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一著名的句子,是说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什么意思呢?是说一竹箩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一般人根本忍受不了这种困苦的生活,而颜回却不改其自有的乐趣。颜回,真是一个贤人啊。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评价颜回的话。可以说,在生活上,颜回的确是个很知足的人,或者说对于物质上,他是个很无欲无求的人。因为知足,物欲不多,所以“回也不改其乐”——所以孔子称之为贤人,而在孔子的所有弟子当中,他最为喜欢的正是颜回。
有人说,大家都知足了,都不求上进了,那世界怎么发展,人类如何进步?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相提并论。在生活上,在欲望上,我们应该知足惜福,而在学习和工作上,我们永远不应停下自己的脚步,要不满足于现有的水平和成就,不断向上探索。颜回的知足常乐,指的就是他在生活上的不拘小节,可他在求学上在做学问上是不断精益求精的,否则也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爱因斯坦在生活上就是一个不讲究的人,对饮食对衣物对居住的环境要求都不高,但在对待科学研究上却恰恰相反。
王安石在生活上也是一个特别易知足的人。王安石的妻子吴氏曾经王安石买了一个小妾。当那个女子去伺候王安石的时候,说自己是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了不仅没有收她为妾,反而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了官债,让其夫妇重圆。宋代官员纳妾跟家常便饭一样,这件事不仅说明王安石很正直善良,而且说明他不重女色,实在不长于此道。
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王安石也是如此。有人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王安石很喜欢吃鹿肉丝,在吃饭的时候他不吃别的菜,只吃鹿肉丝。王安石的夫人很了解自己的丈夫,就问那个人,说你们把鹿肉摆在了哪里?人家说就摆在了王安石的面前。夫人就笑了,说你第二天把鹿肉摆放到别处。果然,王安石只吃摆在他面前的菜,并不关注是什么。鹿肉摆在什么地方,他竟完全不知道。他根本就不注重吃食,只求一饱足矣。
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仪表,衣裳换洗得不勤,头发也时常散乱,胡子也乱糟糟的,世人说起他来就是“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可见他在这些生活细节上是多么不讲究。
但对于做学问,可正好相反了。我们都知道王安石那一首著名的《泊船瓜州》,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真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来啊。
当然,我们并不提倡王安石这样不讲卫生的不讲究,我们需要的是不过分追求物欲的那种“知足常乐”。合理地安排好生活,努力工作,永远向上,永不停息对真理真知的追求。你能做到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