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相信最近家长们一定通过QQ、微信家长群收到不少学校的通知通告吧。
注意!如果涉及缴费!请一定要当心!因为一些不法分子趁着开学又动起了歪脑筋。
骗子冒充班主任收费多地家长中招
案例一
8月19日晚上,吴江的王女士手机QQ群里收到了这样一则缴费通知。
图源:吴江公安微警务
通知发布者的头像、昵称与群主(班主任老师)的一模一样,王女士没细看便转了账,并按要求将转账截图发送到了群里。
图源:吴江公安微警务
有细心的家长发现了不对劲,在群里出言提醒。此时真正的班主任才发现了骗子,连忙发布提醒!
图源:吴江公安微警务
随后骗子被踢出QQ群,两名被骗的家长也报了警。
图源:吴江公安微警务
案例二
8月5日,苏州工业园区胜浦派出所接到康先生报警称,在他孩子的QQ班级群内,有人骗走了他499元。当天晚上,康先生在他孩子的QQ班级群内,看见一条“班主任”发的信息,“@全体家长 所有人交材料费499元”,后面还有一个收款二维码,同时告知所有家长,交完材料费后把截图发在群里,他会一一登记。康先生见发信息的人的头像和孩子班主任的是一样的,当时便没有多想,就通过扫描“班主任”发的收款二维码支付了499元,并按对方要求把转账截图发到了群里。真正的班主任发现自己被冒名顶替后,连忙在群里澄清,并让大家赶紧报警!
案例三
8月24日,9名家长报警称被骗,安徽合肥警方急发提醒:
警方经初步侦查,发现系不法分子盗用老师QQ号,在家长群内发布“报名信息”,以缴纳学费、书本资料费、校服费等为由,要求学生家长向指定账户转账或扫二维码付款,致使部分家长上当受骗。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这样的案例不止一起!为什么家长会纷纷打钱?为什么不法分子能频频得手?
骗子如何混进班级群?
1、不法分子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申请后方可进入。
2、有些学校在家长群的运营安全上较为松懈,班级群QQ号(老师的微信号、QQ号、手机号)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公开,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不法分子获取学生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由于学生众多,许多老师并不会挨个核实。添加成功后,不法分子会要求老师将其拉入班级群。
4、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获取相关信息后把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并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骗子如何行骗?一旦进群即可查看群友的头像、昵称、群备注等信息。不法分子下载班主任的头像,修改备注名昵称,快速创建高仿账号。完成伪装后,不法分子潜水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寻找机会发布假的收费通知,催促家长及时通过银行转账缴费,骗取家长钱款。
图源:吴江公安微警务
骗子“收费”方式
1、群收款该功能较为“方便”、“快捷”,且金额固定。许多家长见老师发布通知都会立即响应,收款率较高。同时由于群聊的“真实性”,很多家长并不会有所怀疑。
2、支付宝、微信收款二维码
3、银行卡转账不法分子直接在群内公布银行卡号,让学生家长汇款。此类收款方式较原始,且操作不便。
警方发布提醒!
提醒各位校领导、老师
1、加强对微信群、QQ群的管理,认真核实家长身份,禁止不熟悉的人进群。统一修改家长名字,比如“XXX妈妈”、“XXX爸爸”,通过查看群成员,如发现同一学生两个家长在里面,及时电话核实;
2、主动发布防诈骗预警,提醒家长不要轻信群里要求缴费的通知,不要通过群内二维码、银行卡转账的方式缴纳学费;
3、发现不法分子潜入群内,保留证据(微信号、QQ号等),及时报警。
提醒各位家长
1、发现群内有要求通过二维码、银行卡缴费的,及时联系班主任老师反映情况;
2、主动作为,发现有不法分子,及时提醒其他家长。
3、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警!
最后,请牢记以下三点不要轻易对外公布班级群!不要轻易拉人入群!不要轻信转账要求!转发提醒身边更多家长、老师!
来源:苏州市反通信网络诈骗中心、吴江公安微警务、合肥晚报、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