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技术标准是由什么制定的(中国通信业的逆袭)

本报记者 谭伦 北京报道

回顾过去数十年,几乎每十年的全球前十大市值的公司中,都有至少2~3家科技类的公司,1990年有NTT和IBM,2000年有微软、NTT、思科英特尔朗讯,2010年有微软和苹果。而在最新的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中,来自中国的企业已跻身榜单之中。在这个趋势背后,既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科技产业生态迅速崛起,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战略方向规划、基础设施配套、政策引导等方面努力的结果。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已经孕育出了全球产业链最完善、规模最大的电商、通信等市场,而在5G、短视频领域,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够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并有能力赢得竞争。

最新的“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不仅明确了中国科技行业继续巩固自身实力等目标,而且还将加强在更多行业、更广范围内的创新。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间节点,回顾中国科技的奋斗历史、眺望今后的远景目标,已能自信地感受到未来可期。

建党百年,峥嵘岁月。从艰辛迎来辉煌历程的,也包括筚路蓝缕奋斗未绝的中国通信业。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通信基础设施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全国平均每千人只拥有半部电话机,全国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仅有31万门,长途通信主要靠短波无线电报沟通。但到改革开放后,我国通信网络规模容量开始成倍扩增,从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光纤到数据通信等技术,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络开始铺设开来。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信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移动通信完成了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壮丽逆袭,期间中国自主研发的4G技术标准TD-LTE被国际电联确定为4G国际标准之一,5G时代,我国无论是标准制定还是网络建设更是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在今年5月举行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宣布。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81.9万个,占全球70%以上,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到5月底,我国三大运营商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突破16亿户,其中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3.35亿户。

技术和产业双跨越

2017年1月9日,人民大会堂主会场内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正在举行。在全国科技界的代表见证下,“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被视为“中国科技桂冠”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这是中国通信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也是对于几代中国通信人不懈努力的肯定。获奖人之一、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在事后表示,把通信技术标准做到全球普及,会更好支持国家创新战略。正是在这一使命感推动下,她带领团队经历TD-LTE技术、标准、产业、商用等各方面一系列攻关,最终获得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令TD-LTE技术成为全球认可的两大4G主流标准之一。

而这也被看作中国在全球通信领域首次实现同步发展的象征。1987年,我国正式进入1G时代,但相关通信设备基本依靠引进;1994年2G落地后,华为中兴为代表的国产通信设备商开始逐渐被市场认可,但核心技术和标准依旧被外企牢牢掌握;2009年,中国提出的TD-SCDMA技术首次作为全球3G标准之一在国内商用后,中国通信发展开始提速。

这也成为中国通信业界长期以来流传的“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的诞生背景。自此之后,中国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5G标准与技术的研发,并率先面向全球发布《5G愿景与需求》白皮书,提出的八大5G关键性能和效率指标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这是我国首次牵头制定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需求。

截至目前,中国5G技术已实现全球领跑。《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据统计,从2020年开始,全球5G网络将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技术。同时,华为主导的极化码成为全球5G控制信道的主流编码方案,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占比超过38%,重点领域单点技术突破正迅速拓展为体系化产业优势,5G芯片、移动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在持续缩小。

产业方面,国产智能手机全球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不到20%,提高到2020年的超过40%,10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市值前30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5G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5G通信产业规模达到2250亿元,同比增长133.2%。到2030年,我国5G基站数量将达到1500万个,5G基础设施累计直接投入将达到4万亿元,由5G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带动的GDP达1.7万亿元。由于5G通信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预计到2030年,由5G产业总体带动的GDP将达到5万亿元,并将深刻赋能制造、交通运输、金融等领域发展。

谱写区域发展新篇章

北京地铁每个工作日都会迎来穿梭在城市间通勤的工作族,每临上下班高峰,车内都挤满了忙碌的身影,但大多数人都会从容地手持手机,通过4G与5G网络浏览网页、点开游戏、购物、观看视频或者在线处理工作。

这个典型场景中出现的智能手机与网络,已成为如今中国人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必备品。即便是身处偏僻的农村,一打开手机,也能收到附近的基站信号,连上网络。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指出,2020年,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将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普遍覆盖,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

一位中国移动负责数字乡村建设的人士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通信业普惠民生的政策,尤其是2015年实施网络提速降费以来,我国网速成倍提升,资费大幅下降,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接近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最新撰文指出,2015年以来,我国固定宽带、移动网络平均下载速率增长超过7倍,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和移动网络单位流量平均资费降幅超过95%,企业宽带和专线资费降幅超过70%。连续七年组织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9%。

“电信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的推进,让信息通信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肖亚庆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广覆盖、大容量的信息通信网络经受住了网络流量洪峰的考验,有力保障了亿万群众居家生活、购物消费、在线办公、“停课不停学”。同时,“通信行程卡”等公益服务,为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5G商用,已经习惯手机外卖、无人超市、共享单车等4G应用的中国人已经开始期待更多新的民生应用,从智能制造到万物互联,深入渗透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3g技术标准

“中国无线通信行业的创新能力太强了。”高通全球副总裁侯明娟日前向记者表示,中国5G建设已经领先全球,而建立在此之上的创新应用也在不断涌现,从智能陪护机器人到人性化的智能汽车,她相信这样的惠及民生的5G应用会越来越多。

大步迈向网络强国

中国通信业整体跨越式的进步与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通信业的不懈奋斗。

肖亚庆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信息通信业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业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站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节点,肖亚庆指出,信息通信业在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跨越的基础上,正迎来由大向强的跃升。

这一跃升,也是中国迈向网络强国必经之路。记者注意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

作为网络强国战略的一部分,信息通信业显然已被再次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就在不久前,工信部召开5G/6G专题会议提出,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进5G快速健康发展,在现有5G的基础上,结合技术演进、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提出未来6G的愿景需求和应用场景。

而在强调提前部署6G的同时,会议还提出,推动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发展,突破网络切片、模组等制约5G规模应用的关键技术与产品,深化5G在工业、交通、医疗、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这无疑是新一轮征程的开启。肖亚庆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信息通信业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