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关于宝宝的吃饭问题,小编也是见多识广,能讲出点道道了。直到看到美国营养学家白小良教授的一篇关于宝宝吃饭的文章,才大吃一惊,原来自己也是中了这么多误区。在此总结了白教授在文中提的妈妈容易持有的错误观点,和各位妈妈分享一下,也希望妈妈们也来畅所欲言!
微信用户{李一莫}在后台提问:
“我家宝宝3岁,吃饭让大人很头疼,早餐和午餐都不吃,她说她不饿,以前多少都会吃些,有什么办法吗?”
宝宝5岁前,身体能够自己调节身体的需要,无论是喂宝宝喝奶或喂辅食,家长都不应该强迫喂食,而应该尊重并相信宝宝已经吃饱的表达,如:用舌头抵住奶嘴或紧闭双唇。
研究发现,孩子2岁~5岁时,是建立饮食习惯非常重要的阶段,逼迫孩子吃饭会造成以下问题:
●破坏宝宝原本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且会让宝宝无法明白:吃饭是为了自己、为了健康。
●长大无法正确对待吃饭。当宝宝因为被父母强迫喂食而开始为父母吃饭后,长大就会容易受环境影响,可能会为朋友或广告吃饭,而无法正确学习饮食是为了照顾自己、无法清楚的学习自己该何时吃、该吃多少,以及需要吃些什么。
错误观点2.以食物奖励或惩罚,宝宝就吃了!
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会造成以下问题:
●模糊宝宝“为什么要摄取食物”的认知,无法学习正确的吃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健康,例如:吃青菜就给糖果或没吃完就不给玩具等,孩子最终会为了糖果或玩具而吃,而不是为自己而吃。
●给孩子错误的心理暗示。以零食做为奖励,这样的举动给予宝宝的心理暗示是:甜食是好的,反而会让他日后对甜食的诱惑没有戒心。
错误观点3.孩子总想吃,必须严令禁止!
即便是大人,三餐之外,也常有嘴馋的时候。建议将天然食物制作成零食,例如:烤地瓜、水果冰冻主后打成的冰沙或自制水果干。而当孩子再大一些后,也许会吵着想吃商店中的某些零食。以心理学的立场来说,越被限制的事物,越能引发孩子的兴趣:
❤若宝宝还小:建议以定时定量的方式让宝宝尝鲜,例如:只能在点心时间吃或是一次只供应多少份量;
❤若孩子已可以沟通:帮助他了解零食的成份。不妨买小包装的零食,让孩子仔细品尝,并在品尝后以包装上所标示的营养成分与孩子讨论,让他理解包装上所标示的成份包含哪些、又能为他带来什么健康上的影响。
错误观点4.宝宝偏食,就有必要强迫进食!
饮食习惯除了从家中培养,宝宝的天生个性有时也有影响,例如:有些宝宝生来就不爱吃肉类或水果,此时,建议家长无须强迫进食:
☑以其他天然的食物来替代,以补足某些宝宝因为偏食而摄取不到的营养素;
☑持续以身作则的在餐桌上示范、鼓励正确的饮食;
☑持续让各类食物(包含宝宝天生不爱吃的食物)出现在餐桌上。
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因为熟悉这类食物,且因为常常看着家人吃而减少抗拒。
想要培养宝宝正确的饮食习惯,爸爸妈妈必须从身教和营造环境做起,让宝宝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只吃看得到原形的健康天然食物
☑对甜食或零食要有明确的食用原则
☑餐桌上的食材变化尽可能多元化
家中要有足量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牛奶以及奶制品,菜肴选择上以瘦肉、家禽肉、鱼和豆类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让宝宝从小就熟悉各种不同食物,在日后也不会出现对某些食物不熟悉而产生偏食的状况。
要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爸爸妈妈有责任和义务在家中充份提供各种健康食物,让宝宝习惯与健康食物为伍,而家长只须尊重宝宝对食物的选择,不需左右他的决定。
支招拿好礼
来来来,今天小编想就吃饭问题,请妈妈们来说一说:
你家是如何吃的?宝宝有什么吃饭问题困扰妈妈吗?宝宝吃饭中有什么趣事呢?
(恭喜周二“只做高端女装”得奖,感谢您为“宝宝几岁开始游泳比较好”出招!)
【如何支招】请点右下角“写评论”,分享你的妙招。【如何获奖】截止周四(12月17日)17:00,「父母堂」将在评论获赞前5名读者中选出一位幸运获奖者,在晚刊中公布名字。本次获奖用户可赢取bobo乐儿宝 一瓶两用学饮杯。
bobo乐儿宝 一瓶两用学饮杯
bobo防漏吸管杯可以让宝宝自然地从奶瓶过渡到用水杯饮水;
滑盖设计可将吸管隐藏,可起到封水防漏的作用又保证卫生,特殊阀门可装热水不喷洒;
小巧的杯身配易装卸手柄,方便外出携带;
帮你做更好的父母
护航0~10岁 宝宝成长
长按二维码关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