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师有多少人数(从12个师番号到最后3个师,八路军最初编制为何是45000人?)

抗日战争众所周知,我们军队的主力是八路军,它有三个师,分别是:115分部、第120师和第129师加上总部直属部队的最早编制为4.5万人。

所以从红军主力是八路军。上述三个部门是如何组织的?八路军最早的编制是如何确定的?本文将一起讨论。

首先,早在1936年,国共两党就进行了早期的非正式谈判。在红军整编问题上,政府说红军可以保留3000人,师以上干部全部解聘出国。他们将在六个月后被召回,并根据自己的能力予以聘用。

显然,这种情况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直到1937年初,红军改编的核心问题才在双方的正式谈判中逐步得到推进。

当时,陕西和甘肃的红军总人数为74404人,后来又增加了西路军返回红军的总人数约为8万人。当然,这不是战斗人员的数量,而是当时几乎所有党、政府和军事人员的总数。

因此,在双方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中,我们建议红军组建一路军,设立总司令部,由正副总司令担任,总司令由朱德担任,副总司令由彭德怀担任;其管辖的部队应分为4个军、12个师,由林彪、贺龙、刘伯承和徐向前担任军事指挥官。

当时之所以提出这么大的编制,其实是一种谈判策略,因为政府肯定不会同意。

果不其然,政府代表顾祝同老蒋说,红军只能组成两个师八个团,总人数只有1.5万人,不能有总司令部。

在第一次正式谈判中,我方提议设立四个军种,另一方提议设立两个师。在总部问题上也存在很大分歧。实际上,这是先为彼此提出一个大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

之后,我们将编制要求改为4个师、12个旅和直属队,编制编制编制减少到6万或7万人。政府代表转达了老蒋的意见,即红军只能组成三个师,2.7万人。

显然,尽管这股力量的规模比双方最初的意见更接近,但仍有很大不同。

这时,全国代表张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红军主力可分为4个师16个团,另外2个手动师8个团,总人数为6万人。

我们接受张冲提出的建议,并在正式谈判中提出。

双方达成的初步协议是,将红军主力编成4个步兵师,总人数超过4万人;组织2名学徒兵,总人数超过2万人,承担道路建设任务;成立总指挥部,将原直属部队改组为直属部队;红军的地方部队被改组为安全部队。

但老蒋不同意这一建议。老蒋坚持红军只能分为三个师,每个师9000多人。

经过进一步谈判,三个师的编制没有增加,但每个师的实力都有所扩大。1937年3月8日,双方最终达成初步协议:

最强大的红军由6个国防师、6个旅和12个团组成,以及4.5万名直属工人、炮兵、通信和后勤。在国防三师设立总指挥部。各级人员由自己选择,报南京市批准。

虽然达成了初步协议,但老蒋并不满意。改组后,红军的指挥和人数仍然受到限制。因此,1937年3月红军没有进行整编,双方仍在继续谈判。

当时,我方的底线是建立3个国防师,4.5万人,建立总司令部,这是不能后退的。

到1937年6月,我们已经根据每个师1.4万人和总部直属队3000人,共计4.5万人,编制了自己的红军编制修订表。

这个1.4万人的步兵师显然比当时的国军普通师拥有更多的兵力,但考虑到当时国军第二旅四团师的组建,我们改编的国防师还实行了第二旅的四团制,当时基本上是协商确定的。

其中,该师直属3000多个,管辖骑兵、炮兵、工程、后勤、通信和间谍营。这个营有这么多直属部队,主要是为了充实部队。

该师辖2个旅,每个旅50人;每个旅管理两个步兵团,每个团有2700人,直接隶属于迫击炮连或排;每个团有3个步兵营、4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每个步兵连都有160人,最好配备6门轻机枪。

据说当时的八路军师是一个C型师,可以从两个旅四个团的体制推断出来。事实上,当时国军的大多数师都是两旅四团制,比如中央军的精英调整师。当时我军步兵师的实际编制是在两个旅、四个团的体制基础上进行细化和自主的,也就是说,总体上基本相同,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例如,国民军中央军调整师中装备最精良的88分部一般来说,直属团队炮兵营、工程营、通信营、后勤连和间谍连。

然而,我们步兵师的直属部队多达五六个营,比中央军第88师还多。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第88师直属的营名副其实。炮兵营有枪行李营有一辆车;除了名副其实的骑兵营,我们的直接营其余都是作战部队。

就最基本的步兵团而言,国军步兵团有三个营和九个步兵连。我们步兵团有三个营和12个步兵连。事实上,有些团有间谍连、警卫连和侦察连,它们也是步兵战斗连。

换言之,我们的步兵师总数为4.5万人,除总部直属的3000名士兵外,我们的1.4万个步兵师大部分是战斗人员。

因此,当时的电报上写着:红军人数定为4.5万人,地方军队定为1万人,所以除了年老体弱的妇女之外,没有多余的强壮的年轻人。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当时陕西、甘肃的红军有7万多人,都是人员,包括老弱妇孺和伤残人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战斗。

4.5万人的编制基本上是所有强大的战斗人员,包括长征红军的本质陕北红军主力部队,而10000名地方部队基本上都是新兵,综合素质远不如前者。

因此,在确定了整编的基本规模之后,我们实际上正在开始整编部队,但政府在指挥问题上一直拖延,没有给出正式的指定。

直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战争爆发后,全国抗战形势急剧恶化,政府在抗战的压力下终于屈服了。

因此,直到1937年8月下旬,政府才最终宣布将红军改组为八路军,具体名称为115师、120师当时,陈济棠的广东军和东北军都被老蒋解决了。因此,给予这样的称呼实际上还有其他含义。

这三个师的具体编制是参照我们前面提到的1.4万人步兵师的编制进行调整的。但是,由于三个师是根据三个方面军的主力和其他一些部队改编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实际编队也不同。

一个师有多少人

除了第二旅第四团的基本编制外,第115师还有一个由红一师改编的新编制独立团,这是一支坚固的老红军部队,一支纯粹的战斗部队。

师下有骑兵营、炮兵营、行李营和教学队。与原来的编制表相比,教学团队更多,但其他直属营更少。此外,在师和旅一级,应该有警卫部队,在战争史上,师下有一个警卫连,另一个344旅在师下有一个警卫营(在特殊情况下,这个营地原来是红15军团警卫营)。

115师最初改组时,兵力达到1.55万人。除了炮兵营和行李营(最初由红色74师重组,实际上是一支步兵部队),他们都开往抗日前线,前线兵力约为1.4万人。

除了基本建制的两个旅和四个团外,第120师还有一个教学团。就直属部队而言,有炮兵营、骑兵营、行李营、工程营、间谍营和几个通信营。

整个师改组时,总兵力超过1.4万人。除了大部分直属营和718团仍然落后外,真正开辟前线的是教学团、骑兵营、所有358个旅和359个旅中的717个团,总兵力超过8200人(另有9500人)。

除了第二旅和第四团的基本编制外,129师还有一个以上的教学团。就师直属营而言,除通信营外,其余都有。

整个师改组时,其兵力超过1.3万人。除了大部分直属营和770团仍在后面,其余都被赶到抗日前线,总兵力超过9300人。

此外,八路军司令部和直属分队有3000多人。八路军的实际兵力略高于4.5万人的编制,近4.6万人。

根据双方当时达成的协议,4.5万名人员可以获得军费和军服用品。

例如115师独立团,虽然这个单元是由自己组成的,但由于帖子在总人数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军服和军费。当然,八路军收到的军费实际上应该前后协调,实际使用应该更加复杂。

除了军费和军服,州政府还限制补充武器。因此,八路军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在前红军时期武器选择较好的情况下使用的。由于红军的武器太旧、太复杂,八路军当时的武器状况普遍较差。例如,129师有十几种步枪型号。

在火炮方面,全军只有四门山地炮;三个步兵师只有六个迫击炮连和16个灰浆,而且几乎没有贝壳。机枪在配置上,所谓的营属于重机枪连,实际上是排的力量;步兵连的6门轻机枪也不符合标准。事实上,它通常配备三门轻机枪。此外,子弹和炮弹更少,比如整个129师迫击炮弹全师只有67轮,102828轮。

这就是1937年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基本情况。希望对你们了解我军当时的基本情况有所帮助。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