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春暖花开,又是养蜂人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季节。一件运动衫、一顶防蜂帽、一双皲裂的手掌……平凡的外表下,谁也想不到,眼前的养蜂人是一名辞去公职的“80后”985大学硕士。
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号召下,从宜君走出的陈明涛又回到家乡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根植深山誓将扶贫产业做大做强,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初心 放弃公职和城市生活自愿返乡创业
陈明涛1983年出生在陕西宜君县最偏远的村子太安镇寺坪村,这是一个至今交通依然不太方便的深山中的村子。他是村里第一个考上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大学生。
“从第一天我就知道,我出去念书,不是为了离开家乡,而是为了回来。”
陈明涛介绍,他的父母都是蜂农,小时候他总是跟前跟后。“收蜂、养蜂、割蜂蜜、熬制蜂蜜、享受蜂蜜的甜美、付出被蜂蜇的痛楚……在这些充满乐趣的生活场景中,渐渐喜欢上了这些有灵性的、娇弱但又顽强的小生命。”
研究生毕业后,陈明涛去了武汉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收入很不错。结果工作不到一年,他就辞职了,要回家乡发展。凭借他的学历和能力,在当地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后来却辞去公职,索性当起了蜂农。父亲无法接受儿子的选择,说:“我养了一辈子的蜜蜂,好容易供出个高材生,就是盼着你改变命运,没想到回来接着养蜜蜂。”
家人的不理解,不能阻挡他干事创业的决心。陈明涛认为,家乡宜君县地处子午岭东南端,森林面积广阔,植被茂密,至今仍发现有野生中华蜜蜂生存,是中华蜜蜂天然的栖息地。他想做出中华蜂的行业标准,带动全村人在家门口就能把小日子过好。
“学知识是为了建设家乡,不是为了摆脱家乡。就像蜜蜂中的工蜂,工蜂离开蜂巢,采的百花酿成蜜,最终其实是为了回到蜂巢做贡献。”陈明涛为了把中华蜜蜂产业做大做好、更好地保护物种种群,创立了宜君县中华蜜蜂保护协会,地域范围涉及宜君县8个乡镇62个村。
影响 带动200多户蜂农组成“半百养蜂团”
人们常常说“生活像蜜一样甜”,可养蜂却是个技术活,更是件苦差事。起初,陈明涛把家里的100多亩核桃园作为中华蜜蜂保护和繁育基地,寻找野生种群、改造蜂巢、摸索养殖技术。正当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的时候,问题突如其来,让他措手不及。野生中华蜜蜂野性难驯,极易相互攻击。有一次,好不容易收集到的几个蜂群相互撕咬攻击,甚至集体逃离,创业之初遭受了沉重的损失。
在各种教训中,陈明涛不断积累养殖经验,并注册成立了宜君县大美林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53户贫困户建立了帮扶利益联结机制,想通过成熟的技术、规范的养殖带领全村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养蜂并非易事,我深深懂得蜂农对技术的渴求。”陈明涛统购蜂蜜,免费为蜂农们做技术培训。谢为锋是陈明涛帮扶的蜂农之一,平时村民爱打麻将,但他从来不参与,一心扑到养殖蜜蜂的事业中。谢为锋通过勤劳的养蜂,一年增收三四万元。去年,谢为锋家添置了好几辆农用车,用于扩大生产经营。
宜君县太安镇寺坪村的马根营因残疾和妻子患病,这个家庭被镇政府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很多铜川煤城人一样,马根营年轻的时候下过煤窑。1988年,煤矿上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他腰椎受损,下半身瘫痪。据他介绍,去西安住院治疗一呆就是5年,在西安看病救治期间,妻子不离不弃,为了治病,向亲朋借钱。出院后,靠在西安捡破烂、开残疾人三轮车拉客拉货赚钱。
后来,回到宜君县老家后,马根营的妻子却患了肝病,老中医说每天需要喝土蜂蜜。马根营买了很多蜂蜜,但屡屡上当受骗。为此,他决定自己养蜂。刚开始只养了一两箱中华蜂,产出的蜂蜜仅够自家人喝。2016年,陈明涛开始指导他养蜂,蜂群保持在十几箱,每年能够产出四五十斤蜜。
销售蜂蜜为马根营一家带来了两三千元收入。这笔增收对城里人可能不值一提,但马根营却对此非常满意,足够一家人全年的柴米油盐用度开销。
据了解,目前陈明涛已经将技术带动200多户养蜂户。这些蜂农都是当地周边村落村民,平均年龄五十多岁,可谓 “半百养蜂团”,养蜂让他们的日子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
品牌 阿里“特派员”倾力帮扶专业指导
蜜蜂的一生永不停歇,陈明涛一刻也闲不下来。随着扶贫产业的扩大和升级,如何真正做到产业的循环、绿色、健康发展,他决定在养蜂产业上,运用互联网思维,尝试新方法,为藏在深山人未知的蜂蜜产业添上腾飞的翅膀。
“我们当地产出优质的土蜂蜜,却苦于没有品牌。”陈明涛表示,创立品牌需要立意、设计、包装,他曾找了当地的设计师来设计包装,但被割了三次韭菜,亏了三四万元。“有一次花了7000元钱,但对方随便给我发了个PPT,实在无法入眼。”
正在为品牌包装发愁的时候,2019年6月,阿里巴巴将资深员工派驻国家级贫困县定点助力扶贫工作,助力互联网脱贫振兴模式落地生根。陈明涛遇到了阿里巴巴派驻到宜君县的“特派员”刘亚辉。过去三年,阿里巴巴向全国11个贫困县派驻了特派员,宜君县就是其中之一。
“刘亚辉给我说,他思考了好些天,我是科班出身,也是硕士,如果产品就叫‘陈硕士老蜂蜜’,是不是让别人一下子就记住了?”“陈硕士?这个好!”陈明涛听了后,觉得这个名字非常好,刚好这个商标尚未注册便立马注册了,经营范围包括蜂蜜、蜂蜜深加工、蜜饯核桃、核桃、水果等农副产品。
刘亚辉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阿里巴巴设计师们发起了一个设计公益项目——“寻找远方的美好”。一群热心的阿里设计师,业余时间无偿爆改“土丑”设计,用美的力量,帮助陕西宜君县设计当地整个县域的品牌以及农产品包装,使用他们设计的新包装后,不仅包装成本降了30%,预估增收达3000万元。
随后,陈明涛向刘亚辉和阿里巴巴的设计师写了一封求助信,希望能够进行设计品牌的帮扶。收到求助信后,刘亚辉第一时间建了一个聊天群,叫“陈硕士蜂蜜”钉钉群,帮助他提高运营思路、设计产品包装。
阿里设计师“讲讲”用陕西当地农民画元素,已经为陈明涛的蜂蜜设计专门的品牌方案和产品包装。蜂蜜包装品牌升级后,加工、品控也亟待提升。近日,他正在和渭南的一个专业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车间合作,用国标代工这些蜂蜜。
“现在每一批货都会出一批监测报告,车间对原料也会监测,是不是真蜂蜜、监测微生物是否超标等。”陈明涛的销售方案也基本确定,针对直播,做了小容量的产品包装;针对日常消费者,做了一斤、半斤规格;针对节气、节日,还设计了礼盒装。
“有阿里巴巴的鼎力支持和帮助,相信我离成功更进一步,我的家乡距离乡村振兴会更进一步。”关于未来,陈明涛信心满满,“希望一个月内,所有新品能够上市,借助互联网将大山中的优质蜂蜜卖到全国。”
5月17日,阿里巴巴在兰州举办的乡村致富大会上,宜君县的苹果、蜂蜜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板,向全国推介。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加持之下,陕西农产品上行通路逐步打通,实现“从田野到餐桌”的全链条数字化升级。一系列数字化助农兴农“组合拳”,为陕西乡村振兴筑牢根基,积蓄动能。 王赫
作者:王赫
来源: 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