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也称“津沽”、“津门”,素有“九河下稍,河海要冲”之称,以“三会海口”名于史册,自唐朝中叶以后,便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距离北京120公里,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
天津更是通行东北,华北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对于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曾先后派出了三位治国理政的能手来治理天津,他们分别是黄克诚、黄火青、黄敬。就这样,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三黄治津”的传奇故事。今天要讲述的主人公便是“三黄”之中的黄敬同志,一位资历很深的老革命家。
建国后,黄敬的成就很大,他是天津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天津市第一任市长,他还担任过机械工业部部长、党委书记等要职,官至正部级。他的妻子担任过北京市副市长,儿子更上一层楼,跻身正国级。那么,在黄敬的革命生涯中又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1912年,黄敬出生于北京,原名叫俞启威,黄敬是他参加革命工作后,为了掩护身份而取的假名,后来便一直沿用。黄敬祖籍浙江绍兴,俞家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非常富有,他的祖父不但出任过省长,还是著名的教育家,在全国都很有影响。
出身于这样的名门望族,黄敬自然从小就过着十分优渥的生活,他在俞家排行老三,人称三少爷,但他却一点少爷的架子都没有,很是同情穷人。
黄敬很小就进入私塾读书,由于他聪明睿智,再加上勤奋苦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也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很好的文化基础。
1924年,怀揣着对知识和光明的向往,12岁的黄敬跟随母亲来到天津求学,先后就读于南开中学和汇文中学。在这里,他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潮的熏陶,深受影响,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和各种爱国主义运动,很快就成为了学生运动的骨干力量。
1930年,黄敬来到国际大都市,参加了左联文艺团体南国社,积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之后,黄敬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物理系,在校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从事革命运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黄敬义愤填膺,便自发组织学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前往南京国民党政府请愿,成为了青岛学运的领袖人物。
为了有组织、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抗日宣传,增加群众的积极性,以及活动的安全性和隐蔽性,黄敬还特意组建了《海鸥剧社》,采用演出进步话剧的形式,来宣传抗日思想,抨击时弊,去唤醒国人投身抗日斗争、以及对国家危亡的责任人感。。
1932年,由于黄敬表现突出,组织能力强,被推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开始了他辉煌的从政生涯。入党后,黄敬被任命为国立山东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长等职,积极开展革命工作,发展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
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黄敬被反动派逮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被折磨得身犯重病,但黄敬仍然坚贞不屈,始终保持对共产党的坚定信仰,没有吐露任何有关党的秘密,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大无畏英雄气魄。后在多方的营救下,他才得以出狱,前往上海治病。
1935年,黄敬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并参加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北平分会,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同年12月,他和姚依林共同策划了著名的“一二.九”爱国学生示威游行活动,动员和激励了大批爱国人士积极投身于抗日洪流之中。
在此期间,黄敬还参与组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担任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学委书记,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等职,还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和白区工作会议,由此可知,此时的黄敬,身份就很不简单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黄敬奔赴抗日前线,担任过中共晋察冀区委员会书记,冀中区党委书记,冀鲁豫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平原分局书记,平原军区政委等职,率领抗日根据地军民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大“扫荡”、“蚕食”和“铁壁合围”计划,给予了日伪军狠狠打击,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黄敬担任过晋察冀边区财经办事处主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委,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华北军区后勤司令部政委,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部长等职,积极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为解放军解放华北和全中国提供了极大的物资保障,为解放战争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黄敬历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军管会副主任,天津市委书记,天津市市长,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等职。
由于黄敬十几岁就在天津生活和学习,对这里的情况十分熟悉,而他又富有地方治理经验,所以天津刚一解放,毛主席就亲自点将,由黄敬出任天津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和市长,帮助天津恢复生机,发展经济,稳定民心。
建国之初的天津,由于久经战火的洗礼,可谓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十足一个乱摊子不说,同时还暗流涌动。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企图卷土重来,因而在他败退台湾后,派出了大量的国民党特务和残余势力,潜伏在天津各地,伺机进行破坏活动,妄想摧毁新生的人民政权。
黄敬上任后,首当其冲就是稳固天津市的人民政权,尽快恢复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迅速使得天津的通讯,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恢复,加大力度打击特务组织和反动残余势力。在极端的时间里,很快就端掉了40多个窝点,共抓捕了300多名国民党特务,维护了社会稳定,给天津人民提供了一个安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解除了后顾之忧之后,黄敬便大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建设,及时解决天津人民的基本温饱困境。他根据天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和适合天津发展的新路子,着重发展工业和农业的重点产业,以此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很快就使得天津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深受天津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黄敬在主政天津期间取得的突出政绩,深受中央领导的欣赏,很快就将他调往中央,担任更重要的职务。面对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和技术差的现状,黄敬临危受命,出任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和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在另一个领域开辟新的战场,为我国科学技术和机械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黄敬的耳濡目染下,黄敬的妻子和儿子都是成就非凡,他的妻子范瑾也是一位老革命,担任过北京市副市长,他的儿子俞正声更是超过了父母,担任了全国政协主席,官至正国级。
由于当年在狱中,黄敬受到了严厉的摧残,落下了严重的病根,建国后又常年操劳,积劳成疾,导致旧疾复发,一病不起,在1958年2月1日的时候,不幸病逝于广州,时年46岁,英年早逝。黄敬的逝世,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纵观黄敬同志的一生,他从一个富家子弟,毫无犹豫地放弃富裕的物资生活,而毅然决然地选择充满坎坷和布满荆棘的革命道路,甚至为其不惜蹲监狱,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精神。黄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永远在传承和发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