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教培机构招生时,课程顾问承担着最重要的销售任务,他们也是最直接面对家长的“代言人”。
而且在同一场景下,有时对话方案不同,所带来的转化率也有高低之分。究竟怎样的答案才更受家长青睐,要结合机构自身的销售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最终制作成一整套对机构内统一、对机构外有效的话语体系。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如何建立一个教培机构专属的“问答”系统。
我们将遵循五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 内部会议
“百问百答”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要花很多时间和耐心,所以安排专门的内部会议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内部会议结束后,应注意以下要点:
1.参与者
参加会议的人员必须包括每一位将在工作中进行“问答”(主要是课程顾问)的人员。尽可能地控制在10个人以内,否则过多的人数难以达成一致。
2.主持者
内部会议的工作重心就是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沉淀出“问答大纲”,所以需要有一个人来主持把控会议节奏,把所有人从跑题中拉回来。
建议由学校领导,即校长来做这件事。
3.把控时间
这种内部讨论通常最少也要三天才能结束。从初稿到提炼,再到最后的结果反馈,再到三天的练习,最后才能保证最终效果。
4.会议模式
让大家一起讨论实施方案,是一个群策的过程,是一个没有特定标准的会议。因此,我们不必过于拘泥于会议模式,完全可以自由发挥表达意见。
第二步收集问题
在内部会议中,我们需要收集大家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说,收集家长们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必须以民主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收集?
1.不可否定
如果有人问了看起来很荒诞、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要马上否定他,否则一旦范围被限制了,其他人也很难跳脱出来提新的问题。
2.不予答复
大家提出的问题,不能在收集环节就得到答案,即使我们有一个特别好的答案。因为一旦开始回答问题,每个人都会很容易失去焦点,并且很难再集中话题中心。
3.规定每个人必须提出几个问题
在开会之前,每个人都至少准备十至二十个家长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因此,即使部分问题重复出现,也可以保证总体问题的数量。
第三步从收集到整理
在第二步,我们花了近一天的时间收集了近几百个问题。下一步就是慢慢归纳总结问题。
先去除相同重复问题;
再把问题按类型进行分类,如课程类、营销类、价格类等;
接着,可以根据提到的频率等进行先后排序;
最后,要花些时间查漏补缺,提出新问题等。
第四步标准答案
在开始的三步之后,我们可能已经收集了大约近百个问题。下一步是解决问题。所以,怎样根据问题,给出标准答案呢?
1.分组回答问题
例如,我们有12个人参加会议,就把他们分成4组,每3个人回答一个问题,并找到最佳答案,作为标准答案。
2.解答答案
答案不应该是空穴来风,应该是结合现实、合理的,也应该是符合公司价值观的。
3.整理话术稿和录视频
在每个问题的答案都确定后,我们需要分配一个人把答案编辑成文档,让一位经验丰富,表达自然流畅的员工把问题内容录成小视频。将来新老员工都可以直接参考这些视频素材。
4.案例素材库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语言来解释,比如家长咨询教学效果如何,我们就直接拿出优秀学员获奖照片展示给家长看。它比空口更令人信服。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积累这些真实精彩的素材,如家长感言、客户评价、学员成绩单等照片或视频。
第五步角色扮演
当问题和答案都有了,我们就可以全体出动来执行吗?还没有,因为这些答案并没有被员工们记住。直接用答案来练习,这是在浪费我们的客户资源。
此时首先需要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两人一组,分别扮演老师和家长的角色,反复练习“问答”。
当角色扮演时,要注意4个要素:
1.默背和模仿
我们的课程顾问首先要背出标准答案,然后再模仿成熟顾问之前录制的示范视频。
2.角色转换演练
每个人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顾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朋友等等,因为不同的身份,心理想法也不一样。人物转换时,慢慢揣摩不同人的心理想法。
3.评估和评分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做得好,我们就需要评估。员工随机选择若干问题,进行现场回答,经一致通过后,才能进行实战。
4.不断练习
最后步骤是坚持练习。据资深课程顾问说,这个步骤需要持续练习8周,每周至少2天,每天至少3小时,以保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若照上述步骤顺利进行,此时我们就有了一整套属于机构自己的“问题问答”库,同时还有一个标准化的执行流程。下一步要做的事,就是把“问答库”怎样应用于实践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