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k电路设计(buck电路分析)

(1) buck电路,降压斩波电路

(2) 基本原理

分析一:




分析二:



1)电流连续CCM:

L足够大,电流连续。



2)电流断续DCM


电感较小,负载电阻较大,或者开关周期Ts(Ton + Toff)较大时,电感电流下降为0,新的开关周期还未开始。


通常情况下Buck变换器工作在CCM模式。

(3) 同步和非同步

以BUCK电路为例,若电路中只有一个MOS管(功率管),而在续流回路中采用的是整流二极管(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不需要外加电路控制其通断),则该电路就是非同步的,因为它只有一个mos管(或者说开关管)需要用电路控制,续流二极管不需要控制电路,也就不用去强调同步控制二极管(D1),即可以理解为非同步,非同步电路如下图:




同步若在电路中续流回路中使用的也是MOS管(Q2),即上下管都是MOS管,因为MOS管本身是需要外控制的元器件,整流过程中必须根据电源的开关时序同步控制Q1与Q2,所以该电路为同步。




1)非同步的优缺点

稳定性高:由于肖特基二极管被动导通,不会存在同步整理电路中上下管同时导通的情况,所以其稳定性同比要高于同步整理电路。

效率低:当流过肖特基二极管的电流较大时,续流电流在二极管上产生的电压比较大(0.5V左右),当输出的电压很低的时候,二极管的电压降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它消耗的功率相对较大,所以在大电流,小电压输出时候效率偏低。

2)同步的优缺点

效率较高:一般MOS管的内阻非常小,在流过相同电流条件下,其导通电压降远远小于普通肖特基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则MOS管的损耗功率远远比二极管的小,所以同步整流的效率会高一些。

稳定性不足:MOS管需要驱动电路,同步整流需要为MOS管额外添加一个控制电路,使得上下两个MOS管能够同步,相对于非同步,同步的控制电路相对复杂,电路越复杂,稳定性越不可靠,若逻辑出现混乱,上下管同时导通,则系统失效。

3)同步非同步的选择

选择使用同步还是非同步主要从效率、成本和可靠性三个方面来考虑。对于较高输出电压,较高的占空比,非同步系统中的肖特基二极管与同步整流的下功率管的功耗都比较少,此时同步整流与非同步整流的转换效率差异不明显。

而对于低输出电压,低占空比,大电流应用来说,采用同步整流的转换效率相对较高。

综上,如果要求效率比较高而对成本和可靠性的要求不太高的话,就可以选用同步整流方案;若对效率要求不是很高,则首选非同步,其可靠性比较好。

(4) MOS内置和外置

1)一般分为内置MOS管和外置MOS管,外置MOS管具有功率大,散热好的特点。

2)外置MOS选型时应查看芯片的内部供电,即INTVcc参数,其INTVcc决定了MOS选用5~6V驱动的MOS还是低电压2~3V驱动的MOS。

3)若是主电路要求电流过大,需要2个或2个以上的MOS进行并联扩容,这时需要注意MOS的Qg参数,其大小决定了电源IC能否驱动这么多MOS。

4)自举电容为上管开启提供了电压,所以该电容必须其可靠性。

外置MOS异步:

LTC3894:具有 100% 占空比能力的 150V 低 IQ 降压型 DC/DC 控制器


外置MOS同步:

LTC7803:具有扩展频谱的40V低IQ、3MHz同步降压型控制器


什么是buck电路

内置MOS异步:

LTC7138:一款具有内部电源开关的高效率、降压型 DC/DC 稳压器


内置MOS同步:

LT8618:高效65V/100mA 同步降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