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特产烟(每到大事,毛主席必抽烟,晚年经贺龙元帅推荐,独爱“132”雪茄)

前言

在那些动荡的岁月里,革命烈士们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多年的战争常常使他们身心疲惫,为了整夜振奋精神,应对这场复杂的战争,一支清新的香烟已成为领导人的首选。

1947年,毛主席在陕北

在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中,毛主席是吸烟最多、上瘾最多的一位。毛主席的警卫私下做了统计,毛主席抽烟最多的时候,他每天抽近60支烟。每次我们想一些重要的事情时,毛主席手里都拿着一支点燃的香烟。

在革命年代,毛主席从不拒绝别人交给他的香烟,无论是手工制作的干烟还是纸烟,毛主席都会欣然接受。在封锁严重时,毛主席还临时将树叶用作烟草,并将其卷起来吸烟。所以后来,当和别人讨论吸烟成瘾时,毛主席曾经说过他很幽默“吸烟就是一百支烟”。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抽得更多。首先,情况已经改善,香烟的来源已经稳定。更大的原因是,为了建设一个新中国,我们每天都比战争年代更加忙碌,需要考虑更多的事情。我们经常一个接一个地抽烟,许多伟大的想法和重要的决定都是在烟雾中诞生的。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毛主席开始喜欢雪茄烟从那时起,我认出了这种香烟,最后被迫戒烟。

照片|毛泽东

与香烟有关

毛主席的吸烟习惯从那时起就形成了,但一定是在京华。美国学者特里尔著《毛泽东传》当我写道:“毛泽东至少有60年的吸烟历史。也许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人都不像毛泽东那样吸烟。”

在革命事业的早期,这是极其困难的。由于多次起义失败,毛主席必须思考很长时间。此时,安静的环境尤为重要。因此,安静的夜晚成了毛主席最好的“工作和思考时间”。为了抵御夜晚带来的困倦,毛泽东选择了吸烟来提神,从那以后,严一直没有离开毛主席的生活。

1927年,为了更好地实施“农村地区包围着城市”总的指导方针,毛主席先后到湖南等地考察农民运动,当地特产“野子眼”已经成为毛主席和当地农民之间的独特桥梁。

毛主席一边抽这种香烟,一边向农民提问,这让农民们感到更加亲切。很快,毛主席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为后来的革命战略思想提供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总方向。

图|毛泽东正在写作《论持久战》

在那个战争年代,香烟是奢侈品,毛主席的香烟经常缺货。为了减轻他的烟瘾,毛主席经常“抓到什么就抽什么”。有时,毛主席甚至亲自挑选烟叶回来晾干黄色和切丝后,取一些白纸,将其卷成锥子形状,自己制作生烟草和干烟草。

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烟雾味道非常呛人,但毛主席从不因为他的工作而讨厌它。停留长征毛主席年轻时甚至抽树叶。停留延安当时,毛主席成功地创作了经典作品《论持久战,震惊世界,当时毛主席每天至少抽50支烟。

在这方面,特里尔《毛泽东传》上面写着:“如果你能找到香烟,即使在最不幸的日子里,毛也能振作起来……当没有烟草的时候,他展示了毛的灵活性和智慧。他用各种刺激性的叶子代替烟草。”

照片|毛主席在井冈山

作为毛主席的监护人,李家骥曾经说过:“长征和陕北战争期间,主席的勤务兵为他保管了三件事,绝对不会出差错,首先是文件,第二是书籍和报纸,第三是香烟。

毛主席抽烟成瘾。说到思考重大问题,毛主席甚至更沉迷于吸烟。深呼吸几次后,把烟头扔进烟盒,这意味着你有了问题的答案;如果你吸了几支烟后推烟灰缸,你还没有想过,你也有一定的情绪。如果你不满意,你必须竞争。

批评越多,毛主席抽的烟就越凶,批评越多,毛主席就越需要在烟雾中思考。

1947年,国共内战在非常关键的时刻,蒋介石把人民解放军带来“中枢神经系统”一举摧毁它,派遣25万精锐部队,并将他们送往自己的家庭胡宗南以…为首,对陕北发动了进攻。

图|毛泽东搬到陕北

局势非常危险,战场局势正在迅速变化红军总司令毛主席(AndyLau)必须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并变得更加依赖香烟。毛主席经常日夜不睡觉,都是靠抽烟来提神。

8月18日,国民党敌人继续追击,中央直属支队被迫撤退黄河在边缘,形势非常危急,当我们面前有一条汹涌的黄河,敌人紧跟在我们后面时,我们该怎么办?当时担任中央支队队长的任弼时急于与同志们讨论前进的道路。

这时,毛主席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静静地盯着滚滚的黄河水,淡淡地说:“给我一支烟!”当时雨下得很大,周围的人立刻摸了摸口袋,但几乎每个人的香烟都被雨淋湿了,找不到烟抽。

就在这时,毛主席的新郎老侯一边推开人群喊道:“我有烟,我有烟!”听了这话,他们赶紧叫老侯把香烟递给他们。当时雨很大,风很大。人群围成一圈,形成人肉屏障,挡住了风。吸了一口烟后,毛主席的脸上有点安静。想了想,他坚定地说:“但是黄河,放开!”

1949年,任弼时在北京

果然,毛主席当时在陕北的山区,打败胡宗南一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了延安,毛主席带领中央机关东渡过黄河。

大量吸烟和加强克制

毛主席是个大烟鬼,就连毛主席本人也曾说过,暂时不吸烟会让人不舒服,然而,毛主席曾经破例为一个人戒烟,那就是蒋介石。

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举行了谈判。毛主席因爱抽烟而出名。相反,蒋介石因不喜欢吸烟、吸烟和香烟气味而出名。

得知蒋介石讨厌烟味后,为了展现诚意,毛主席在谈判前和谈判过程中会特别注意并确保自己没有烟味,毛主席从头到尾从不抽烟。

照片|毛主席与蒋介石在宴会上合影

你知道,对于那些吸烟成瘾的人来说,尤其是那些毛主席一天能抽40或50支烟的人,这是多么不舒服。谈判结束后,蒋介石对毛主席的克制感到惊讶。

他看着周围的人陈布雷说:“毛泽东不能掉以轻心。他对吸烟上瘾,据说每天抽一罐(50包)。但在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和我说话的时候不要抽烟。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低估!

日以继夜的工作会让你对吸烟上瘾

我以为革命胜利,全国解放后,毛主席的工作任务会大大减少,毛主席就能戒烟了。然而,事实并非如他所愿。

新中国刚刚建立,各种各样的垃圾等待着繁荣。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非常落后。此外,西方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进一步加重了毛主席的负担。

照片|毛主席工作照

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毛主席对香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香烟的来源相对稳定,对香烟的上瘾自然更大。只有当烟雾缭绕时,毛主席才能完全释放自己的思想,面对复杂的问题,找到合适的出路,然后解决问题。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抽烟不多。大部分都是在手上燃烧的。手上没有烟,我在思考问题时似乎缺少一些东西。有了香烟,它似乎可以补充这种不足。

在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然而,他曾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团团长张耀祠说他几乎没见过毛主席这样。

张耀祠回忆道:“主席大多是交叉着双脚坐在沙发上——也就是说,人们常说他交叉着双腿,一支接一支地抽烟表明他在思考和冥想。这时,我们尽量不打扰他。"

图|毛主席思考

除了冥想,吸烟也是毛主席融入每个人关系的工具。建国初期,毛主席为了处理一些事情,经常抽干烟安慰各地的农民。

大多数农民也抽干烟,而且“世界上的烟民彼此都很亲近”,起初,每个人都非常亲切地看着毛主席。这一次,他们看到毛主席抽的烟和自己一样,他们互相亲吻,距离突然拉近,毛主席更容易了解当地情况和处理问题。

1965年,毛主席在上海会见了数十名当地民族资本家。听说毛主席参加了会议,大家都很紧张。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到达会场后,毛主席点燃了一支香烟,并表示每个人都可以吸烟。结果,在场的数十名资本家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吸烟。会场的气氛有点尴尬。这时,毛主席开玩笑说:“吸烟不一定是完全有害的,丘吉尔我抽了一辈子烟,现在身体不好。"

图|毛主席心情愉快地抽烟

这句幽默的话一出来,随着毛主席周围的烟雾,现场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只爱雪茄烟

1965年,毛主席70多岁,由于吸烟年龄超过半个世纪,毛主席经常咳嗽。在毛主席看来,以前的纸烟已经变得越来越无味。

一天下午,贺龙和李先念推荐毛主席试试他的雪茄烟,毛主席好奇地点燃了一个,深吸了一口气,他立刻对这种清凉醇厚的味道感兴趣,从那时起就认出了这位雪茄烟。

雪茄烟不是从国外引进的,但是从四川什邡一种高品质的“金坛雪茄”,它在四川也很有名。

毛主席一边说话一边抽烟的照片

20世纪40年代末,雪茄烟开始在四川什邡的民众中出现,并迅速流行起来。几乎每个家庭都掌握了这项技术,其中,质量较好的统称为“金坛雪茄”。

20世纪60年代初,四川什邡卷烟厂他开始研发雪茄配方,并将这款新雪茄送给了四川军区领导,受到了高度赞扬。后来,一张通行证通过了十张到一百张,而这张雪茄烟最后通过了毛主席。从那时起,雪茄烟开始了一条独特的运输路线:什邡烟草厂--成都军区——中央安全办公室——中央服务办公室——终于找到了毛主席。

这种曲折的吸烟方式一直持续到1971年。9·13事件后,毛主席周围的安全事务进一步加强。整个吸食香烟的过程都要处理很多,不能保密。而且,整个过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中央政府决定在北京直接生产雪茄,因此派出了几名北京烟草技术人员进行研究。

1949年,他在西柏坡

但是什邡烟草厂制作雪茄的整个过程非常精细。原料是成都特有的烟叶。年产量很小,油炸方法也很好。所有工艺都有独特的制造方法。经过20多天的学习,几位来自北京的技术人员终于不得不对领导说:“我真的学不懂!”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经过深思熟虑,中央政府最终决定什邡这家烟草厂借调了几名工人到北京。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和技术选择,最后,什邡烟草厂的几名关键成员,包括范国荣、黄炳福、姜月荣和刘宗贵,被选中从四川什邡搬到北京,为了让几位大师适应长期生活在北京的生活,他们还把家人都带到了北京。

回顾这段历史,,老范国荣说,“我们是夏末秋初抵达首都的。我们一到北京,北京市长就特地来看望我们。让我们问一下生活需要什么,并特地带上我们的家人……因为他们不能适应北京的生活习惯,在北京住了半年多,所以他们就来了。”我想回四川。领导们担心我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一次又一次地坚持下去。”

照片|黄炳福

致力于向中央政府供应香烟的“132”香烟制造集团

考虑到香烟制作的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安静、保密的环境,生产团队没有选择北京烟草厂附近的位置,而是选择了这个位置中南海对面原来是匈牙利大使居住的南昌街80号抗日战争当时,它曾被日本官员视为安静和机密。

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僻静的小四合院。院子四周的墙上挂着电网,士兵们在门口轮流站岗,“看起来里面住着一位非常大的领导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范国荣等几位老大师开始了制烟之旅,原料继续由什邡提供。

为什么是“132”这个数字?原来这里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起初,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在13日抽了雪茄烟的所有香烟,雪茄烟的整体厚度有所不同。薄端用于抽吸,厚端用于点火。

图|毛主席遇见斯诺

在接受外宾采访时,毛主席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彼此。他习惯性地拿起一个雪茄烟,点燃它,把雪茄烟翻了个底朝天,点燃薄端,用厚端吸起来。结果是“既不好看也不吸引人”

之后,考虑到毛主席使用的便利性,生产团队修改了香烟制作方法,将雪茄烟卷成厚度均匀的圆柱形。这种香烟的型号是2号。由于制作团队只生产这两种类型的雪茄烟,因此制作团队也被命名为“132团队”。事实上,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团队13.2”。

132小组成立六个月后,他们遇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经过长期观察,毛主席的警卫发现,对于“132组”新出品的雪茄烟来说,毛主席总是在吸了三分之一的烟后才放下香烟。然而,对于从四川什邡烟草厂运来的雪茄烟来说,毛主席总是抽到最后。

照片|毛泽东

这个奇怪的现象使该团体的几位大师感到惊讶。该组织领导人还举行了一次特别研讨会,讨论两位雪茄烟之间的差异。经过多次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原本是“132小组”制作雪茄烟的过程,完全符合四川的习惯。当烟叶干燥到13%时,他们开始制作香烟;然而,雪茄烟从四川什邡派来,经过长时间的运输,烟雾中的湿度只有11%,两者之间的差异为2%。

北京的特产

正是因为这2%的差距,改变了形状的雪茄烟在燃烧后眼睛里的温度会更高,拿了很长时间后,它会很热。

在查明原因后,第二天,该小组的主人进行了改进,将干燥度提高到11%。毛主席又把它寄给了毛主席,经过观察,他完成了雪茄烟所有的新任务,问题就解决了。

后来,随着毛主席的健康恶化,为了平衡吸烟与健康之间的矛盾关系,“132组”还增加了中草药在吸烟中的比例,以减少尼古丁对毛主席的危害。

照片|毛主席

自1974年以来,毛主席的吸烟量逐渐减少。1976年底,“132集团”正式解散,小组成员也被分配到北京烟草厂工作,雪茄烟也完全成了历史的尘埃。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