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得2014年马航失踪的的这条新闻吗?
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布消息说有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了联系。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与本文无关
3·8马航失踪事件,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年了,至今都没有任何官方消息宣布。说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觉得飞机很危险呢,一旦出事,一丝生还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我们可能会认为乘坐火车,或者汽车出行比飞机出行更为安全一些。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与本文无关
其实并不是,大家可以放心的选择飞机出行。至于为什么我会这样讲呢,以下我就给大家解释一下。
之所以大家会这样认为,是因为我们出现了社会知觉偏差,是一种认知偏差,采取了一种叫可用性启发的认知方式来处理我们所听到或者看到的一些信息。
简而言之,就是哪些信息更容易被回忆和联想,我们就倾向于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判断的现象。
和那些不容易被联想回忆的事件相比,我们能轻而易举回忆起的事件就会被认为更平常,更多见,也更容易发生。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与本文无关
就像是文章开头所说,马航失联,连续被新闻报导,各种猜测布满各家新闻报纸,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谈到飞机,我们很容易就想到了到航空事故,会觉得飞机出事更常见。和朋友聊到这方面时,你会不自觉的就说:“你看,前段时间,某某航班失联了。某某航班坠毁,死了好多人.” 于是我们就会为乘火车比乘飞机更安全。
实际呢,飞机出行更安全一些。它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很多火车发生的事故一般比较小,进行报道的也比较少,甚至还有一些事故我们根本不知道。
在进行比较时,我们脑子里首先出现的就是是那些最容易记起的事情来,就像马航失联,而不是那些不容易被回忆的事情。所以我们就出现了可用性启发的这种认知方式,认为火车比飞机安全。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还会经常出现以下两种启发,而这两种启发往往是不可靠的。
1. 当一件事情的信息很生动,很显著,给人的印象深刻,更容易被提取,而另一件事情的信息比较平常,比较熟悉,更习以为常,我们就容易觉得前者发生的频率高。
2. 有的事情很容易联想到某一具体事例,而另外的事情不易产生联想,我们就倾向于觉得前者发生的频率高。
希望友友们能看懂。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要是大家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话,还可以看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旁观者效应,你经历过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