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的作用图(开拓新市场(六)——激励机制设计)

开拓新市场,有效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我甚至认为,这可能是首要的原因。我们描述下一些现象,看看是否在你的公司中存在:

1.公司根本就没有所谓新市场的说法。换句话说,没有专门给予新市场不一样的政策。

2.营销人员不愿意开拓新市场,一旦安排人员去进行新的市场,他们甚至常常以离职相威胁。

3.销售人员普遍认为:上级只要看我的业绩就好,至于过程,您还是不要关注了吧。

4.营销组织结构中,没有“中枢”概念,如果用人来做比方,就相当于只有四肢,没有大脑。

5.销售人员的奖金(提成)算法越来越复杂,以致需要庞大的计算队伍,即使如此,发放的时间也常常延迟。

6.部门合作越来越难,要不遇事推诿,要不会要求计算工作量乃至所谓的“贡献值”。

我当然还能够写出更多,也许用上1万字也描述不完,这些问题的根源,正在于激励机制设计,包括薪酬体系、绩效评估以及晋升淘汰机制等。其中晋升淘汰机制,既是激励机制,也是能力建设机制,我将在下一节“能力建设机制”中进行阐述。

(一)提成制及其问题

很多公司对于营销人员的薪酬,都在实行提成制,它的好处在于简单易行,对销售人员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不过其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是明显的,就是对长远的考虑不足,销售人员很难有归属感,同时部门协作存在较大的障碍。不能说提成制一定不好,但如果你公司的业务比较复杂,特别是需要团队配合,那就不适用提成制。如果现在还在采用,就需要尽快调整。为什么说尽快,因为这个方式时间越长,调整越难。提成制可能存在的问题,受限于文本长度,请恕不再详述。我只能说,根据我们实践的结果看,调整提成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很多时候仅仅是管理者的“恐惧”罢了。

提成制的设计,简则简矣,可也是一种“懒惰”的制度。因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营销人员的工作,于是采用仅仅从结果角度来分配奖金的方式。换句话说,这种方式会忽略“因”。而想要提高,唯有在“因”上下功夫,仅仅关注“果”是达不到目标的。

(二)新市场开拓人员的薪酬设计

对于新市场开拓的人员,需要给予恰当的薪酬。什么是恰当?如果业务人员甲在成熟市场能够取得的收入是X,那么开拓新市场应该以此为基数,结合业绩进行上浮。而此处的业绩,注意常常并非订单和回款,可能是认识多少客户,可能是邀请参观公司或样板工程,可能是举办相应的营销活动,等等。具体的内容要结合你公司的具体情况,你可以问:要实现市场扩张,需要哪些阶段性的目标?这一切决定你对自身业务的认识,我无法给出更加具体的内容和建议。有兴趣的,可以参考华为当年开拓海外市场的做法,相关的资料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

如果前文提到的,你公司普遍存在销售人员不愿意开拓新市场,那就表明薪酬制度的设计出了问题。针对此,你还可以通过津贴的方式进行平衡,有人问我,津贴该如何设计?其实很简单,对于大家都不愿意从事的岗位,采用津贴,逐步加大到平衡位置。当然前提是你的岗位设计是恰当的。

(三)绩效评估

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企业,其绩效评估是围绕KPI展开的。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KPI通常只体现直接成果,对于价值观和人才培养考虑不足,因此需要补充这两项内容。我一般建议采用PBC(Personal Business Commitments,个人绩效承诺)的方式进行绩效评估(这也是目前华为采用的方式)。因为是承诺,所以我们不说绩效考核,而称为评估。当然,也有公司采用OKR(Objectives & Key Result)方式,比如英特尔、谷歌和国内的小米。很难说哪种方式是好的,关键还是和你企业的发展状况匹配。

绩效评估的具体内容、权重设定,需要根据外在情况不断调整,一方面与战略匹配,一方面要抓最短的那块木板。一项绩效制度,如果5-10年没有变化,那一定是有问题的。原因在于,绩效评估是指挥棒,你鼓励的内容应该是管理中的短板,时间一长,正常而言这个短板会成为长板,这时你应该重新找到短板,进行相应的鼓励,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激励机制的作用

关于激励机制的设计,是一个大话题,也是企业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在营销方面。因为我们在历史上有几十年是没有营销概念的(计划经济年代),所以总体上我们的营销管理水平,相比较研发和生产,更加低下。加上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又常常因为模块化的划分,呈现割裂的状态,激励机制的问题尤其突出。但考虑本文的主题是开拓新市场,为免喧宾夺主,只能就此打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大道至简”订阅号前面的文章,也可以和本人联系。

(说明:本文全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大道至简”,感谢庄老师干货分享。)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