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式智慧?曾有学者说,中国式智慧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比如,中国古话里既有“不以成败论英雄”,也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宼”。知足常乐与知足不常乐,这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也是如此,多年前全国某大专辩论会上有好事者出此题让两队辩论孰是孰非。
这种看似截然相反的观点,其实并非自相矛盾,何也?答案就一个字:域。域是什么?一种界限,一种集合,在这种界限、集合内拥有同一的稳定的规则,反言之,拥有某种同一的、统一的规则的集合、界限内则构成域。一个简单的几何学的例子:三角形之和为180度,这个命题的成立,是这个三角形在绝对平面这个域内考察成立;如果这个三角形放在弯曲的空间中考察,则该命题不成立。
自然界内的任何命题的成立,必须是在已设立的域内方可谓之成立,方有可考察的意义。
知足常乐与知足不常乐这两个观点,没有谁对谁不对,只是其相应的域不同。前面之所以说辩论会上好事者出此题,是因为此辩论已经脱离命题各自存在的域而论所谓的知足好还是不知足好,这就如同鸡同鸭讲了。
中国式智慧是一而二的,知足的常乐与不常乐,是将知足根据不同的域分为常乐和不常乐。正如有些人会处于人生的低谷,但并不悲观沮丧,没有怨天忧人,没有大呼时不利兮,他们可能觉得活着真好,因为活着也就意味着未来还充满希望,还有转机。因此,这是在为自己还活着而知足并常乐。
另一方面,他们也不会小富即安,依然孜孜不倦地追逐理想而会一如继往地奋斗下去,这恰恰是不知足常乐(这是知足不常乐的等价命题)。
知足常乐与知足不常乐并非矛盾的,相反,为活着而知足常乐与为理想而奋斗的不知足常乐相辅相成,两者这时是统一的,这就是中国式智慧的二而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