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师中级(软考中级-软件设计师考试总结--软考路上,应该怎样去准备?)


什么是软考?

现在是2019年11月10日。昨天刚刚结束了软考。昨天考的是中级,软件设计师(下称软设),考的怎么样就不多说,明年5月咱再来一次。考完之后大概做一个总结,不管是为了让其他人看到,也为自己下一次考试提前埋下伏笔。

首先,什么是软考?他考察什么?

软考证书有什么用?
  1. 在我们学院,会有相应的综合素质加分,对于评定奖学金有帮助。
  2. 保研的时候,相关证书加分项里面,软考证书有加分。
  3. 招聘的时候,有证书总比没有证书效果好一点。算是证明自己能力的一个小途径。
  4. 部分企业单位,拥有中高级证书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薪资水平。
  5. 可以凭借软考证书在北上广深等城市落户。
  6. 证书不能代表一切。
  7. 还有其他欢迎大家在评论去提出。

因为我考的是软件设计师,所以接下来主要针对软件设计师的一些东西展开,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软设的考点以及我在备考的时候犯的错误。同时给大家一些建设性建议去迎接软设的考试。

首先是软设考试的内容,在软设考试大纲里面会列出,这里简单做一个列表,大家简单了解一下需要掌握哪方面的知识,然后选择要不要去报考。

软考考察知识列表:

  1. 第一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
  2. 第二章 操作系统
  3. 第三章 数据库
  4.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
  5. 第五章 信息安全
  6. 第六章 软件工程
  7. 第七章 项目管理
  8. 第八章 面向对象
  9. 第九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
  10. 第十章 程序设计语言
  11. 第十一章 多媒体基础
  12. 第十二章 法律法规与标准化
  13. 第十三章 专业英语
  14. 第十四章:数据流图
  15. 第十五章 数据库设计
  16. 第十六章 UML建模
  17. 第十七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
  18. 第十八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软设考试主要分两部分:上午考试:综合知识。下午考试:案例分析。上下午均为150分钟即两个半小时。

这里顺便补充一下,软考初级和中级都分为两部分考,上午的综合知识和下午的案例分析,考试时间均为两个半小时。

软考高级分为三个部分:上午的综合知识,下午的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综合知识两个半小时,案例分析一个半小时(三个题目),论文写作两个小时(2800字左右的要求)。

考试摘要

首先是上午考试,上午试卷总共75个题目,全部为选择题,出题范围为上面列表的前13章。其中71-75这5个题目固定考察专业英语,为一篇简短的文章,挖出来5个空,需要自己选择单词填进去。

前面的70个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来自前12章,每一章考察的题目数量不确定。大概根据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来确定考察的题目数量。考察的范围很广,而且看软件设计师教程的书的话,知识点又太多,很难把控考察什么。这里希望大家看看我的备考经验和个人的一些感悟,理性备考,后面会写。

接下来下午考试。下午总6个试题,而且满满的“套路”。先简单说题型。上面列出的14-18章共5章,每一章考察一个题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除外,请往下看)。对,是6个题目没错。前面四个为必做的题目,最后两个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分为c++语言实现和Java语言实现,要从两个题目中选一个进行作答。(如果两种编程语言都会的话,强烈建议Java实现。)

考试结束前半个小时方可退场。

证书分类

证书主要和自己考试的分数有一点点关联。

合格:每一场考试都在45分以上。(满分75分)

优秀:每一场考试都在60分以上。(如果没记错是这样)

备考阶段为什么选择软设?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去探讨。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学习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老老实实跟着老师的节奏,从前到后,不敢保证自己可以学的多么好,但是一些基础知识一定可以掌握,这样下来,就我们软件方面的一部分专业,等到了大二结束,掌握并精通c++或者Java任一门编程语言,注意,这里要求精通一门,然后熟悉c语言的一些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的算法流程并掌握算法设计方面的部分知识,这个要求应该并不过分,这样一种状态去备战软考,至少有6成的把握可以通过软考。(就下午的5个题目而言,后面两个题目你已经可以拿到30分了,前面的3个题目满满的套路,拿15分轻轻松松)。然后上午的题目,稍微画两天时间刷一下历年真题(选择题一定要全刷,至少刷两遍以上,不然遇到原题不会做别怪我没提醒。这里大家可以去网上找一些刷题软件,具体的我就不打广告了,毕竟没有广告费。如果真的需要,想少走弯路,可以加我好友咨询,或者,直接在教育机构报班。。。扯远了)

第一种大概如上,平平淡淡,安安稳稳。

第二种,想必大家可以想到一些,喜欢冒险,有自己的计划的同学们,可以提前开始着手准备了。当然提前开始有优点也有缺点。最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 本着以赛促学的原则。(这里应该是以考证促学。)通过我们自己课下的努力去准备考证方面的东西,来提前开阔我们的知识面。
  2.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的把握就会更好,对于软件设计方面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解。(我从大学到现在,学了三门编程语言才意识到学校能给我带来什么,如果我要就业我应该怎么去学习。同时对于编程语言有了新的看法。他知识软件设计中的很小的一个环节,虽然他很重要。)
  3. 自己提前学了东西,只要自己下功夫去努力了,在后面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轻松很多,自己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搞更多的东西。
  4. 或许有机会尝一下150块左右的农夫山泉他甜不甜。(这个梗我不懂,但和300块报名蓝桥杯没拿奖一个性质)
  5. 这一条开始说缺点。有可能过不了,因为自己掌握的东西本来就少,如果备考时间不充足,好多知识点理解不全面。
  6. 其次,备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懈怠等其他问题,毕竟自己学习,软设的书,600多页,直接去看肯定是不行的,更别说吃透他了。
  7. 666再想想。

因此,我当初本着想要学知识去报了这个东西,毕竟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太无趣,平时更容易懈怠。当然,不管我这次能不能过,在我软件工程这条路上已经提前看到了很多我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如果读者有要考研的,希望可以早点开始准备。并且学好学校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备考过程

软件设计师的备考,不建议直接看书,那本书太厚了。拿着也不方便(刚买的新书包,背着那本书加电脑愣是压坏了)。从薄的看起,去网上找软件设计师的资料,或者去淘宝看一下(直接找我也行,就是我的从学长那里拿的,有点老了。)

这些资料的话,主要涵盖一下几个方面:大纲、历年真题、知识点总结文档、知识点串讲视频、解题视频等。

软件设计

有了东西以后,最好可以自己打印出来(我有打印机,自己无限挥霍)。刚开始从真题开始,打印两到三套往年的真题,从选择题开始只看前70个。71-75看了也总结不出来什么门道。从零基础开始,当然,专业同学肯定是会有专业知识储备的。选择题自己先凭感觉做一套。大概半个小时的样子。不会的可能会很多,然后自己去看答案解析,详细的解析,有没有遇到过的知识点就记笔记,笔记一定要详细。一套试卷下来,笔记大概可以记20页A4纸左右。这个时候大概就明白考试的常考题型,并且对于每种题型应该怎么去做了。(部分要背的题型没办法,多刷题,刷多了题目都可以记住。)

上午题大概就这样,知道要考察的题型之后,就可以去看那些总结的资料,这样就可以很快的看完资料额,然后是课本,把课本吃透,考试绝对没问题。

下午的题目,推荐去看视频,先学习节题思路,然后再开始去接触真题,不然刚上手直接做真题,自己又什么都不明白的话,会无从下手,而且可能连读题都学不会。这一点很重要,看了视频之后,会发现题目的套路,然后去下手就很舒服了。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自己一定要有清楚的定位和了解,然后制定合适的计划去进行备考。我就是在软考考试前三天才偶然发现自己网盘里面的资料的。(感谢京东,我提前剁手了。提前买了硬盘,网盘资料实体化了。)所以很多视频都没看,主要了解了下午的试题的解题过程。最后在考场上哭,还有资料上的原题也做到了,但是自己资料也没看多少,选择性的看了自己认为重要的资料。

当然,书本的话,推荐《软件设计师教程(第五版)》,第四版也可以,买二手的就可以(当然,有钱买全新的也可以,全新的大概90左右,时间太长忘记了,或者PDD买,很实惠),第五版价格在40-50不定,第四版的价格在20左右。

两个版本的书还是有差别的,第五版删除了部分内容并添加了一些东西,但是总的变化不大。可以百度差别。

另外一本书是软件设计师考试冲刺(习题与解答),考试的题型里面都比较全面。

到这里,需要的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差一个合理的备考计划和与你一起努力备考的人了。关于备考计划,可以每天都花点时间,也不用太多,1-2个小时就够了,千万别贪多,但是计划尽量详细,可以精准到知识点、考点最好。


软考中的插曲。

软考开始之前,进群,然后遇到好多人。备考气氛很好。

开始前一周,出了考点,发现不是本校,情绪激动了好久。

开始前三天,开始刷题,听到有同伴想要放弃。自己不知道要怎么去处理。

开始前不到一个小时,收到了以为莫名群友的祝福。后来去翻看了聊天记录,只是当时自己主动去给他分享资料,相互加了好友,但是我的资料不是他想要的资料,就这样,他出现在我的列表里。过去了20天,完全没想到他还记得我,并且还在考试之前送来祝福,内心非常感动。可能他会影响我这接下来的一生。

上午第一场考试,感觉还行,遇到了几个原题,还有一个是我在奔赴考场路途中,在滴滴上看到的,印象深刻。所以,如果有参加软考的,或者不管什么考试,提醒大家考前一定要好好复习。

软考第一场结束,外校食堂吃饭,内心感慨,真的便宜,比我们学校便宜好多。而且装饭的碗很大,量很足。这里只是内心感慨,并没有什么其他作为。

吃过饭后,学校不是很大,简单逛了一下,本来想去图书馆的,结果发现需要校园卡,计划失败。校园内有小山丘,不足一米,坡度低于15°的那种,有草坪,而且已经立冬,太阳很好,很暖和。大家都三三两两的结伴坐在草坪上,或者小树荫下,我躺下了,除了开学的军训以来,好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晒着太阳,眼睛微眯的放松。在我印象中,学校里能够体会到这样温暖阳光地方的,或许只有图书馆门前的那片空地了。

下午考试的感受,拿到试题的一瞬间,没有看题目,先去看问题,想找一下有没有那种不按平时套路来的题目,令我失望了,都是套路,内心偷偷乐了3秒钟。开始做题,拿着笔一个一个句子分析问题,第一遍题目看完,还行,但是套路中的答案好像没出现,再看一遍,好像还没有找到答案。再来一遍,再来…...好了,我放弃,先看下一题。内心万马奔腾。答题的套路没变,出题的套路变了。

考完两个半小时,出来内心说不出的痛快,或许是感到自己解放了,缺少了一份压力,自己大概估计一下自己做出来的,如果全对,那么下午45分没什么问题。问题来了,存在如果吗?

考完后一天,群里氛围依旧很好,没有商业互吹,只有明年再战,遇到这样以群可爱的人,感觉到一种难能可贵。

然后是关于对答案的问题,答案来源有限,或者说难度很大,一位群友在某教育机构花了20多买了一份题目加答案,在群里(不是我在的这个群,我这里没有喷他的)问了一下有没有想要的,1块钱可以从他那里买。结果被部分群友狂喷,说是骗子,不禁让人开始去思考人性的复杂。又想起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个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但在这个年代怀着这样的态度真的好吗?

好了,差不多到此结束,开始准备期中考试,迎接接下来的各种比赛,我们2020年5月,有缘相逢,共赴考场。

此处再补充一下一切都结束之后的一段小插曲,关于本校食堂的饭菜价格问题,由衷的感受到学校内食堂的价格相对其他高校偏高,因此引出了一些其他的事件,我们不甘愿就这样被食堂宰,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其他高校内部食堂饭菜的价格对比一下,以有力的数据来做一个证明。(稿子写完了,统计结果也出来了。)

软考学习资料需要的同学可先关注然后私信我哦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了解更多”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