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下结论:
1、同样的镜头+同样的光圈+同样的机位,在不同画幅的机身上虚化效果相同,视野不同,画幅越大虚化越好是为了获得同样大的拍摄主体,机位需要往后退,导致透视关系发生了变化;
2、残幅赚长焦是因为一般的APSC画幅和M43画幅像素密度都比全画幅要大,当全画幅像素很高,像素密度一样大的时候,“残幅”就是中间裁切的一块区域而已,就不存在“赚”长焦了。
首先看一下常见的传感器尺寸(来自百度百科)
格式 | 宽度 | 长度 | 对角线 | 面积 | 焦距系数 | 代表机型 |
中画幅 | 33.0 | 44.0 | 55.0 | 1452 | 0.7 | 宾得645D |
全画幅 | 24.0 | 36.0 | 43.4 | 864 | 1.0 | 全画幅单反 |
Red Epic | 14.6 | 27.7 | 31.3 | 404 | 1.3 | Red Epic |
35电影机 | 13.7 | 24.4 | 28 | 334 | 1.4 | Red One |
Super 35mm | 13.8 | 24.6 | 28.0 | 339 | 1.4 | 佳能C300 |
APS-C | 15.6 | 23.5 | 28.3 | 368 | 1.5 | 尼康及其他APS-C格式单反 |
APS-C | 14.9 | 22.3 | 27.3 | 329 | 1.6 | 佳能APS-C格式单反 |
1.5" | 14.0 | 18.7 | 23.4 | 262 | 1.9 | 佳能G1 X |
4/3 | 13.5 | 18.0 | 22.4 | 243 | 2.0 | 4/3及M4/3相机 |
尼康CX | 8.8 | 13.2 | 15.8 | 116 | 2.7 | 尼康1系列 |
Super 16 | 7.4 | 12.5 | 14.5 | 93 | 3.0 | Super 16胶卷 |
2/3" | 6.6 | 8.8 | 11.0 | 58 | 4.0 | 富士X1- |
1/1.7" | 5.6 | 7.4 | 9.5 | 42 | 4.6 | 佳能G12 |
1/1.8" | 5.3 | 7.2 | 8.9 | 38 | 4.8 | 高端便携相机 |
1/2" | 4.8 | 6.4 | 8.0 | 31 | 5.4 | 摄像头 |
1/2.5" | 4.3 | 5.8 | 7.2 | 25 | 6.0 | 低端便携相机 |
1/3" | 3.6 | 4.8 | 6.0 | 17 | 7.2 | 摄像头 |
具体的区别我简单取其中几个做了个比较,如下图,最外圈圆形是镜头的视野,红框从大到小依次为大画幅、中画幅、全画幅、APSC(尼康、索尼、富士等)、M43画幅,也就是上面的一排文字
常见画幅视野比较
如图所示,同样的镜头放在APSC机身上面视野就会比全画幅小,那么要想拍摄主体一样大,就得往后退(或者主体往前移动),这样的话透视关系发生了变化,虚化效果也就发生了变化,这个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比如你可以拿一个东西放在眼前,盯着它看(相当于对焦在上面),离眼睛越近,背景越不清楚,把这个东西放在背景上(比如贴在墙边),墙上的东西就也看得很清楚,这里就存在着透视关系的变化,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相对距离的变化,相机和拍摄主体位置不变,那么背景越远虚化越明显。
所以结合上面的不同画幅视野的裁切,C画幅和全画幅使用同样的镜头,在拍摄主体和背景固定不动的情况下,C画幅要想使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占同样大的比例,就得把机位往后面退,这样透视关系发生了变化,虚化效果下降了,所以通常情况下说“画幅越大虚化越好”也是没有错的,毕竟要拍摄的东西是一致的。
那么“残幅赚长焦”就更容易理解了,拿16:9的1080P显示器来看的话,分辨率为1920x1080=2,073,600,约等于207万像素,16:9的4K显示器(3840x2160=8,294,400),约等于829万像素,假设全画幅和APSC画幅都是2400万像素,那么全画幅的照片视野范围大,APSC画幅在其中的一部分区域就有了2400万像素,1:1显示的时候就更大,看起来更近,这是“残幅赚长焦”的原因,那么如果你的全画幅像素足够高,大约5000万像素左右的话,中间APSC那么大区域也就有了2400万像素左右(具体的值可以根据尺寸计算一下),那么拍出来的照片1:1观看的时候,APSC的照片就只是全画幅照片的中间区域,所以像素密度相同的时候,“残幅赚长焦”就不成立了。
“底大一级压死人”又是什么意思呢,通常底大一级压死人主要体现在画质和虚化上面,虚化上面已经解释过了,画质也是跟像素密度有关系的,因为全画幅的面积是APSC画幅的两倍多(也可以根据尺寸计算一下),每个像素的面积就更大,能接收更多的光线,经过信号转换生成的图像自然就会有更好的画质(前提是技术规格基本保持一致),所以通常全画幅在光线不好的时候画质会明显比APSC画幅要好(也就是高感更好),当然还有动态范围之类的其他参数,就不一一比较了,如果像素密度一致,那么理论上画质是差不多的,但是这样全画幅的像素总量就是APSC画幅的两倍多,得到的照片尺寸就更大。
那么第一次买相机的话,其实还是要了解了主要区别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预算去选择,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甚至全画幅的机器性价比会更高。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也是个经验不足的摄影初学者,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来,以免误导别人,如果有人想了解一下我对挑选器材的看法,我也会进行一些我自己看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