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性瘫痪(儿童心理:“癔症性瘫痪”的班长:父母离婚后妈怀孕我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早熟的女孩:不到9周岁的她看起来像有11、12岁了,个子高、体型大。她的奶奶告诉心理医生,孩子的症状是无原因突然不会走路了突然又好了,发作过5、6次,两腿僵直、无力,最短的一次几分钟就好了,最长的一次持续了5个多小时,目前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在神经内科医生的建议下来到儿童心理门诊就诊。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我们了解了一下孩子的成长背景,发现孩子父母在五年前就离婚了,孩子与奶奶、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主要由奶奶照顾,奶奶对孩子非常好,可能是出于补偿心理,有点娇惯,瘫痪之后奶奶背着她来回检查。父亲很强势,脾气不好,不允许孩子母亲探视,也不允许孩子私下与母亲联系,一经发现,孩子就会挨揍。孩子性格外向、活泼,自述继母对她很好,自己是班长,成绩好,聪明,全班同学都听她的话。不喜欢看动画片,觉得太幼稚,喜欢看《花千骨》、《恋爱先生》、《婚姻保卫战》等剧。此次生病住院后父亲允许母亲前来探视,但从身体语言发现母女很疏远,母亲怕被女儿拒绝,不敢靠近。

微信瘫痪

后来从奶奶那里又了解到,继母怀孕两个月了,孩子第一次犯病,就在知道了继母怀孕不久发生。

心理测试的结果发现孩子自我意识过强,自我评价过高,自尊心强。自我评价过高导致孩子对自己认识不够客观,常常会高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忽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学习和生活上定的目标过高,一旦遇到挫折会难以承受,并归因于父母、他人或外界环境,或身心不适等。

本案例中的女孩处境非常让人同情,她大大咧咧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细腻敏感早熟的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所有人的认可,甚至潜意识中想把继母变成自己真正的“妈妈”,获得一种情感上的特殊联结。但继母怀孕打破了她的幻想,她意识到自己可能将成为家庭中“多余的人”,她情感上接受不了了,她“失败”了。但理智又告诉她继母没有错,她无法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但她的身体替她表达出来了:她瘫痪住院了,获得了全家人空前的关注,不仅成为焦点,而且意外的见到了她的亲生母亲。

知识点:癔症(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一般女性和儿童易受暗示)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分离,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转换,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便褪色或消失,这时的躯体症状便叫做转换症状,转换症状的确诊必须排除器质性病变。癔症的症状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病预后一般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内自行缓解。
本案例的女孩就是在重大生活事件(继母怀孕)刺激下,出现了转换症状(瘫痪),即“癔症性瘫痪”。瘫痪之后,她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而且获得了“继得性获益”,她重新成为家庭的焦点,她的亲生母亲来探望她,并且获得了拿手机刷电视剧的特权(平时不允许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