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营销策略分析毕业论文(创业日志10.13日 关于房地产营销的思考)


正文: 5125字 1图

之前开发商杨总和我说,他不是很懂营销,不是很清楚为什么房子会这么难卖。


就这个问题,今天我想好好的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房地产营销的事情。


提到营销,肯定绕不过营销4P法则,就是产品,价格,推广,和渠道。(当然也有人说4P原则已经落伍了,现在什么4C啊,额!关于4C,顾客价值,客户成本,顾客便利性,顾客沟通)说实话认真看下去,也都是脱胎于营销4P,感觉有点牵强附会的感觉。


这就是为了出新书,新观点,新论文搞的投机。具体我也就不讨论了,还是回到我们经典的营销4P。


很多时候东西卖的不好,在最开始的产品阶段就出了问题,这时候后面的价格啊推广啊,渠道啊,打起来就会非常难。


所以在做产品上一定要多花心思,多分析下竞争对手的产品,以及找到自己的目标客群,和他们的需求。做足了以上工作,才能根据自己的地块属性来做自己的项目定位,以及和定位匹配的,户型设计以及户型配比。这几个做好了其实就差不多赢了一大半了。后面的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


我的意思是只要做出有差异性优势的产品。营销战争就胜利了一大半。这个案例就很多了。我举个我师父近期在汨罗做的正则名郡打比方吧。


师父刚搞那个项目的时候让我过去看看,说要是我没事就给她去做个策划。然后把户型发给我看了。我跑到汨罗看了那个地块,市政府旁边,汨罗最好的新建的学校旁边,真正未来的城市中心。师父的户型设计是可以通过复试多送出2间房的。(其实到了这里我已经知道这个项目赢了,我知道师父的操盘风格,前期推广一定不会落下,会选好的,合作久的广告公司,推广上没问题,然后师父也是个老操盘手,一定很稳,前期价格绝对不会贵,这样的优势地段,加优势户型,和优势价格,其他项目怎么打也很难打的过对吧,就是价格贵一点也照样能打。看完之后我很失望的走了,因为这么好的项目,不需要我。一头猪都能跟着师傅走向胜利,额!感觉是在骂自己,我也是属猪的啊。)好了还是回归主题。


在这里我为什么要说差异性优势。因为我回衡阳创业后一直做的都是比较小规模的开发商。小开发商是不可能做出全优比的产品的,因为钱少,项目小,要集中优势兵力对准一个面来做突破。


到这会我都一直在说产品的问题,可能会有开发商不服了,我产品差点,但我价格优惠些难道不行吗?


怎么说呢!!在行情好的时候确实是可以的,你产品差,但有价格优势,因为整体的需求旺盛,很多低端客户会被价格挤到只能选差项目上来。


但如果是整体的行情趋势下行,那些大楼盘也开始普遍下滑,甚至价格比你还低?那你该怎么办呢?


你不要以为这事不会发生,现在在我们衡阳的雁峰区,这样的事就在反复发生。大项目位置比你好,品牌比你好,项目比你大,园林绿化比你好,然后价格比你还优惠,你能怎么办?


如果你没借钱,还好点,如果你还是借了好多钱来做开发的,只要这种情况持续1年,那种借了很多钱的小开发商立马就会绷不住了,即使最后侥幸把项目开发完了,钱也是帮那些个民间贷款机构,和银行赚的。


拿最开始的浩江苑和对面的美的云熙举例子吧,我朋友在操盘的时候浩江苑卖5500,美的云熙在行情不好打折的时候卖5300多。一个是全国30强,园林绿化,品牌形象,项目规模都远超对面的浩江苑,价格还比浩江苑便宜,给你你选谁对吧。而且对面的户型设计也没什么差异。


到现在,那边的华远时代之光,大项目,大品牌,位置是雁峰区所有项目里最好的两个。然后他们卖4800-5100多。


就在他们斜对面,位置还没有他们好的地方有个小项目,叫书香世家,价格最低也是4800起。


书香世家的园林绿化到这会还没做,好像只有5栋还是3栋房子的小项目去了。华远时代之光,妥妥的大公司,大品牌,项目也有28万平方米,估计比书香世家大个五六倍。


本来华远时代之光是卖5800左右的均价的,但行情不好了,人家降价,比小开发商猛多了。所以如果你还是一个小开发商,开发的是一个小项目,一定不能赌在你可以比别人卖便宜上因为大概率你会输。


你的开发运营成本实际上是比大开发商还要高得多的。


不说别的,人家的融资成本一定比你低。而且还要低得多。


大公司为什么大?因为公司大了,他和上下游的谈判能力就高了,大带来的规模优势,往往也就意味着成本优势。


别人卖那个价可以挣钱,你卖这个价就要亏钱,你凭什么和别人竞争呢?


人家是全国资产配置,这边房子不好卖,利润低些,人家甚至可以先亏本把这边的处理掉,先解决整体的财务问题。本地的小开发商能吗?不能。


所以一旦行情不好,小开发商还是借钱搞开发的话,差不多也就意味着赌博失败,输掉很多家产,甚至是输掉全部家产。


我记得19年初的时候我因为上一次创业失败,去面试过一家公司,那会他在珠晖酃湖片区有一个小项目在开发,他自己是代理公司,但他说那边开发也是他自己做。是不是吹牛我们就不追究了。


那个老板很牛逼,说他非常懂营销,然后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我说你既然这么懂营销,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时候参合到江东那个刺刀见红,还都是大项目扎堆的地方去搞项目呢?


房地产营销策略

难道你看不出这两年江东片区的开发量比2017年的时候大了4倍以上?而且还都是大公司。


那老板非常自信地说,他们的地是以前拿的,比较便宜。卖不动他可以降价。我哦了一声,没说话。其实我心里留的一句话是,说得你好像还能比人家大公司成本低一样。你能降价别人就不能降价了?明明供应已经急剧增加,销售放缓,你还兴冲冲的进场。你确定你真是营销达人?营销达人逆着趋势也走不动的好吗。


这就好比汽车取代马车了,你卖马车在厉害又有啥用呢?做营销对行业大体的趋势走向总要预先感受到吧。


当然这种不是超级大牛,就是愣头青,看到别人赚钱,以为自己参与的地块地价便宜就迫不及待也想进来分杯羹。


人家金钟是真的牛,我就不说了,可你不是啊。


后来还没到今年2020年的时候,他边上的碧桂园就搞过4000多5000不到的均价。你看,悲剧了对不。这会不出错的话估计也是在苦苦挣扎。


在他的斜对面还有个印湖湾,后来我去的就是印湖湾。那会印湖湾是卖11000左右的均价,现在人家6000多的均价。人家还是买一层送一层。这你降价总降不过它吧。是不是有种想哭晕在厕所的冲动?


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在说产品。


做营销,产品一定要做营销前置,仔细分析周边的竞争对手,了解他们的产品,和自己项目的属性,设计符合我们自己项目需要的客户的优势户型。


这里就拿我们自己的项目打个比方吧。


现在这里也是我内心的痛,开发商其实也是一番好意,但很遗憾之前没有做个开发,所以一不小心也跌进了我之前说的那个坑,在产品上以为给用户价格优势,就不会有问题。


结果一不小心错过了房价横盘的末班车,跑到现在趋势下到谷底的时期。


当然比较幸运的是,我们的项目足够小只有90套房子。而且开发商本身也有些实力,没有什么负债。


之前也卖了有21套了,后面开发商自己又搞了个团购,还有亲戚朋友买了一些,这会已经卖了有大半出去了。安全是非常安全了,但说要挣钱,估计这波有点困难了。


就这也比很多开发商舒服多了,我们边上的项目归雁台,500套左右的总量,上个月看还只卖了94套。5分之1都没卖到。想想很危险啊。当然幸好也是个大公司的小项目。


要不这种5分之1 都没去化完的小项目,那真的是非常非常危险啊。


前面说了产品要做出差异性优势。


就拿我们项目来说下吧。


我们前面50米东投有70 90 100 110 120 130 等完整的产品线。当然他们是2梯3户,我们是2梯2户,居住舒适度,我们肯定要高一些的。


他们现在在大马路边上,我们这会在里面一点,但以后也有一条大马路已经是规划好的在楼下,直通湘江河风光带。这里算东投在目前位置上比我们有优势一点点。但以后我们的位置更好些。


公园是在我们楼下的,东投离公园就远一些,在这块我们强些。


学校我们近一些,超市我们近一些,菜市场差不多距离,球场我们近一些。


项目,东投比我们大5倍,园林绿化东投比我们精致些,品牌,东投比我们好些。


其实就硬件条件算起来,两个项目是差不多的,毕竟我们是纯板房,且在公园边,对身体健康总是有好处的。


还有就是我们的赠送面积比东投大多了。


最后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价格比东投平均要优惠600块一平方左右。


按道理这样算,我们其实优势很明显了,应该早就走完了,但事实是,我们到现在还有接近40套没卖完。


因为我们的产品户型配比没有做到差异性的绝对优势,客户两厢对比之后,选我们还是选东投会犹豫,有些爱面子的,几乎直接就选东投了。


这是因为,在户型上,虽然东投的价格比我们贵一些,但人家90平方 100平方,110平方的三房都有。


我们的三房最小的也是120平方。我算了下价格,人家100平方的三房其实就和我们120平方的三房在总价差不多了。如果人家是90平方的三房,那总价比我们还低一些。


然后你如果是客户的,是不是也会在一个大品牌,绿化精致的项目,和一个小品牌,展示面都还没做好的,一个100平方,一个120平方的项目中纠结不已。因为两个价格都差不多,都是三房,能满足基本需求。我们房间大点,但人家东投目前靠马路近些,园林绿化也做出很精致的效果摆在那。爱点面子的是不是就直接选东投了。


但如果我们这边也是90-100-120,这样的刚需主力户型。那客户大概率就会偏向我们多很多了,因为这是真的有6-10万以上的差价了。


但我们的户型是79-120-140.开发商最初的想法应该是希望高中低端面积需求的客户都有,这样选择我们的客户的面就大了。


其实不是的,小项目,主要的客群就是刚需,直接瞄准紧凑型三房干就是了。


才90套房子,很容易消化的。但如果到140了,那真的是即使价格便宜,很多刚需看起来也虚啊。毕竟面积大了,价格就上去了。78,对于一家三口偶尔有人来的又显得有点小了。


我们的小面积按道理应该很好卖才是,因为2梯两户的78平方纯板房,估计全衡阳都只有我们这有。


但我们的厨房在设计上搞了个三角形。你说这个东西影响使用吧,那倒是真没有。用起来其实还挺方便的。


但我们中国人,很多人就是不喜欢三角形的房子。我记得刚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有八九组客户都非常满意这个价格,和南北通透这个东西,但就是在三角形那纠结不已,最后纠结着就没买了。


最扎心的是有个帅哥客户,我们都说通了,他自己找自己朋友来看,朋友也说通了,都要付钱了,最后一次她母亲过来看,一看那个三角形,就强烈反对,把他拉走了。


好了,房地产的产品,如果做好了,是真的不太需要置业顾问多厉害,就能卖的不错的。


但如果产品做得不好,行情好的时候还好说,一旦趋势下行,真的是要老命了。


你去看人家衡阳本土大佬金钟,无论你去看金钟那个项目,他开出来,和周边项目的产品做对比,一定是有相对优势的,要么赠送面积多,要么电梯直接入户。你两梯四户,人家就2梯两户,或者两梯三户。有些还给你整个电梯直接入户。


园林绿化,不用说了,衡阳现在比园林的精致程度,金钟基本上是数一数二了。


物业服务,杠杠的,我一个踩盘的都体验过人家物业小姐姐的微笑服务。


所有可以增加项目价值的体系,都是在做产品,房地产开发,产品真的真的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有了好产品,即使行情差一点,你也可以在有相对优势的情况下,在价格战里赢别人。


否则只能一直输,捡产品好的项目的残羹剩饭。


好像写了一大堆,都没有写怎么做出好产品。


房地产的好产品不是单单指某一个面,比如户型,或者园林绿化什么的。


而是包含外立面设计,户型设计,户型配比,园林绿化,物业服务,公司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能影响价格的整体因素的整合。


为什么大公司强,因为大公司有一个成熟的体系,他无论到哪个地方,在房地产开发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做到不差甚至很好,而小公司不太可能做得到。


如果小公司能做到,他就能在一个区域内,打得过大公司。比如金钟就是。本来是一个本土小公司,但现在,在衡阳这块地方,碧桂园啊,绿地啊,万达啊,这些大公司都打不过他。


因为金钟已经有一套大公司的体系,并且因为它本来就是衡阳本土的企业,精华都在这,所以他可以把大公司那套在任何地方都能搞的差不多的体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得很好。反应快嘛。团队小好调头。哪里错了立刻改。大公司管理线太长,船大调头慢。反应也会慢些。


差不多打不过很好,很好打不过非常好对吧。就像两只差不多厉害的球队,主场胜利的概率总是要高一些一个道理。至少是在天时地利人和里占了地利和人和啊。


一不小心逼叨逼叨的写了快5000多字,还在产品上逼叨。关于价格,推广和渠道下次再写吧。今天写累了。


之前看书,说村上春树(日本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一天也只写4000字。我一业余爱好者一天码5000字,是有点过份了。


然后还有什么事去了,啊对了,好像快要错过美女班主任的直播了,哎!!我一定是个假粉丝。


罪过罪过啊!!!不行了,我要去给老师送花打扮喊么么哒去了。拜拜咯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