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秦淮今犹在,六朝春梦了无痕什么意思(“梦回六朝,十里秦淮”,乘画舫,游秦淮)


都说秦淮河的夜景极美,过了正月十五,朋友们相约夜游秦淮河,我欣然应邀前往。


早春的晚上,阴寒未尽,但是游客的热情却一丝未减,街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我们一行四人来到渡口集合。


一眼看到的是文德桥上耀眼的灯景,虽然每年不同,但是每年都装点得富丽堂皇,吸引着众多游客在桥上驻足留影。


在秦淮河古桥中,文德桥尤为有趣,桥连接的两岸,一边是科举重地,一边是酒肆歌娱之地,而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由一座小小的桥相隔,却相安无事。


桥下停泊着数艘画舫,画舫四周满满悬挂着大红灯笼,河水在灯光下微光荡漾,画舫和河水交相辉映,显得和谐而美妙。


我们递上船票,依次踏入画舫,画舫可容纳二十余人,我靠窗坐下,等待画舫带我驶入朱自清笔下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引淮水泻“王气”,从此便有了秦淮河。


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分为外秦淮和内秦淮,外秦淮是护城河,内秦淮全长10华里,所以称为十里秦淮。“十里秦淮河,六朝金粉地。”


画舫缓缓驶出渡口,对岸盘旋着两条金色的长龙,气势磅礴,金碧辉煌。龙前面的亭台里,有穿着古装的演员,正唱着戏曲,珠圆玉润的歌喉把我引入了昔日笙歌彻夜的秦淮河。


两岸白墙黑瓦的古建筑映入眼帘,亭台楼阁,民宅古迹,一式的屋顶缀满金色的灯,宛如天上点点星辰;屋檐下照例挂满红灯笼,让人倍感喜庆而心生欢喜。



“华灯璀璨映秦淮,两岸霓虹画影裁。”看着沿途的景观彩灯,听着画舫里语音讲解的景点故事,远处传来歌声、乐曲声,如梦似幻,我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千年前的古秦淮。



古乌衣巷和朱雀桥

乌衣巷原来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曾经门庭若市,繁华鼎盛。唐代刘禹锡在《乌衣巷》中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乌衣巷仍在,而朱雀桥已难寻觅。



古桃叶渡

从六朝到明朝,桃叶渡都是繁华地段,画船萧鼓,昼夜不绝。东晋书法家王献之作《桃叶渡》,“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



白鹭洲公园

公园曾是明初中山王徐达王府的东花园,如今在各色彩灯的营造下更是美轮美奂,置身灯海中,不禁令人心醉神迷,无限暇想。



秦淮八艳

景观处,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和陈圆圆八位美人的雕像维妙维肖,她们都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有才艺的名伎,她们个个精通琴棋书画,相貌美丽。



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是著名的女诗人,不但诗词造诣极高,书画也深得后人赞赏。她虽然出身青楼,却是美艳绝代,才气过人。



名人墨客

“十里秦淮”,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墨客为之倾倒,他们来此拜访,并且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句:



春梦了无痕什么意思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写“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汝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他们的诗句记载了秦淮河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也记载了金陵古城的沧桑岁月。



三十分钟的旅行即将结束,画舫慢慢驶回渡口,我的思绪仍然陷在千年前的岁月里不能自拔。



混混沌沌走出画舫,迎面“得月台”下那家板鸭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声嘈杂,文德桥上留影的游客依然不减,我再看一眼画舫,恍如隔世。



“十里秦淮今犹在,六朝春梦了无痕。”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