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丛树
来源|鲁商儒风
西安冰峰要上市,像一个大钩,勾起了很多人对民族饮料的回忆。
天府可乐、崂山可乐、北冰洋、山海关、八王寺武汉二厂汽水, 这些曾经的民族饮料,是重庆、青岛、北京、天津、沈阳等地人的全民饮料,全国人民的记忆,很多是百年品牌,但都因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购,而一度消失,后来虽然被收回,产品重现市场,但要再返辉煌,距离遥远。
类似的“配方”,冰峰也有曾有过——他们也曾与百事可乐合资,幸运的是,他们是极少数没有受到重创的民族饮料品牌。
1、冰峰要上市,曾与百事合资
最近,冰峰要上市,竟然冲上了热搜。
如果从规模来说,冰峰只是一个不大的企业,2017年到2019年,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亿元、2.8亿元和3亿元,放在如今动辄几十亿的中国企业中,只能算一家很小的企业。如果未来上市,在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年营业收入将排在最小的前300家左右。
之所以如此受关注,是因为它是极少幸存的民族饮料品牌之一。
中国的汽水,是100多年前荷兰人带进来的,所以当时叫荷兰水。1948年,一位姓李的老板,从天津汽水厂购买了一套汽水生产设备,本来准备运到新疆建厂,但经过西安时,天降大雪,道路被封,只能停在了西安,1951年,他就地建成了西安第一家汽水厂——西北汽水厂。
1953年,该厂并入西安食品厂。这时,生产汽水的,只是食品厂6个车间之一。1950年代末,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又是一场大雪,为生产汽水打水的井辘轳被冻,就像是一座冰峰。冰峰品牌就是这样来的。
随后,冰峰汽水逐渐成为西安人的全民饮料,如今,无论是吃凉皮,还是白吉馍,或者是油泼面,你常常能看到旁边必配一瓶冰峰。从1951年建厂算起,冰峰已经有70年历史,从冰峰品牌出现,也已有60多年历史。
如今,冰峰是西安市糖酒集团持股99%的一家公司,张军直接和间接持有糖酒集团54.66%的股份,也就是说,冰峰现在是一家民营企业,张军是大老板,目前任冰峰董事长。
2、曾被“两乐”消灭的中国民族饮料在中国,历史比冰峰久远,知名度一度比冰峰高的饮料,有很多。
天津的山海关汽水, 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是当时英国商人在天津建立的一家汽水厂,1921年,正式使用“山海关汽水”的品牌。这也是一大怪,山海关汽水不在山海关。
1922年,逊位末代皇帝薄仪大婚,设婚宴时,他特意交待要用山海关汽水,于是招待外宾时,桌上摆满了山海关汽水。
当时的山海关汽水是高档饮料,进入起士林等高档西餐厅,还和可口可乐合作。
1956年,在地方工业部组织的全国汽水会议上,山海关的柠檬汽水获全国第一,1983年其更名为天津市饮料厂后,成为全国八大饮料厂家之一。
不过,随后在市场冲击下企业逐渐陷入困境,1987年与可口可乐合资,最初几年,山海关汽水生产和销售都还不错,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但从2000年停产,山海关汽水从此消失。
沈阳的八王寺汽水至今也已有百年历史,其最初是由张惠霖、金恩祺1920年创办的奉天八王寺啤酒汽水酱油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被日军占领后,厂子被抢夺,改而生产清酒。
解放后,八王寺成为东北饮料王, 1984年,中国代表团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八王寺是指定饮料。
1993年,其与可口可乐合作,随后品牌被雪藏10年,八王寺汽水也就此消失10多年。
武汉二厂汽水的历史更加久远,其最初历史可追溯到1904年的汉口和利冰厂,1917年,冰厂又派生出和利汽水厂,两个厂都由晚清轮船招商局“安平”号工程师、苏格兰人沃特休斯科塞恩和人一起创办,后这两个厂合并。
解放后,利汽水厂重组更名为国营武汉饮料厂,汽水厂成为第二车间,后独立成为二厂,但利汽水厂品牌一直使用到1962年,随后“二厂汽水”几乎成为武汉人的全民饮料。
1990年代,二厂被可口可乐收购,“二厂汽水”停产,此后从市场上消失。
还有两个可乐,也遭遇类似的命运。
山东青岛的崂山可乐,1953年就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瓶碳酸饮料,到1980年,曾在全国有100多家联营厂,在青岛占据80%以上市场,在全国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经。
1990年代,崂山可乐被可口可乐收购,1997年停产,从此消失多年。
重庆的天府可乐,可能是在全国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可乐。这家企业也有8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建立的重庆美华汽水厂。1980年代,他们推出天府可乐,一度占据国内75%的市场, 在全国设有100多家罐装厂,还在俄罗斯设有罐装厂, 在日本有代理商,在美国设有分公司,可能是唯一走出过国门的中国可乐饮料。
1994年, 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合资,很快,市场上就见不到了天府可乐。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当亚洲汽水,生产的沙士汽水曾全国有名,他们也是于1993年前后与百事全资后,沙士汽水很快被边缘化,直到消失。
当时行业内把之痛称为“水淹七军”。
3、冰峰幸免于难,很多品牌收回后难重现辉煌其实,冰峰也曾与百事合资成立了公司。但他们和其他几家国内饮料企业不一样,而是与百事签订了协议,禁止对方在西安生产玻璃瓶饮料,这让他们拥有价格优势,同时,他们自己没有改变配方,一直生产,成为国产饮料的幸存者。
而其他饮料企业不仅合资,还将品牌、配都交给了对方或合资企业,为自己的消亡埋下了祸根,多后这些品牌都被收回,且重现市场。
最曲折的是天府可乐,2008年,天府集团就向百事方面提出要回天府可乐的商标、配方及制作工艺归属权,双方多次对薄公堂,直到2年后,才拿回了配方和工艺,2013年才又拿回了商标。2016年,天府可乐宣布复出。
北冰洋的收回过程也很曲折。北冰洋的前身是1936年成立北平制冰厂,其汽水一度也成为老北京人的全民饮料,全国人民到北京,也必喝北冰洋。1994年与百事可乐合资后,北冰洋汽水很快消失。
2007年, 经过谈判,他们终于拿回了商标,但百事可乐要求签署协议,北冰洋4年之内不许生产碳酸饮料,因此,直到2011年,北冰洋才重出江湖,此时其汽水已经消失了15年之久。
2004年,崂山可乐也收回了商标和配方,并很快在对配方和包装进行更新后,重新上市。
其他几家饮料企业也先后收回了配方和商标,重现江湖。2003年,“沈阳市八王寺汽水厂”被“吉福(沈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全资收购,随后他们拿回八王寺商标和另一个商标金铎,之后汽水重新上市; 山海关汽水于2014年重新上市;武汉二厂汽水, 则于2018年才重现市场。
此时,他们的品牌已经被逐渐淡忘, 饮料的主力消费人群年轻人,甚至没有听说过他们,而市场已基本被“两乐”、后来的娃哈哈、农夫山泉,以及统一、康师傅等占领,尤其是可乐,“两乐”已基本垄断国内市场。
曾经的民族品牌几乎无一例外地打“怀旧牌”,但从市场反馈看,很多人认为,口味一般,而价格又太贵,仅靠“怀旧”,似乎购买的理由还不够。目前看,这些曾经的“全民饮料”,离重现辉煌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反倒是当年并不算知名的冰峰,由于留了个心眼,让自己幸免于难,如今准备上市。
不能说当年如果不合资,他们就能保持辉煌,当时不少企业已经陷入困境,加上对跨国巨头、洋品牌的盲目崇拜和轻信,对规则又不了解,才出现了让人痛心疾首的“水淹七军”,这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的教训。
而“两乐”,则通过收购、合资,付出寥寥的代价就迅速地将对手绞杀掉,现在看来其手法并不算高明,只是我们自己太不高明。
你认为这些民族饮料还能重现辉煌吗?#青岛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