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坊制笔,这一延续了千年的手做方式,在如今规模化生产的笔厂冲击下,不知还能生存多久。
王松伟对毛笔制作极端严苛,这让他几乎成为制笔行业中的另类。
◤手工制作毛笔费时费力,手指每天要承受成百上千次的摩擦。
精于制笔的老笔工,在王松伟家的作坊里又重操旧业。
◤几名书法爱好者专程到王松伟的笔坊选笔。
文/片/视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文进
莱州保旺,位于胶东半岛北部沿海,数百年来,这里世世代代延续着一种古老的手艺——毛笔制作。
5年前,80后的王松伟放弃省城济南几十万元的年薪,回烟台莱州老家接班了手工制笔作坊。不为别的,他只想用最传统的原料和手艺,做出不违良知的毛笔。他家世代都是笔匠,王松伟不想让这份承续百年的祖业在自己手里中断,他给自家笔坊取名“世匠”,意为百年世传,匠心守艺。
王松伟的毛笔作坊在朱桥镇保旺王家村自家的院落里,打他爷爷开始这里就是制笔作坊。他父母的制笔手艺均来自家传,王松伟还聘请了原莱州制笔厂的三位资深笔匠,其中就有他的师傅于同军。于老先生年过七旬,14岁随父学做毛笔,手艺精湛。1984年,莱州毛笔在全国毛笔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于同军就是参赛的核心师傅。
莱州,历来以制作狼毫笔闻名,王松伟和师傅们商定,他们只选用东北最好的狼毫制作笔头,制笔工艺完全遵照古法,二十道大工序,一百六十道小工序,一样不能少。他对毫毛的选用近乎苛刻,稍微弯曲、纤弱或者过硬的狼毫必须全部剔除干净,力争每一个笔头都能合乎“尖、齐、圆、健”的最高标准。他深信“慢工出细活”,对师傅们从来没有数量的要求,只有质量上的严格把关。
如此,“世匠”笔坊的毛笔出产率极低,6个人一天才能做出30多个笔头,不及其他笔厂一人所出的数量。古法手工做出来的每一支狼毫笔,最后一关必须要经过王松伟的精修和调试,才能出售。
王松伟近乎偏执的态度,虽没让他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却赢得了极佳的口碑,让只做研发不做营销的笔坊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书家找来订制毛笔。他讲,书友的肯定是他前行最大的动力。
如今他最忧心的是莱州制笔业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这个行业费力又不赚钱,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此业,他作坊里最年轻的师傅也已58岁了。
目前,王松伟正与几位老匠人编写整理《古法苘麻狼毫笔的制作技法》,打算无偿捐献给国家。能守住这分匠心实属不易,对他来说,真正的快乐,是艰辛付出后的那分清心、安慰与喜悦。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