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人间得格
轮值主编 | 君莫笑 责编 | 小鱼儿 值班编辑 | 金木研
在一个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商业模式的进化,通常也伴随着管理模式的进化,进化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能洞悉出这些变迁背后奥义的人,通常会成为赢家。
一、阿里管理模式5次蜕变的底层逻辑
马云曾说,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管理者。
一开始管阿里,他也管得一塌糊涂。
当时一个新员工加入一周,都不知道主管是谁,也不知道该向谁汇报。直到关明生加入,阿里才真正开始注重管理者的培养。
创业第二年起,阿里巴巴2年间就重点做了4件事:
1.业务定型,专注在一件事情上。
2.文化提炼,把公司的方向给定下来,把公司原则和使命愿景价值观定下来。
3.绩效考核,因为绩效跟奖金的分配等等都挂钩,以结果为导向。
4.注重人才培养,包括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的培养,为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这开始到2002年,阿里巴巴实现了业务的收支平衡,2003年每天营收100万,2004年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每天纳税100万,保持着这样的增长速度。
2003年,非典突发。当时,阿里巴巴有一名员工被确诊为“疑似病例”,很快,总部近500名员工被强制隔离。阿里巴巴高层果断决策:以SOHO(在家办公)抗击非典!
此后的14个日夜里,500名员工各自为战,却井然有序。无论电话何时打来,第一句话都是:“您好,阿里巴巴......”
这是彭蕾第一次体会到管理的力量。
2004年非典后B2B业务高速增长,人手不够,只能赶鸭子上架低位高用。当时《亮剑》热播,马云一拍大腿:
在一线员工中保证价值观的传承,同时在业务和人力资源培养方面提供更快捷的支持,政委就是最好的选择啊!
于是,阿里迅速搭建的政委体系,帮助文化进行落地。从那之后,团队业绩大增,队伍也日趋稳定。要知道,之前员工入职3个月离职率曾一度高到40%。
很快,新的管理难题又来了。淘宝业务发展迅猛,没有牵制,一家独大,高层开始脱离控制。想控制风险,就得让各个业务板块都能发展起来,该怎么办呢?
阿里的办法是:轮岗。
让员工有目的、有机制地流动起来。阿里巴巴在2007年成立了湖畔学院和组织部。各个子公司只有使用权,没有决策权,分权制衡。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某家独大后,高层不听调配的问题。
果然,2008年,阿里B2B业务上市后马云安排关明生退休。阿里高层大变动,所有高层全部留学或转岗,但阿里巴巴依然发展得越来越好。
最艰难的时刻是在2010年。当时移动互联网爆发,业务驶入快车道,人员规模翻番,组织能力却出现滞后。
风过去了,除非猪长了翅膀,变成飞猪,否则就会摔死。
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腾讯犬牙交错。马云判断:马化腾和李彦宏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有优势,自己最厉害的地方是懂得管理、组织和人心。彼时,阿里引进了大量课程丝毫不见起色。马云在办公室里大喝一声:
“要像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样,斧子落下去,就要有效果!”
于是,“阿里管理三板斧”应运而生。
2014年,阿里在香港上市。一大批高管退休,70后成了高管带头人,公司业务却依然发展顺畅。
企业的发展不仰仗于单个有能力的人,而是倚赖系统的组织管理模式,这才是最保险的。好的管理,就是好的制度。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
阿里巴巴在不同的阶段做的不同的事,每一次管理模式的升级,都会带来一轮跨越式发展。
二、阿里为何良将如云?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最难的不是拓展新的商业模式,而是如何持续增长、稳定获利。现在短视频、新零售、共享经济、AI发展日新月异。大到企业HR, 小到部门主管,无论是对传统行业、国企、互联网、教育行业——
如何给自己打造一支指哪打哪,行动迅速,高效高产的团队,是急需解决的第一要务。
阿里管理三板斧,不仅助力了阿里巴巴今天在商界不可动摇的地位,还助力了无数阿里员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精英良将。
前阿里B2B业务总裁卫哲曾说:真正的CEO和部门负责人,更多的时间是花在三板斧上。
今天,中国500强的企业中有超过200家的CXO都是从阿里巴巴走出来的:
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美团COO干嘉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瓜子二手车CSO陈国环,去哪儿网COO张强,闪电购COO王永森,滴滴天使投资人王刚......
这些人以前都是草根出身,现在都成了头部公司的掌门人,无一例外,他们也都是经过阿里三板斧历练过的优秀管理者。
那么,到底什么是“阿里三板斧”呢?
三板斧就是战略型组织能力。它的目的不是解决战略的对错,而是快速试错。这套管理战略的目标是:从上到下贯穿业务,建好组织体系,培养出人才队伍。
三板斧体系里把管理者分成三个层级:头部管理者,腰部管理者和腿部管理者。对应的,就是:
腿部力量三板斧: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
腰部力量三板斧:搭班子、带队伍、建流程;
头部力量三板斧:揪头发(站得高看得远)、照镜子(批评和自我批评)、闻味道(文化)。
每个层级只要把三件事做好,自己就可以做到胜任,每个管理者都能做好,这家公司就不会出大问题。
三、管理,一定要做减法
作为管理者,你是否面临过以下问题?
1.只会单打独斗,不会成为团队领袖。
不会搭班子,是管理者的第一死穴!英雄累死也难成功,不会用人难有成就。阿里有10万员工,但马云真正捏在手里的“牌”也就300人,只要这300个人不出问题,阿里就不会出乱子。
能不能通过招聘、淘汰、轮岗,组建一支自己的铁血队伍,直接决定这个团队能不能活下来。
2.不会管队伍,员工心不服,人才全跑走。
不会带队伍,是管理者的第二死穴!没人去执行,你就只能干到死。员工对工作的激情慢慢消减,直到一滴不剩,最终卷铺盖走人。
能不能通过培训、绩效、薪酬,最大程度激发员工内驱力,直接决定团队能走多远。
3.总给下属擦屁股,团队战斗力拖后腿。
不会建流程,是管理者的第三死穴!不会立规矩,每天都会陷入意外风波。中国企业喜欢讲人情,用人管人成本最高,不仅树敌还要背包袱,用制度管事才是大道至简。
能不能通过复盘人才、业务、流程标准,制定一套规则标准,直接决定了团队上限。
吴晓波在《大败局》里讲了中国企业面临的很多成长现状,人才不够用、管理跟不上和机制不完善是任何一家企业可能都会面临三大痛点。
而这些管理难题,在《阿里中层管理三板斧》里,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答案。
如果你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创业公司老板,新晋主管;
如果你从事传统行业、教育行业、互联网、国企、外企、创业公司;
如果你正面临晋升困难、业绩压力、业务扩张、团队战略等问题——
现在报名《阿里中层管理三板斧》,为你解决中层管理难题!
马云说,阿里最强的就是管理
管理,就是个人和团队的最大增长点!
每个管理者
都要掌握三板斧的基本功!
进入下方专栏,立即学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