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食用油得了多少分?
北京市妇联家庭建设促进会、中国保健协会等单位与雀巢(中国)有限公司“怡养”中老年奶粉联合开展的“社区老年大学——怡养大课堂”已经为广大朋友送去了不少贴心、实用的健康知识,反响热烈。5月份“怡养大课堂”的“营养与健康”专场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为您带来几类食用油的“评分结果”,通过一滴油折射出营养健康的大智慧。
市面上,人们常吃的食用油约有十余种,除了风味不一,他们的最大差别在于脂肪酸的种类和构成比例。每种油脂有何特点,究竟哪种评分更高、更值得推荐呢?
名称:橄榄油、茶籽油 类型:高油酸型
营养评分:★★★★★
优点:橄榄油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食用富含油酸的油,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橄榄油还含抗氧化物——橄榄多酚、角鲨烯和β-谷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茶籽油和橄榄油十分类似,其油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还高,可达80%以上,营养价值、食疗功能两者不分伯仲。而且,相比橄榄油,国产茶籽油性价比更高。
缺点:相对大豆油来说,橄榄油维生素E含量不高。初榨橄榄油还含少量叶绿素,有促进氧化的作用。
食用建议:从保健角度看,淡绿色且散发橄榄清香的高级初榨橄榄油最好用于凉拌或做汤,而一般橄榄油用来炒菜、炖菜,只需控制好温度,不要冒油烟。国产茶籽油炒菜、凉拌都行,购买时优先选择压榨产品。橄榄油掺假现象比较常见,选购时不要贪便宜。
名称: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 类型:均衡型
营养评分:★★★★
优点:花生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类脂肪酸所占比重较平衡,属于均衡型植物油。此类食用油还包括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等。压榨生产的花生油香气浓郁,其中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保存较多,它还含白藜芦醇,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癌、保护肝脏等作用。同类的芝麻油也是香气扑鼻,同时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磷脂、植物固醇等,益于润肤、控制血脂和预防心血管病。
缺点:这类植物油所含油酸不及橄榄油和茶籽油,以花生油为例,油酸含量大概是茶籽油的一半左右。
食用建议:这类植物油耐热性不错,适合一般炒菜,不适宜油炸。花生油分为压榨产品和溶剂浸提产品,前者更香。通过传统压榨法或水代法生产的芝麻油,在香气和营养价值上更好,但芝麻油的香气经不住高温加热,因此最好用于凉拌、蘸料或做汤添加。
名称: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 类型:高亚油酸型
营养评分:★★★
优点:大豆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51.7%、油酸22.4%、亚麻酸6.7%和棕榈酸11.1%,由于亚油酸含量丰富,属于高亚油酸型植物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也属此类。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维生素E,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均有保健作用。
缺点: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所以这类油脂在煎炸或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不利于健康。
食用建议:由于这类植物油怕热,所以适合做炖煮菜肴,日常炒菜也行,但要控制温度,别让油锅冒烟,应热锅凉油。有些大豆油的原料使用目前有争议的转基因大豆,建议购买标注“不含转基因成分”的油脂。
名称:猪油、黄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 类型:饱和型
营养评分:★
优点:猪油中含饱和脂肪酸43.2%、油酸44.2%、亚油酸8.9%,由于饱和脂肪酸占比很高,因此称为饱和型食用油,和它类似的还有黄油、牛油等动物油,以及棕榈油、椰子油、可可油等植物油。由于饱和程度较高,这类油脂的耐热性较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较少,这是最为突出的优点。因此,这类油脂常被用来加工面点、煎炸食品,打造酥脆口感。
缺点:大多动物油脂含较多胆固醇,以猪油为例,平均每百克含胆固醇93毫克,不利于老人、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食用建议:除大运动量人群外,不建议经常食用这类油脂,因为摄入肉类和奶类足以获得充足饱和脂肪酸成分。
看了以上几类食用油的评分,你家的油及格了吗?饮食中最好保证食用油的多样性,但无论食用哪种油脂,所产生热量都一样,都要控制在25克~30克之间,再“健康”的油,食用都需有度。
点滴微孝
“码”上参与
扫二维码关注“雀巢巢养团”官方平台,关注后点击“健康随心”菜单—点击“怡养大课堂”—点击“免费申领”即可免费获取“雀巢健心中老年奶粉鱼油配方”派样装一份。该平台每周将为您推送新鲜的营养资讯;专业临床营养师为您定制营养膳食方案;积分免费兑礼,25种健康好礼等您拿;更有客服12小时在线为您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