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科的定性理解
2021年10月22日。
在万科业务交流会上。
BOSS郁亮发表了16个字的看法。
以下就是。
尊重常识,回归常态。
阵痛之后,仍有机会。
总体意思如下。
地产要回归常态。
不能贪功冒进。
某些企业的激进行为。
可能会害了行业。
杠杆带来的红利消退。
将进入缩表的过程。
金融红利从房地产行业中去掉。
冲击很大。
必然伴随煎熬的痛苦。
时间不定。
郁亮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2008年后的美的集团。
(没有举例董姐姐执掌的格力电器)
(我有点不开森[灵光一闪])
一个是日本地产灾难之后的大和房建。
2008年。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鼓励消费。
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出台。
整个行业启动了大规模扩张。
上市公司收入增速一度超过了40%。
到了2012年左右。家电下乡的政策逐步退坡,一大批家电企业倒下了。
当时的产能全都变成了库存。
于是。接下来就是去库存了。
在这个过程中,美的、格力、海尔。
三匹优秀的白马就如此脱颖而出。
市场集中度极具提升。
这个例子。
貌似想给市场表达一种观点。
万科会成为幸存者。
每一次的财政刺激都是在试探未来这个市场在本行业会产生的真实需求极值。
当然。刺激后会回归的。
未来会达到这个极值。
你需要等待。
你在极值回归之前好好的活着就行。
小的就会成为代价。
太猛的企业是更大的代价。
活下来的才是你们要去寻找的。
我万科就是。我一直活着。
我一直如履薄冰。居安思危。
我一直高喊着活下去。
而且。我还喊的最早。
这个是第一步。
所谓。现在。
第二个例子。大和房建。
房地产类似案例。来自90年代地产衰退的日本。。
90年代后期。
日本地产衰退。
房产行业萎缩了大约20%-30%。
在衰退这个过程中。
大和房建做的很好。
它经历了行业大缩表的过程。
但是。现在的结果是。
连续十余年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的300余名。
那么。
大和房建那些年做了什么?
他原本以开发业务为主。
现在是日本租赁公寓第一,物流第一。
还有代建等业务。
常识告诉我们,只要做得好,仍有机会。
这个例子想表明的是。
市场不用担心。
我们能活下来。
至于是不是能救别人?
那得看自己是否安全。
够保守。是万科一贯的风格。
我们是有未来的。
这不。现成的案例。
也许。我们的市场更大。
我们在中国。
举例子是给大家信心。
我们有物业。有长租。
有物流还有其他云业务。
还有很多。
那些现在是白送。
你们还有信心吗?
而且。
现在价格这么低。
你们不买。
我三季报左右也许就要管理层增持了哦。[灵光一闪]
但是。短期你就别拿业绩来款我了。
那肯定是痴人说梦。
但是。
长期是有信心的。
你愿意。
为万科的未来投票吗?
定量的已经说的很清楚。
别看短期。
定性的。
以上你能信服吗?
你愿不愿意和万科一起渡过转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