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前夕,“最后付款人”还在给购物车添加各种宝贝,“旗舰店”尤其受欢迎。在大众的认知中,“旗舰店”就像是品牌官网,往往是让人放心的选择。然而,你以为的店真的是那家店吗?
同名的“另一个”产品
最近,喜欢看美妆视频的肖飞植入了一个美国色彩流行亮点。在购物网站上搜索后,她惊讶地发现了同名的旗舰店,而且价格实惠,于是想都没想就下了订单。
美国ColourPop官网销售的眼影
POP天猫旗舰店卖的眼影
但是高光后的粉质并没有想象中的细腻。她仔细对比后发现,她原本打算买的并不是美国时尚丽人,而只是另一款同名产品。
当记者询问colourpop天猫旗舰店客服时,对方毫不讳言,称该店为国内品牌直营,产品均为国内生产。营业执照信息显示,该店铺的经营主体为“东莞市卡波贸易有限公司”。
对此,美国公司ColourPop注册了新浪微博,并在其置顶微博和英文官网页面注明该品牌没有淘宝/天猫/京东。COM旗舰店、微信微店、中文官网或国内某线下店,但只能通过英文官网或支付宝小程序购买。
既然两者没有关系,为什么国内公司可以开同名的“旗舰店”?北京郭彪律师事务所主任、资深互联网法律服务律师姚克峰分析,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在中国注册当地商标。“你在美国不拥有这个商标,在中国自然可以拥有。”
那么,只要在尚未进入中国的品牌之前注册当地商标,商家就可以向电商平台提供商标注册证或商标受理通知书,从而自行注册品牌旗舰店。注册的品牌就算想进电商平台,也得换个名字注册。比如知名日本品牌无印良品,如果你直接搜索“无印良品旗舰店”,就会跳出一个国内店铺页面。“你所想”的店铺只能通过添加各种限定词形成“无印良品官方旗舰店”的名称来区分。
“引进来、走出去”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
“旗舰店pk被迫改名但山寨店”“这些旗舰店其实并不是你要找的店”……在某知名生活类App中,不少博主盘点了容易被混淆的旗舰店,并列出了“防雷指南”以警示消费者。
姚克峰介绍,商标注册纠纷在知识产权领域非常普遍。最近律所接了一个案子,某欧洲奢侈品牌被注册了商标,准备维权。“之前我们也成功为客户做了一个撤销商标的案例。商标抢注者大量抢注和囤积商标,最终被认定为恶意抢注。”
这些购物网站上的“山寨”旗舰店,钻了商标注册的空子,但在流程和资质上并不违规,也没有宣称自己是“那个品牌”,不能称为虚假宣传。以目前的政策规定,很难将其关闭。
姚克峰认为,商标注册纠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牌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不足。即使暂时没有进入部分国家和地区市场的计划,也要充分考虑全球商标布局,先做好准备,避免陷入被动。“不仅仅是引进国外品牌。如果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国产品牌‘走出去’也会吃亏。”
只有名称相同,消费者才可能不那么容易混淆。记者对比了几家“山寨”旗舰店,发现其款式和风格与注册品牌销售的产品非常相似。以ColourPop土豆泥单色眼影为例。官网,USA装在一个白色的小圆盒里,面粉表面有蜂窝状压痕。售价6美元(约合人民币38.4元)。POP天猫旗舰店的眼影也叫“土豆泥”,从包装到蜂巢压痕一模一样,价格定在38元,非常精准。
“如果产品的外观、文案功能等等与知名产品非常相似,品牌可以考虑以不正当竞争为由维权,证据相对容易获取。”姚克峰说,但是,如果权利人不维权,那就没有办法,也就是所谓的“不投诉”。
面对“看起来差不多”的情况,消费者可以点击“企业资质”旁边的图标,输入验证码,查看店铺经营者的营业执照信息,从而对店铺实际来自哪里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魏巍
编辑:匡峰
流程:郭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