚好,立马让她进组培训。


陈晓旭一听,便兴高采烈地去了。


但一进组,她却发现竞选“林黛玉”一角的人实在太多了,各个天生丽质、肤白胜雪。



一些竞选者一看陈晓旭,讽刺到:“这卖火柴的小女孩吧,还没发育全了,不适合演小姐,适合演丫鬟。”


陈晓旭则默默听着,只身在剧组的她,知道只能靠自己。


于是,她的内在强硬分子开始出来“作祟”了,她心里默默说了句:“等着瞧。”转身离开。


而后,陈晓旭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杀到了前三。


“如果不演林黛玉,你选一个其他的角色演,怎么样?”导演找到陈晓旭对她说到。



陈晓旭坚定地看着他,说:“我就是林黛玉,我只演她。”


看着一向柔弱的陈晓旭,突然袭来的硬气,王扶琳一惊。


他仿佛看到了那一股傲气的林黛玉,当即拍了板。


陈晓旭喜获“林黛玉”一角后,男友毕彦君也从上戏进修回来,两人好事成双,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红楼梦》一上映,便大火。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更是被奉为经典,至今无人超越。



她将林黛玉的一颦一笑刻画得入木三分,观众纷纷大赞,其是本色出演。


同一年,王小帅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读大二。郝彤读大一,也在北京电影学院,读的是摄影系。


陈晓旭从懦弱不敢去面试,到最后成功塑造经典,毕彦君是功不可没,是他为陈晓旭开了一扇门。


但遗憾的是,陈晓旭一爆红,他们的婚姻却走到了尽头。


婚姻终究不是恋爱,两个人的性格差异没能磨合而分手。


而毕彦君出现的使命,貌似就是给陈晓旭造一个“红楼梦”。



“红楼”梦成,毕彦君便将功成身退。


而陈晓旭一入梦,“林黛玉”便从此融入她的血脉、沁入她的灵魂。



人生,高峰、低谷总相随,起起伏伏。


在红楼之后,陈晓旭的演绎事业,成也“林黛玉”,败也“林黛玉”。

此后,陈晓旭这一生,戏里戏外却都活成了“林黛玉”。


在《红楼梦》之后,陈晓旭接了《家春秋》中的梅表姐一角。



因这部剧,陈晓旭遇到了王小帅。


这一年,王小帅还是北影导演系的高材生,才华横溢,他正好在这剧组帮忙。


才子佳人,总要谱写一段爱情佳话。


王小帅在看到陈晓旭的第一眼,便心动了。



一次,剧组找人给在家的陈晓旭送一点东西过去。


“我去,我去!”王小帅立马跳了出来。


王小帅却没想到,他是白脸去,红脸回。当时,陈晓旭还在跟毕彦君闹离婚,毕彦君正在气头上。


这王小帅一去,刚好撞枪口了。


“嘭!”的一声,毕彦君见陌生男子找上门,二话不说就给了他一拳。


陈晓旭非常内疚,便隔三差五地去探望一番。


这探望次数多了,便探望出了感情。


陈晓旭一离婚,这才子佳人就牵了手。


23岁的陈晓旭和还是学生的王小帅,就在北京一个叫蓟门饭店后面的院子里租了两间房子。


外间是工作室,里面的一间是住所。


此时,陈晓旭演的梅表姐,身处民国时期,为冲喜嫁入赵家少爷,但丈夫不久还是离世了,夫家视她为扫把星,她整日以泪洗面。


最后,梅表姐落得和林黛玉一样的结局,咳嗽、咳血,抑郁而亡。



而戏外,陈晓旭也活成了林黛玉。


男友王小帅正值毕业,热血青年,意气风发地想干一份事业,整天与同学在外屋讨论电影,热闹非凡。


而内屋,却异常的安静。


陈晓旭总是一个人独自呆在里面,如林黛玉般,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一动一静,一阳光一忧郁。


陈晓旭与王小帅这背道而驰的性格,注定了日后伯劳东飞,燕飞西。


1989年,陈晓旭出演《家春秋》一上映,便受到了观众的质疑,表示“林黛玉”跳戏了,黛玉印象太过深刻了。


陈晓旭走不出来,观众也走不出来。

不管陈晓旭怎么演,观众都像在看“林黛玉”


陈晓旭的戏路越来越窄,后来几乎没有导演再找她演戏。



没戏演,没收入,男友也还是学生没有收入。面对困境,陈晓旭并未想另择良缘,而是想弃戏路,下海经商。


这一年,王小帅以北影第一的成绩毕业,福建电影制片厂向他抛来了橄榄枝,承诺他来,就让他拍片。



要爱情,还是面包?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一天,在出租屋外的巷子里。


“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你留在北京,我们结婚;二是你去福建,我们分手。”陈晓旭跟王小帅说。


王小帅犹豫了下说:“我去福建。”


陈晓旭一听,头也没回,决绝地转身离开。


以至于,多年后,王小帅的影视作品中,常会有女主在巷子里的背影画面。



送走了第二任,还是会有第三任的。



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


1991年,陈晓旭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自动送上了门。



这一年,23岁的郝彤北影毕业,为了拍摄一部毕业作品,他想到了陈晓旭,而且他有着谜一样的执着,认定女主非她莫属。


“我们有一毕业作品想请你拍摄,会付给你一定的报酬。”一天,郝彤和几个同学找到陈晓旭说道。


陈晓旭一看这几个学生,想着一群毛孩子,便说:“不好意思,最近比较忙。”


郝彤一听拒绝了,不死心,五次三番地去找她。



陈晓旭最终还是点了头。


在拍摄过程中,陈晓旭如林黛玉一样,性格孤傲,总是一人呆着,不多言,也不与人交流。


但拍摄结束,郝彤递给她凑来的几千块时,陈晓旭只拿了一千。


郝彤突然觉得,她并不像外表那么孤傲,心地还是好的。郝彤便把她当成了朋友,时不时地约她出来。


一天,郝彤得知一个广告公司要对外承包,就拉了陈晓旭一起去。


他跟负责人谈了大半天,准备签合同时,对方却说:“我不跟你签了,我只认识她,跟她签。”


说完,他指了指旁边的陈晓旭。



于是,陈晓旭一下便成了长城国际广告公司的总经理。


这一机遇,正中了陈晓旭下海经商的下怀,她便一鼓作气,放弃了演绎事业,投身商海。


郝彤一直在她身边,两人携手一起遨游“商海”,游着游着,两人之间便有了爱的火花。


两人就从商海游到了婚姻的殿堂。



没几年,夫妻俩就因承包之前的广告公司赚了他们的第一桶金500万。


1996年,两人先后又创建了北京世邦联合广告公司和文化发展公司,陈晓旭一下便身价上亿,成为了女富豪。


陈晓旭事业上能顺利转型,离不开郝彤的帮助与支持。



当然,陈晓旭也有她自己的天赋和商业头脑,那句广告语“名门之秀,五粮春。”依然流传至今。


但事业的成功,并未让她感到高兴。


许是天生的忧郁,亦或是之前饰演“林黛玉”一角,让她有了事业“高开低走”的痛苦。



她害怕爬得高,跌得越重,而惶惶不可终日。


1999年的一天,她坐在友人的车上。


突然,一段轻松的佛教音乐溜进了耳朵,使陈晓旭为之一震。


“这是什么音乐?我心里忽然明亮了。”陈晓旭兴奋地说。


“《无量寿经》。”友人答到。


这经一听,陈晓旭却入了迷。她像找到了人生的归属一般,开始了自己的皈依之路。



心灵有了归属,陈晓旭的事业更进了一步。


2004年,她被评为杰出的女性广告人,并被《世界经理人》杂志授予“中国经济风云人物”称号。


陈晓旭本以为人生会一帆风顺了。


但她的人生,还是如同母亲的梦所含的寓意一般,林黛玉的命,注定悲痛一生。

一是陈晓旭的孩子意外流产,二是06年,41岁的她被诊断患了乳腺癌


双重的打击,加上本就多愁善感的性格,陈晓旭更抑郁了,她还坚持为了美,宁愿忍受疼痛,拒绝治疗。


2007年,陈晓旭不顾家人的百般劝阻,剃度出家放弃治疗。



老公郝彤也陪着她出了家,但在经历了3个月后病痛折磨后,陈晓旭还是因癌去世,年仅42岁。


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的陈晓旭,在人生的最后几天,也未告知父母,在她去世3日后,父母才获悉。


白发人送黑发人,陈父悲痛万分。



陈强直言:“即使改名,女儿也终究没逃过林黛玉一样的命运。”


如今,郝彤不仅还了俗,还娶妻生子,家庭幸福。陈晓旭一生中另外两个男人,也已另娶她人,生儿育女。



而唯有她红颜薄命,与世长辞,不禁令人唏嘘。


天上多了个陈晓旭,世间再无林黛玉。


-END-

【文 | 昀卿 】

【编辑 | 语非年 】

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从火遍大江南北到“人人喊打”,曲婉婷的故事远比你想得更荒唐


GQ盛典大型翻车现场:四大油腻,六大尴尬,真是可惜了这些明星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