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泛黄的旧时光,苦中带酸,酸里含甜,像冬日里午后的阳光,安静而温暖。总有一些事,在安静中留恋;总有一些人,在温暖中怀念。
看铸铝锅
一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不知从哪里来了几个外地人,有三五个人吧,在路边摆起了摊。这个摊和以前卖东西的不一样,他们是铸铝制品的。我还是第一次见,所以立即引起了我的好奇。
我刚看到的时候,正好是一个程序做到了中间部分,于是,我就一心要从头看起。
一边的小炭炉上,铁锅里正在融化着一些废铝,看炉子的那个人把废旧的铝材裁成小块,放进铁锅里,又搅拌一下,不一会儿就看到那些坚硬的铝块、用废了的铝物件被化成了铝水,银白银白的,看着都烫。然后又加铝块,也被化成铝水。那个人还不时地把铝水上面的一些杂质用那个长长把儿的铁勺子轻轻地撇去,去除了杂质后做出来的东西纯度才更高。
看到这里,我心想着,不会把下面的那个铁锅也一起化掉吧?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后来才知道,纯铝的熔点是660℃,纯金属铁的熔点为1535℃,能融化铝的温度是不会把铁融化了的。
其他的人在忙着做模子。做模子是个细心活,要做什么样的物件,就用什么样的东西作为模型。只见把模具里填上一些“沙土”,其实这是黏土砂,因为它容易成型。压实后把一个铝锅扣上去,要试好多次,直到扣上去后那些黏土砂非常瓷实,这才在上面放上另一半黏土砂,还是压瓷实了。只有压瓷实,铸出来的东西才不会变形。上面还扎一些小孔,这是为了浇铸的时候不会因为气阻而产生漏洞。中间还有一个类似管子的东西,这个就是铝水的进口处了。
做好的模子试上几次,觉得合适了才小心地把上面一层揭起来,把那模型铝锅也小心地移开,再在模子的上下两面用刷子轻轻把浮土刷去,以免做出来的东西不光滑。然后再在这两个面上撒上一层薄薄的干细砂,很细很细,看着就像是粉状了,这是为了铸成的物件容易脱模,而且物件表面更光滑细腻一些。再把上面那面轻轻盖上来,这样模子就做好了。
接下来,最精彩的时刻到了——倒铝水。模子做好后,铝水的量也融化得差不多了。只见那个化铝水的人,把最上面的那层杂质再撇一下扔掉,快速地把那个带长把的锅移到模子上,均匀且缓缓地注入那个进水口。最后进不去的铝水就是多余的,说明这个物件的材料够了。
人家工人们看着还那么平静,不动声色地干着活,我看得倒紧张得厉害,生怕一不小心那滚烫铝水伤着人,直到看着把铝水会倒进去,才放下心来。
刚把进口处收拾干净,马上就有两个人过去揭模具。这就好了吗?这么大点工夫。半信半疑的我还在那里发愣,只见模具揭开,银灿灿的铝锅已经在眼前了。真是神速啊!
铸好的铝锅还要进行打磨,把一些多余的料去除,不平整的地方整平,才算完工。
这一下我知道铝锅的底部为什么总是有一个圆形的“疤痕”了,那是进铝水的地方啊!
铸铝锅看似简单,却深藏玄机,没有一定的功底铸不成合格的铝锅。融铝、翻砂、制模、浇铸、打磨,每道工序都有很深的技术含量。
老手艺,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一种文明的传承吧。
我看得起劲,看完做铝锅,又看做平底锅,一个一个地出来,我感觉自己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时间也不知不觉过去,偶尔抬头,发现路上已有背着书包上学的人了,这时候才想起来我还没有吃午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