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流媒体服务 Apple TV Plus(以下简称 Plus)11月1日上线后,为所有在服务区域内的苹果用户提供一个月免费试用。
我第一时间开通了这项服务,在 iPad 和 MacBook 上体验了半个月。
△ 图源:Apple TV Plus官网
以下是新鲜出炉的体验报告,给感兴趣的你作参考。
产品体验:字幕暖心,音画质量惊艳,播放器不怎么好用
刚打开 Plus 剧集,最先引起我注意的不是剧情或画面,而是苹果官方提供的字幕。
我粗略数了下,Plus 的字幕库涵盖了北欧,东南亚,中东等各个国家地区,多达几十种字幕语言。
△ 超多字幕可选,感动了
国外的流媒体平台对中文翻译的支持参差不齐,Netflix 只给旗舰新剧配简体中文字幕,而 Disney+ 根本就没有简中字幕。
苹果就厉害了。不仅所有剧集都配了中文,还细致地分出了「繁体中文」「繁体粤语」以及「简体中文」;
简中翻译也绝非简单的英翻中,而是很明显经过了母语专业人士的「信达雅」润色,整体感觉非常接地气。
比如,《为全人类》剧中的角色说了一句「Langley’s not taking the fall for this」,这句话直译为:「中情局不承担失败的责任」,而字幕则翻译为「中情局可不背这个锅」,可谓十分用心了。
除了语种覆盖广,字幕的样式也非常考究。
除了使用不同颜色区分演讲、西语、对白等不同场合的显示之外,英文字幕还会根据说话人的不同,调整自己的位置。
△ 字幕跟着人走
除了字幕,你一定会被苹果流媒体的画质和音质惊艳到。
画质方面:Plus 号称「全系标配 4K」,实际体验中,除少数情况下因网络波动而降低分辨率外,全程都保持了相当稳定的高清。
音质的体验更让我震撼:在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的加持下,Plus 的所有剧戴上耳机后都有非常明显的立体声效果。
在《看见》第一集的 OP 中,每一个声音都有清晰准确的定位,不仅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更突出了本剧「全世界都是盲人,仅靠声音来生存」的故事主题。
优点很突出,但 Plus 在体验上也有缺陷。
最大的缺点,就是苹果那个「祖传播放器」。
熟悉 IOS 的用户,对这个只有暂停、播放和前后 15 秒的工具栏并不陌生,这次它被照搬到了 Plus 上。
对早已熟悉了「双击暂停,左划调音量,右滑调亮度」操作的国内网友来说,这个连拖进度条都费劲的界面,肯定会被吐槽。
还有,它也没有自动播放下一集的功能。
△ 过分「简单」的播放器界面
另外还有一个小问题——你没法截屏。
苹果在防盗版方面做的有些「极致」了,无论是 Mac、iPhone 还是 iPad,只要用户尝试截屏,图像就会自动黑掉。
(这也是为什么本章节所有配图都是手机翻拍屏幕的)
对于喜欢收集影视剧名台词的观众来说,这一点就不太友好了……
内容评价:制作精良,但不能说「非常好看」
Plus 的原创内容可能是目前所有流媒体平台中最少的了:首发节目 11 个,原创剧只有 5 个。
去掉儿童科普动画《史努比上太空》(Snoopy in Space)外,真正吸引外界关注的原创剧,是以下 4 部:
《狄金森》(Dickinson),《看见》(See),《为全人类》(For All Mankind)和《早间新闻》(The Morning Show)。
△ 从左至右:《狄金森》《看见》《为全人类》《早间新闻》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早间新闻》。
它是苹果主推的 Plus 头部剧集,也是目前最受观众欢迎的原创剧。IMDb 评分 8.3,豆瓣则有 8.5。
这是一部紧扣美国时下热点的职场剧,展示了一场发生在虚构电视台「UBA」中的丑闻,以及处于这场舆论风暴中心的每个人的状态:
试图保住工作的主播、思考出路的电视网总裁、脾气暴躁的落魄记者、事务缠身不厌其烦的制片人;办公室政治,「Me Too」运动,传统媒体的衰落,互联网的崛起……种种元素杂糅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
之前苹果发布会上被隆重推出的太空题材剧集《为全人类》,原本是我最期待的一部剧。
在开播前,我以为它是有关美国登月的改编科幻剧,上映后才发现,主角并不是美国……
《为全人类》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1969 年,苏联宇航员率先登月。消息传来,全美震惊。NASA 奋起直追,跟随苏联之后也登陆月球。然而没过多久,苏联又送了一名女性上月球,还着手在月球修建军事基地,太空竞赛越来越剑拔弩张……
无论从制作到剧情上,本剧很难不让人联想起亚马逊的《高堡奇人》。
《高堡奇人》帮助亚马逊捧回了艾美奖,所以苹果对《为全人类》也寄予厚望。
可惜事不遂人愿,本剧开画后并未收获太多好评,IMDB 评分 6.7,豆瓣也只给出了7.4 分——全都是四部剧中最低得分。
剧情上,本剧给我的感觉确实有些高开低:主题一直在「NASA 太空竞赛」「内部政治斗争」「女性崛起」之间飘忽不定;墨西哥小女孩戏份的加入也让人不知所云。
苹果这四部剧虽然不乏好评,但半个月下来,没有一部引发了足够的话题效应。
策略定位:不是「小Netflix」,更像是「Apple Prime」
美国主流科技媒体有一个一致的观点,认为,苹果要对标的并非网飞和迪士尼,而是另一个由科技企业转型来做流媒体的巨头——亚马逊。
流媒体平台分为两大类:内容驱动型(content-driven)和服务为本型(service-based),亚马逊和苹果都属于后者。
△ 图片来自:The Verge
这也是我体验了半个月后,对 Plus 的最大感受:它并非一个独立的「小网飞」,而更像是苹果生态圈大局中的一枚棋子。
亚马逊 Prime 部门前任副总裁史蒂文·舒尔(Steven Shure)曾在采访中说,Prime 会员在刚起步时非常艰难,直到推出了音乐和视频服务后,才真正迎来爆发;其中,「Prime Video 是一个巨大的转化器」。
最初的用户因为看好 Prime 会员的「包邮」「折扣」福利而订阅,他们成了 Prime 视频的最初观众,帮助 Prime Video 逐渐壮大;
而当 Prime Video 不断推出优秀原创内容后,慕名而来的观众又成了亚马逊的潜在消费群体。
亚马逊 CEO 贝索斯曾表示,公司内部有数据表明,用户观看的 Prmie 视频越多,他们在亚马逊买东西的次数也会相应增长
苹果想要复制的,可能正是亚马逊这种模式。
这从它的策略中可见一斑:
首发全网最低价 5 美元一个月,还「大酬宾」般给新买设备的用户一年免费名额;将 Plus 与 学生版 Apple Music 同捆销售;
在自己的各个内容平台——新闻,音乐,播客——上大举推销 Plus。
△ Apple Music 中的 Plus 广告
买不买没关系,不买您也过来看一下嘛……
一旦观众群体形成和稳固,苹果就有可能在未来像亚马逊一样,靠一两个「爆款剧集」吸引新用户,最终把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牢牢地粘在自己的生态圈里。
今年夏天,苹果内容部门高级副总裁埃迪·库伊(Eddy Cue)强调,Plus 平台将「更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显然,苹果希望自己这些原创剧每一个都能有新 IP 的潜质,甚至复制 HBO 的「权游神话」。
报道称,苹果已经累计烧掉了 60 亿美元的投入来做内容,《看见》更是开出了单集 1500 万美元的天价制作费。
但就目前来看,他们还「差点意思」……
如果让我来找一个词形容苹果这半个月的表现,我可能会选择:差强人意。
你问我会不会真金白银交钱?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目前的内容还是太少了,特别是苹果采用的还是「周更」模式。我更可能坐等《早间新闻》在几个月后完结,之后充一个月会员一次性刷完。
假如未来苹果能拿出足够精彩的内容,我依然乐于继续订阅;但就目前而言的话,它的服务还不够吸引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