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快递公司陆续发布2021年半年度财报,市场也能知道行业内充斥了半年价格战的企业处于怎样的生存状态。
(一)高增长:近46%的增长
上半年快递业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快递量493.9亿件,同比增长45.8%;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64.6亿件,同比增长14.9%;异地业务量累计418.4亿件,同比增长52.2%;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10.9亿件,同比增长43.1%。累计实现业务收入4842.1亿元,同比增长26.6%。
得益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更长的促销季的影响下,快递量稳步增长,用户使用快递的频率增加。上半年快递行业日均服务用户6.4亿,人均快件35件,同比增加11件。
快递行业中,异地快递增速最强,扮演着业务助推器的角色。境外快递业务量完成418.4亿件,同比增长52.2%,高于整个快递行业增速6.4个百分点,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84.7%,比2020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对快递业务量整体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2.5%。
同城快递业务占比13.1%,业务收入占比8.1%。与2020年相比,同城快递业务下降3.5个百分点。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占比2.2%,较2020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业务收入占比12.7%。
(2)低收益率:深陷价格战
快递单票收入持续下降,上半年平均单价9.8元,同比下降13.1%。其中,异地快递平均单价下降最快,同比下降17.7%,同城和国际分别下降6.1%和7%,异地平均单价继续低于同城。
快递企业二三线品牌相继消失,头部企业两极分化。快递包裹量和营收增长的同时,净利润也在下降。快递和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为80.8,同比下降3.3,2019年同比下降0.9。
为了提升竞争力,快递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增强运输能力和建设工业园区,重点以资产为发展方向。
(1)收入竞争:顺丰赢
2021年上半年,以顺丰、京东物流、三通一达、百世、德邦为代表的8家快递行业上市公司,收入和包裹投递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顺丰以883.44亿元的营收排名第一,第二名是京东物流,营收484.72亿元。营收增速最高的公司是京东物流,增速为53.70%。
随着京东物流的上市,与顺丰的正面交锋不可避免。顺丰在营收规模上遥遥领先,但增速落后于28.54%的行业平均水平。
一方面原因是顺丰在高价值老化件市场继续保持主导地位,老化件单价较高。另一方面,老化件业务规模见顶,增速放缓,顺丰其他业务无法成为第二个增长点。
其他快递公司收入都在100亿元级别,童渊收入排名第三。从增速来看,童渊和中通以33.7%的增速仅次于京东物流,高于顺丰的增速。
(二)商业竞争:赢在中间
包裹投递方面,除京东物流未公布数据外,7家快递公司公布的包裹量为402.95亿件,占全国总量的81.6%。
其中,中通的货量高达103亿件,占全国包裹量的20.8%。需要注意的是,顺丰也统计快递业务量。
(三)加速赛:童渊获胜
总体来看,各公司的体量都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中通的体量增长率为47.8%,童渊的体量增长率为50.14%,顺丰的体量增长率为40.37%。高增长率得益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为快递公司带来了充足的供给。
(4)单票大战:可及性差
各快递公司虽然收入增加了,但也陷入了利润减少的泥潭。各快递公司扣非净利润或调整后净利润均低于去年同期,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单票收入方面,以中通、大云、童渊、顺丰为例,四家平均单票收入下降9.82%,顺丰从2020年同期的18.39元下降13.32%至15.94元,但仍保持最高单票收入。中通最低跌幅为7.3%,从1.37元跌至1.27元。单票收入的减少最终影响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
中通、童渊和大云是少数几家能在上半年盈利的快递公司。中通调整后净利润20.53亿元,仅比2020年同期微降1.7%,是盈利规模最高的快递企业。童渊扣非净利润5.94亿元,同比下降33.74%。顺丰和京东物流都已扭亏为盈,处于营收增长、公司亏损的状态。
(5)现金流:赢在
在经营性现金流领域,顺丰和中通分列前两位,分别为43.32亿元和24.09亿元。但与2020年同期相比,中通处于正增长状态,增长率为68.5%,顺丰则处于下降趋势,下降率为37.51%。
在投融资方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大的是顺丰的108.92亿元,其次是中通的45.56亿元。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高的是京东物流的203.4亿元,这是由于京东物流的上市融资。融资第二名是顺丰的73.2亿元,同比增长187.73%。顺丰通过吸收投资和借款净流入的方式筹集了大量资金。
上半年快递行业因为价格战而备受社会关注,也造成各公司虽然营收增加,但利润并没有增加,更多的是亏本赚吆喝。
(一)投资者:额外费用
各公司财报发布后不久,中通、童渊等6家快递公司表示将提高派送费,以增加快递员收入。不过,快递价格是否会上涨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企业需要继续采取进一步措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中通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快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赖表示:“用不必要的低价亏损部分或利润换取短期的市场份额增长,既不明智,也不可持续。在目前的中高速发展下,未来2-3年中国快递业很可能实现日均4亿件以上的产量。而生产力和运营效率的优势会让赢家脱颖而出。”
㈡设备投入:自动化
拒绝价格战,如何提高效率,增加利润,各家快递公司给出的答案是技术。随着快递公司业务中自营中转环节的出现,各家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投入资金购买自动化设备。
第二季度,中通表示安装并投入使用了233条小型自动分拣线,并在69个分拨中心安装了128套大型自动设备,而去年同期为105套。中通通过自动配送线处理的件数占已安装中心运营的80%,自动化设备抵消了刚性人工成本增加带来的部分影响。
相信随着自动化的进一步普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直达,未来单票成本会下降空。
顺丰的151个区转运站中有129个已投入全自动分拣设备,比去年底增加了8个。快速网络拥有41个枢纽级中间过渡,79个区域中间过渡中的13个使用自动化设备。
上半年,童渊在转运中心、城市配送中心等完成了140套自动分拣设备。,并尝试推广使用机械臂等设备,意图实现无供袋、无拉袋,提高分拣作业效率,减少对人工的依赖。
大云通过智能设备改造、射频技术升级、柔性分拣等措施,分拣效率提升14%,破损率和损失率持续下降约13.08%。2021年上半年,分拣中心投资达到19.6亿,占总投资规模的50%。
随着转运中心直营化进程的加快,申通正在推进设备更新,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截至2021年6月,申通累计拥有自动分拣设备225套,其中跨带分拣设备147套,较2020年增加17套;摆臂设备78套,比2020年增加2套。
快递企业的发展方向正在从“量”向“质”转变。转运中心自动化设备的创新和应用只是一个方面。在信息系统和数字化运营方面,各企业也在不断扩张,意图推动整个物流环节的互联互通。
正如中通董事长赖在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所说:“如今,快递行业的格局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分化,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量”上,也体现在“质”上,比如整体的运营实力和盈利能力。快递运营的本质和以加盟为主流的模式决定了它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断提升揽收、中转、运输、派件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力,形成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链接;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需要通过网络结构的合理优化和演进,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链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