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家湿清(「返乡的新农人」“者舍”出圈记)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者舍青年张天伦

2018年夏天,大学毕业的张天伦返回他的家乡平湖,在林埭镇徐家埭村,他将废旧的猪棚改造为文创工作室,取名为“者舍”,走红“出圈”,引发诸多关注,最终却因为没有找到盈利模式遗憾收场;

2020年,已经重回城市变身“者舍文创公司”老板的张天伦把目光重新转向农村,做起了乡村文化产品业务,为乡村旅游提供IP开发等服务,又“出圈”;

2021年,张天伦再回乡村,在山塘村建立了他的文创产品展示馆,再次取名“者舍”,期待再“出圈”。

虽然张天伦在徐家埭的“者舍”遗憾失利,但为徐家埭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式,印舍、休息吧等利用猪棚改造而来的休闲之所开始在村里涌现。“者舍”所在的弄也被村里命名为“者舍弄”。

返乡新农人的新思维在徐家埭村出圈了。

徐家埭村者舍弄

成名后的困惑

“回来我能干点啥?”这是201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张天伦回到故乡平湖后,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1995年出生的张天伦并没有和他的同学一样选择到大城市打拼,而是选择回到家乡来寻找机会。

2018年,他的故乡正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张天伦想到,将自己的专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既可以回报故乡,又可以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流量”,让他的创业路走得更顺一些。

“我一眼就相中了这里。”2018年7月,张天伦在徐家埭村的俞家浜闲逛时,发现了一间废旧的猪棚。猪棚位于俞家浜最北侧一家村民的院子中,三十几平方米的院子,猪棚占了大部分,院子的前边是一片湖泊,后边则是村里的主要干道,周边风景优美,交通也相对便捷。

很快,张天伦就联系到了徐家埭村村委会,询问这间猪棚的情况。徐家埭村党委书记刘建群一听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立马表示支持,村委会通过与村民协调,帮他获取了这间猪棚的使用权。

“‘猪棚’这么具有乡村特色的东西与‘大学生’‘茶室’‘工作室’这些词语碰撞起来,一定能引起关注!”没有想太多,张天伦便拉着自己的女朋友陈星苑开始了对这间猪棚的改造。

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张天伦的手头资金并不宽裕,按照他的装修方案,请镇上的装修队改造猪棚需要几万块钱,他决定自己动手来干。没有钱买家具,就找废弃的家具拿过来修一修,涂料太贵,他就跑到涂料厂自己去进货,买不起好看的灯,就用废弃的菜篮子当灯罩自己做一个,设计、改造、搬砖、砌墙、整理,为了节约成本,他都选择了自己干。

自己动手干

嘉兴的七八月闷热又潮湿,在三十七八摄氏度的高温下,狭窄闭塞的猪棚十分令人难熬,更不用说在里边干重体力活。

“他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每次我给他洗衣服时都会发现,他衣服的后背部分总有一层白白的盐花。”现已成为张天伦妻子的陈星苑对那时的情景记忆深刻。

“我倒是没觉得那时候有多辛苦,因为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觉得累的时候就想想我做的这个事很有意义,也就没那么累了。”张天伦觉得,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员,是一件很酷的事儿。

一个多月后,废旧、破败的猪棚焕然一新,变成了一间茶室,张天伦将这间茶室作为了自己的文创工作室,取名为“者舍”,其中“者”字是“猪棚”的“猪”去掉犭,张天伦用这样的名字提示自己,不要忘了他的初心,不要忘了他改造猪棚的艰难过程。

“‘者舍’建成后受到了多方关注,很多媒体开始关注我,‘者舍’成为了‘网红屋’。”大学生改造“猪棚”一经媒体报道,很多人慕名而来,想看看这个大学生能将猪棚改造成什么样子。

者舍成了网红屋

“在2018年开始改造猪棚到年底的那段时间里,我觉得我成功了。”毕业不久的张天伦第一次享受到了被这么多人关注的感觉,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直要坚持下去的事业。

“我喜欢将媒体对我的报道转发到朋友圈里,看大家给我点赞,尤其是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大学同学们对我的成绩表示认可时,我会更加骄傲。”当初选择回家创业并不被周围人理解的张天伦,更期待着自己的成绩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但很快,他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者舍”并不能产生多大利润。

俞家

2018年11月,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织绣印染”的短期培训,从小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张天伦参加了这次培训。学习了织绣印染技术之后,他开始通过组织课外研学活动,教授小朋友们印染,从而来获取一些经济收益。但好景不长,很快,这种很容易被复制、模仿的商业模式也开始有其他人跟着做了。

者舍印染作品

“我是名气有了,但是没有利,我该靠什么生活?”想以此为生的张天伦对自己的处境开始失落。

“我好像走进了一条很深很深的走廊,我不知道这条走廊通向哪,更不知道它的尽头在哪。”他开始思考要不要从这条走廊中跳出去,自己扎根乡村是否正确,要不要离开现有的光环重新开始,走向新的赛道?

换个赛道起跑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正在云南老丈人家过年的张天伦也被困家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场景让他深受感动,自小学美术的张天伦决定用手中的画笔记录这一切。

“我非常喜欢打游戏,但是在那段时间里没登录过游戏,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画画。”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创作,他以医务工作者、警察、建设者为原型的防疫抗疫插画《抗疫联盟》出炉,并被学习强国和共青团中央微博等平台相继转发。

防疫抗疫插画《抗疫联盟》

自己的作品被转发,张天伦备受鼓舞。“我能不能用自己的专业做一些相关工作呢?”张天伦决心将未来的发展放到文创产品的开发上。

2020年4月,张天伦召集几个同样返回家乡的年轻人组建团队,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

并没有开过公司的张天伦低估了这次创业的难度,商务谈判、拟合同、开税票,每项活动对于门外汉的他都十分艰难,公司刚开始的几个月十分艰难。

“幸亏政府对我们大学生创业者有租房补贴和贴息贷款,要不当时我们就坚持不下去了。”张天伦的公司就靠着这些租房补贴和贴息贷款坚持了下来。

命运没有亏待他们,2020年6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得到了和腾讯合作的机会,参与了欢乐斗地主的周年庆美宣的制作。和大公司的合作对于他们这个初创公司来说是个挑战,一次次的修改、每天跟进度,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在这一个多月中,他和他的团队飞速成长,第二次创业的路打开了。

有了和大公司的合作经验,他们的能力得到体现。开始有客户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公司也开始走上正轨。

“现在公司稳定了,我还是想做点和家乡有关的东西。”如何把家乡元素放到公司的文创产品中成为了张天伦思考的问题。他将视线转向了平湖相关的文创产品开发上。

年画作品

拼贴土布作品

从平湖博物馆的IP形象“当当”,到各个村的文创礼盒,他们公司设计的文创产品总是跟着时代的潮流,什么形式流行他就做什么,什么样式最酷他就用什么,但是无论用什么样的设计风格,他公司的产品总是带着强烈的平湖元素。在他的公司给林埭镇保丰村设计的“保丰有礼”的创意礼盒上,他将保丰村的王路等名人做成了动漫形象印在了礼盒上,将保丰村的五龙桥、万安桥、永安桥、太平桥等建筑的动漫形象作为了主背景。

“与家乡元素相结合,产品才更有生命力。”张天伦说。

“可能是受家里影响吧,我从小就很喜欢家乡文化,我想尝试着用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把家乡元素体现出来。”在“者舍”文创公司的旁边,有一间放满了平湖老物件的办公室也属于张天伦,他一直思考如何让这些充满年代感的老物件变得“赛博朋克”才更能让年轻人接受,把传统的文化发扬下去,很多老物件成了他公司设计产品时的灵感。

拼贴土布

“别人做不了的我们能做,起码在平湖是这样。”他又开始将视线转回他事业起步的地方,他想重新将事业和乡村生活结合起来。

乡村有什么活动,他们就做什么活动。2021年2月份,他们在平湖市曹桥街道赛艇小镇画了赛艇墙绘;3月份进行了平湖市广陈镇旅游IP形象的开发;5月份又在曹桥沈窑浜画了平湖马铃瓜墙绘。

“一开始我就想扎根乡村,但是并不算成功,现在我的事业又回到了乡村。”对乡村有着诸多眷恋的张天伦经常感叹这件事,他相信广大的乡村必然有广大的空间。

现在的他也想招募更多的返乡年轻人加入他的队伍中,他内心更想成为返乡大学生的标杆,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建设家乡、建设乡村的事业中来。他觉得成为一个标杆会比他单纯做事更加有意义。

美丽乡村墙绘作品

返回“主战场”

“2019年5月份,那时候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教小孩子说方言,和他们一起拼贴土布,我也才二十几岁,其实也有没有比他们大很多,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执拗地相信把地方文化传下去就是我的事情。”张天伦一脸坚定,他始终觉得2020年初疫情暴发之后,自己回到城市只是暂时的。他认为,想要更好地把民俗文化传下去,他的“主战场”还在乡村。

2021年初,他来到了平湖山塘村,4月份,第三个“者舍”在山塘村正式开放。

山塘村者舍

教小孩子说方言,一起拼贴土布

比起市区办公性质的工作室,张天伦更希望山塘村的“者舍”是一个展览室。“说实话,地方文化传播有时候其实挺难的,时代发展这么快,主动去了解、关注地方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受我父亲的影响,我总喜欢收集一些平湖的旧玩意儿,现在也和我的文创产品一起放在‘者舍’里展示。”

在他看来,仅仅只是怀念、观赏一些老物件是不够的。作为青年一代,应该用最新颖、最有效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更多的人去主动了解我们的地方文化,“无论是本地村民还是外地游客,把我们的文化换一种形式传出去,是最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事情。”

山塘村地方文化丰富,平湖钹子书第九代非遗传承人徐全妹作为山塘村的村民,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谈起“者舍”,她更多的是好奇和肯定。“看到天伦和他的团队设计的方言魔盒模拟动画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便携的蓝牙音箱,上面有十六个方言的基础字格,放出音乐,魔盒就可以弹出对应的字格,其实钹子书本来唱的就是平湖方言,是不是以后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个有趣的方式让钹子书被更多的人接受。”

“里面有展示的土布拼贴画,还有徐家埭村的年味插画,都很新奇,我从来没想过这些东西竟然可以以这种方式呈现,有时候我还会想想我们村过大年画成画会是啥样子。”路过的村民说道。

对于“者舍”的入驻,山塘村党总支委员姚佳伟觉得,它不仅丰富了山塘村的业态,让大家有一个可以安心看书,喝茶参观的地方,同时它的陈列展示中传播着一些当地的文化特色,让来往的游客对山塘村、对平湖有了更深入、更生动的了解,对山塘村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

舍者内景

“大学毕业后我就坚持一定要回家,但是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找到方向。直到山塘村‘者舍’挂牌,这个节点对我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尘埃落定’。”在张天伦的规划里,“者舍”不仅仅为山塘村、为平湖保留传统文化,更要为它们注入新鲜血液,让更多的人通过不同的视角爱上山塘村,爱上平湖。

“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耄耋老人,这条老街和这个时代,值得被留下。”张天伦希望可以像在徐家埭村一样,用插画的方式还原山塘老街,只是不再局限于过年的某一特定时刻,而是每天每夜在山塘普普通通的小日子。“我之前在巷子口看到小孩子调皮挨打,我也曾经有过这般时刻,那些挨打抹着鼻涕哭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我希望融进我的画面,变成一个时代的故事。”

而在徐家埭村,村民还记着他,这个第一个给村里改造猪棚的小青年。时隔三年,刘建群再说起“者舍”依旧感慨万千。“因为他做了‘第一人’,所以现在徐家埭也多了很多印舍、民宿、休息吧,都是原来旧猪棚改造的。”徐家埭村有了一条“者舍弄”,“它更多代表的是天伦带给我们的一种新思路,新方式,带着我们的村民也能用现代的方式去改造我们的村子,我们的家。”

热爱旅游的张天伦,喜欢到处走走。每到一个地方,他总会留意起当地的文创,以一个路人的视角看看他们的故事。“我希望以后‘者舍’能做到的,是让外来游客在山塘村、在平湖玩的同时,将这里的故事带回去。”

记者手记

一种坚持,一种选择

从初回乡村的一腔热血,到失利后的自我反思,再到细致规划后重回乡村,张天伦在这条返乡路上走了三年。这三年间,他曾频繁出现于镁光灯下,也曾短暂沉寂于人海,他疑惑过、反思过,也重新来过。

乡村振兴的大幕已拉开,必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乡村,成为新农人,他们或许也会面临和张天伦一样困难与困惑,他们会失败、会丧气、会自我怀疑。但相信通过坚持与努力,他们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返乡路,解开时代给他们的这道选题。

张天伦可以,他们也可以。

版面图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