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是官媒开始提示人民币风险了。
1月6日,金融时报旗下的中国金融新闻网,发布了一篇文章。
标题就很直白:企业要应对好“四差变化”带来的人民币贬值风险。
关键词在后半句:人民币贬值风险。
汇率作为一个观察经济趋势、国际局势变化的窗口,值得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关注。
《金融时报》指出了人民币当前面临的4大风险,背后其实都是围绕中美两国的经济环境、货币政策走向而来的。
1、风险一:是中美利差缩小。
利差缩小后的变化,是导致外资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流出,推动人民币贬值。
市场预期2022年美联储将加息3次,美联储3月份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接近60%,如果3月份美联储加息,那全年加息次数可能会变成4次,会进一步推高美债收益率,尤其是中国还有宽松预期。
我们可以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代表市场无风险利率。当前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上涨,而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下跌,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那么当时看上中国市场高利率的部分资金,就会回流美国。
2、风险二:是中美经济增速差缩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1年10月预测,美国2022年经济增速为5.2%,这个预测相比去年7月份,上调了0.3%,在去年4月份的基础上,上调了1.7%。
而IMF对欧元区和日本的2022年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为4.3%和2.2%。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全球比惨的大时代背景下,2022年美国经济看起来更亮眼。
货币走强还是走弱的核心,还是要看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3、风险三:是对外贸易差缩小。
本质上,是中国在2020年和2021年在出口上占尽了优势,但是2022年就没那么容易了。
目前奥密克戎的变异毒株感染者中,轻症居多,相比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住院率大部分为轻症,住院率和致死率均不高,全球疫情在2022年可能逐步好转。
过去两年,疫情带来的全球供应链中断,中国作为动态防疫最成功的国家,强势卡位这轮贸易抢夺战,出口数据非常亮眼。
不过,随着2022年全球疫情逐渐好转,或者疫情防控恢复常态化后,亚洲等全球主要制造业基地,以及南美和中东等主要的原材料生产,都将继续恢复,中国出口订单可能被分流,出口增速回到常态。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曾经分析过,当前拉动经济的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中,还在保持较高速增长的是出口。
如果2022年人民币适当贬值,其实对于稳住出口、支撑经济来说,还是好事。从这个角度看,2022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空间会更大。
4、风险四:是风险预期差逆转。
一旦全球金融市场因为美联储加息,或估值回调出现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可能会增加外部不确定性,导致外资从新兴市场撤离。
其实,在2018年到2019年,毛衣冲突期间,人民币汇率就曾经破7。
目前人民币贬值,这七类人影响最大:
第一类:股民——人民币贬值或伴随着A股下跌
历史上,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下,每一次人民币贬值都伴随着A股的下跌甚至大幅跳水。
第二类:出国留学者(换的外汇少了)
对于留学美国的学子而言,人民币贬值也是个坏消息。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人民币,所换取的外汇比以前少很多。
银行人士透露,每次人民币急跌,会造成一些留学生家长的恐慌。兑换美元的家长也比平时多了近一成。
第三类:海淘族(亏了)
海外代购市场火热,价格是关键因素之一。从境外海淘的商品价格一般会比在国内专柜购买的便宜30%左右,有的甚至能便宜一半,这也是不少海淘族舍近求远的原因。
第四类:出境游的人(成本高了)
出境游的成本面临上涨,出国旅行消费,人民币更不值钱了。当然疫情期间也不建议没事瞎溜达。
第五类:大型出口企业难享积极影响
人民币贬值,从理论上来说的确有利于出口,一些即时结汇的小型出口企业可能由此获益,但交易量较大的外贸企业,可能难以感受到此轮贬值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六类:来中国投资的炒家(损失惨重)
一直以来,大量的外资在中国长期游移,躺着赚钱。就如分析师所言,“从2005年汇改到现在,你啥也不干,就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在贬值前换成美元,坐等升值。
第七类:房价面临下跌——有房人资产或将缩水
近来人民币出现罕见的贬值,许多投资者担心,人民币贬值将导致整个市场预期逆转,促使投资者逐渐放弃房产这样价格过高的资产。
尤其是那些早些时候从海外涌入国内的资金,会因人民币贬值而流出中国,或不敢再轻易进入中国市场,多种作用助推中国住房资产价格下跌。
所以,站在更宏大的资产配置角度,如果你闲置资金量较多,建议配置一部分其他市场的资产,以对冲汇率下跌的风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