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供销社
记得小时候,那时候的商店只有两种,一种是供销社,一种是百货大楼。
在城郊的地方是供销社,在城里是百货大楼。
那时候的商店有一个划分顾客和掌柜的东西叫柜台。柜台外面是顾客的世界,柜台里面是售货员的空间。顾客的世界很大,售货员的空间很小。
那时候要买东西,让售货员一样样地从货架上拿出来,看好的付钱拿走,不要的又重新摆回货架上。
那时候顾客和售货员不管男女,都一个称呼叫同志。
“同志,我想买个搪瓷盅。”
“同志,搪瓷盅卖完了,下个月才能进货。”
后来的便利店
大概过了十年,新的商店出现了,也是两种,一种是便利店,一种是超市。
跟原来的供销社和百货大楼不同,这两种店的货架都不在柜台后面了,直接摆到了柜台外,而柜台也消失了,收钱的地方直接搬到了门口。
便利店里卖的东西以日常生活用品居多,开的地方跟供销社的位置差不多,也就是街坊邻里的感觉。
超市则取代了过去的百货大楼,但是位置还是差不多,主要开在城里,卖的东西更加琳琅满目,百货大楼过去卖的,它全卖,百货大楼过去不卖的生鲜水果一类的,它还卖。
顾客在店里可以随意挑选,直接把货拿到手里观摩,喜欢的放进篮子里或购物车中,不喜欢的放回原处。
这时候的顾客和售货员的称呼都变了,分性别叫了,男的叫先生,女的叫小姐。再往后为了和旧社会以及风尘女子相区别,男的帅哥,女的叫美女。再往后觉得这样叫都太土了,重新换上新的称呼,男的中年大叔也叫小哥哥,女的广场舞大妈也叫小姐姐。
“小哥哥,这台冰箱是最新款哦!”
“小姐姐,这个颈椎按摩器我们卖得最好哦!”
现在的无人店
再往后过了十多年,新的商店又出现了,这次也是两种,一种是网店,一种是无人店。
网店的商品成了虚拟的东西,都钻进了电脑里或手机中,它再也不分城郊和城里了,借助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都能购物。
网店没有了实体店的货架,所有的货架都在虚拟的店铺里,展示商品全靠文字和图片。
再后来视频出现了,展示方式变成了看视频。
这时候顾客和售货员又不分男女了,都一个称呼叫亲。
“亲,有什么可以帮您?我们现在全场五折还包邮哦!”
“亲,我要1元秒杀!”
网店蓬勃发展,让实体店举步维艰。淘宝还搞出了拍立淘,在实体店拍下商品的照片,立刻就能在网上找到同款。
网店让快递行业爆发了,快递小哥从早上八点送到晚上八点,但货还是送不完,无人机诞生了。
但是依然无法做到全国24小时收货,于是全国建仓的浪潮来了。其实何必建仓呢?全国各地的各种小超市和便利店就是仓库。
与其自己建仓,还不如与这些小超市和便利店合作。这些小店遍布全国各地,根本不需要再去全国各地建仓。顾客下单之后就近配送,时间缩短,配送成本降低。
建仓的钱应该用于任何链接全国各地的小店,让他们更加规范,更加愿意加入互联网,更加服务好就近的居民和村民。
再后来新零售来了,24小时无人店出现了。
店里除了商品,看不到一个售货员,进店刷脸,支付手机,购买商品全靠你的信用值。
现金成了钱包的纪念品,没有了用武之地。
未来的商店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很难想象。但是我们相信,未来的商品一定会用更快捷的方式送到手里。
因为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高效率的社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