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轿车市场,销量再次突破千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看起来,这个数字平平无奇,甚至还略落后于车市整体车速。但是销量数字的背后,几个曾被认为有极高壁垒的“坚冰市场”,开始出现被打破的趋势,而这将比单纯的销量增或减,更能影响未来车市的走向。
1. 合资家轿开始进入衰退期
紧凑型轿车是2021年唯一销量同比下滑的轿车细分市场,市场份额缩减了5.2个百分点。但是自主品牌紧凑型轿车却在2021年取得了36.13%的销量增长,并且超越德系与日系品牌,成为紧凑型轿车市场第一大国别派系。
这一增一减背后,反映的是过去被认为牢不可破的合资家轿市场,第一次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首先被攻破的,是入门级合资家轿市场。自主品牌已经牢牢占据了10万元及10万元以下的家轿市场,合资品牌想再下探已几乎没有机会。
第二个被压制的,是高端合资家轿市场。速腾的价格段收窄、以价换量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思域和型格的主销价格带也不会超过15万元,而这几乎已是合资家轿的价格天花板。
第三个被渗透的,是主流合资家轿市场。由自主品牌向上的降维竞争车型(比如星瑞)、极致风格车型(比如领克03、影豹)、等价新能源车型(比如秦PLUS)等,在从多个维度蚕食主流合资家轿的固有市场空间。而主流合资家轿能抓住的,仅有沉淀下来的保守型用户,而这群用户的占比,在新生代消费群体中已明显走低。
合资家轿市场的动荡,将是对整个合资品牌销量根基的动摇。
2. 中型车市场“10+1”格局濒临打破
过去今年,中型车市场一直是4个日系(凯美瑞、雅阁、天籁、亚洲龙)+3个豪华(BBA)+2个德系(帕萨特、迈腾)+1个美系(君威)+1个另类(Model3)的格局,这11款车型占中型车市场超过70%的份额。但是在2021年,这个格局同样开始松动。
首先,主流合资中型车市场中,君威出现了掉队的风险。车型偏旧、性价比为主要选购因素、美系中单打独斗的君威,今年销量同比下滑近13%,月均销量滑至8,000余辆,而且要面对产品力取向与沉淀用户需求匹配错位的潜在难题。
其次,日系重新超越德系,进入中型车市场的新周期。日系三强凯美瑞、雅阁、天籁在主流合资中型车中排名前三,超越帕萨特与迈腾,身后终端均价较高的亚洲龙在数月因产能切换停产的情况下,依然取得同比增长。合资中型车的沉淀用户,对于日系车的认可度更高。
最后,豪华中型车市场可能会在2022年翻天。12月Model 3的销量,几乎相当于BBA三台中型车的销量总和。在2021年数月以海外出口为主、国内极低交付量的情况下,Model 3全年销量在豪华中型车中仅次于2021年疯狂冲量的宝马3系。而且,Model3以及即将上市的蔚来ET5,它们的消费群体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可能在未来若干年会成为BBA的潜客,但是因为这些新势力电动车的出现而被提前截流,或许现在的销量数据还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在2-3年内,这种截流效应就会显现。
而2022年,BBA中压力最大的当属奥迪。品牌力与终端价格的矛盾,会在供应链好转、需求回复之后被进一步放大。
3. 电动化对小型车、中大型车两个细分市场加速渗透
合资小型车近年来因为低性价比、低实用性、产品力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增长而快速萎缩,除了飞度这样的话题车外已无热销产品。但是,这一因供给端不思进取而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因为自主品牌优秀电动小型车的出现,而得到了释放。
欧拉好猫、比亚迪海豚,这类兼具颜值、产品力、话题性的高品质电动小车,已经拥有月销万辆的水平,考虑到后续订单量,这个数字还有进一步上涨的潜力。10-15万元级别的市场,始终是国内车市最大的基盘,高品质电动车对沉睡市场的唤醒,既是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更是对消费需求的刺激,是销量释放的根本。
而在中大型车市场,尽管目前BBA中大型车仍然拥有绝对优势,但与豪华中型车市场一样,一系列新势力品牌的高智能、高性能电动车的上市,会提前截走未来若干年内BBA中大型车的潜在用户,而这些潜在用户可能甚至连BBA的门店都没有进过,从现有数据上也无法分析出销量的流失。但是,BBA在中大型车市场的份额,却会如温水煮青蛙一般,慢慢丧失。
换句话说,在豪华中型车市场正在发生的截流效应,将会逐步上移至更高级别、更高价格段的豪华中大型车市场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