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北京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中央气象台3月28日06时继续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3月28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大部、甘肃河西及东部、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东、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辽宁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及东南部有强沙尘暴。28日夜间起,上述地区沙尘天气强度减弱,以扬沙或浮尘为主,但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等地仍有沙尘暴。
3月28日,行人经过北京什刹海景区的银锭桥。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沙尘和大风凌晨已进京
据气象北京微博消息,早晨4点,沙尘和大风已进入北京西部,5点城区西部听见风声了。
北京市气象台28日6时发布:今天白天有沙尘暴,北风四五级(阵风七八级)转三级左右,最高气温18℃;夜间晴间多云,北风二三级,最低气温9℃。大风蓝色和沙尘暴黄色预警中,今天白天大风伴沙尘暴,出行需注意防风并做好健康防护,尽量远离广告牌等临时搭建物。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截至28日7时,北京市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在1-2公里,而通州的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1公里,出行需注意交通安全;由7时极大风图可以看到,北京市大部分地区阵风风力较大,如果有出行计划请务必做好防风措施和健康防护。
另外,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况,全市空气质量仍为最高一级的严重污染水平,PM10空气质量指数“爆表”。
造成两次沙尘暴的原因找到了!云图类似台风眼但差距巨大
本轮沙尘天气,距离上一轮天气发生,仅有10余天的时间,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近期沙尘天气如此频繁出现?
气象分析师 胡啸:这次沙尘天气过程,呈现出影响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从影响范围上来看,我国内蒙古中西部、东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东北西部等地都在其中,有不少地方都会出现沙尘暴。
这次过程和我国15-16日遭遇的沙尘过程较为类似,都是蒙古气旋和后部冷空气造成。从风云四号沙尘监测来看,主要沙源依然来自蒙古国境内。
如果留意卫星云图,您会惊奇地发现——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地区,竟有状如台风的空气漩涡,尺度相比台风也是不遑多让。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实时监测沙尘整个移动过程,内蒙古东北部可以清晰看到气旋云系的螺旋眼区。在它的强力旋转下,沙尘被“甩”向华北东北,不过这不是“台风”,但其实它的学名叫——蒙古气旋。
今年,我国北方沙尘较为频繁。3月份PM10的浓度也是近几年最高的。我们知道沙尘的影响,需要有起沙、传输、影响的过程。首先就是沙源地的条件,今年3月大气环流调整,在沙源地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进而导致沙源裸露。从监测来看,今年沙源地的积雪要比常年同期偏少。我国高分一号卫星的监测也直观显示沙源的条件不好。
其次,这次又是相对最为有利的起沙条件,蒙古气旋和冷空气的影响,也就是先起沙,再在北风输送下在向南输送,所以影响的范围也很广。
如遇某些天气形势 未来可能再现沙尘天气
据北京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消息,预计28日白天仍将是沙尘过程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的主要时段,PM10将处于高浓度水平,为6级严重污染。28日夜间,沙尘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逐渐减弱。
从今天的沙尘天气预报来看,华北和东北地区,被蒙古气旋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其实每年温带气旋生成的数量远远多于热带气旋,但往往给我国造成重大影响的少之又少。对公众而言大多未及察觉便已消散。但今年这两次沙尘过程,也让公众彻底认识了一次蒙古气旋的威力。
从气候背景来看,进入四月仍然是沙尘天气活跃的时段,今年整体沙源地地表情况不太理想,如遇有利天气形势,仍然还有可能有些沙尘天气出现。
3月28日,市民在北京街头骑行。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浙江新闻+】
“蒙古气旋”是什么?
蒙古气旋本身其实是温带气旋的一种,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常见的温带气旋还有江淮气旋、黄淮气旋等。
统计数据显示,在所有温带气旋中,江淮气旋影响我国次数较多,而蒙古气旋所占比例较低。尽管如此,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具备时,蒙古气旋的爆发力十分惊人,比如前不久它带来的近十年最强沙尘暴与此次沙尘天气过程。
中央气象台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饶晓琴介绍,蒙古气旋发生或发展在蒙古中部和东部高原一带。该地区的西部、西北部多高山,蒙古中部和东部处于背风坡,有利于气旋的生成和发展。
春秋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旋出现次数最多,冬季次之;夏季,锋区北移,暖空气活动占优势,故气旋显著减少。
属于热带气旋的台风与属于温带气旋的蒙古气旋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空气漩涡,也都是低压系统,所以从卫星云图的外观上看,温带气旋有时也有清晰的“风眼”。
但它们不同之处更多——
1.生成区域不同。温带气旋一般出现在温带,在中高纬度地区活动;而台风一般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在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带上,两个系统可能会发生性质上的变化,热带气旋也可能转化为温带气旋。
2.尺度大小不同。温带气旋普遍“个头”较热带气旋大,直径从数百公里到数千公里不等。
3.两者结构不同。台风为正压、无锋面的暖心系统,主要依靠来自热带海洋的水汽和热量来维持和发展,发展强烈时中心会出现晴空区,主要活跃在夏季。温带气旋为斜压、有锋面的冷心系统,主要依靠西风带的斜压能来维持和发展,通常前部为暖锋,后部为冷锋,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陆地和海洋上都可以生成。
4.带来的天气不同。台风带来的影响性天气主要是风雨等,而温带气旋带来的天气就比较丰富,除了常见的狂风暴雨,还有雾、沙尘、强对流和暴风雪等。
5.影响区域不同。台风带来的风雨天气主要出现在台风眼周围的区域,以台风眼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风雨影响;温带气旋是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它在冷暖空气相遇的一条冷、暖锋面区域上“部署”风雨。
饶晓琴介绍,蒙古气旋对我国北方的天气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大风、扬沙和降雨,尤其以大风最为突出。我国北方的春季大风天气多与该气旋影响有关。发展强盛的蒙古气旋,在气旋的任何部位,都可出现大风。
而降水一般不大,甚至没有,这是因为气旋内暖空气多来自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和河西走廊一带,水汽不足,常常除了中心北部出现一些降水以外,其他地区多半只有高云。
值得注意的是,蒙古气旋的活动,总是伴有冷空气的侵袭,所以大风、风沙和霜冻等天气现象可能随之而来。
蒙古气旋生成后往往向东或东南移入我国。饶晓琴介绍,蒙古气旋的移动路径一般有两种:一是向东进入我国内蒙古,然后经东北平原沿松花江下游继续东移;二是东南移进入我国华北,入渤海再经朝鲜半岛东去。
(综合北京日报、央视新闻、北京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编辑 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