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又罢工了,你还在担心买到假货吗?事实上,在产品的背后,有一项技术已经悄然开始被用来帮助你“盯紧”产品并追踪其来源>:& gt
作者/柴跃亭(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教授)
整理/编辑记者赵天宇/刘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一年一度的“618”购物节的开幕,各大电商平台再次打响了火热的价格战,想尽各种办法吸引消费者。在buy buy购买成为6月中旬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购物车里的“该商品”是网上的同一商品吗?想买进口产品又怕遇到假货?从无人问津到好评如潮,不知不觉中,区块链科技已经悄然来到电商平台,成为保障商品质量的利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提升,区块链科技未来将全面融入电商行业,有望带来历史性的变革。
◇ ◇ ◇
加速布局
区块链技术“悄然而至”
“正品溯源”、“全链路可控”、“扫码查询”...今年618期间,越来越多的商品开始使用区块链溯源技术。
JD.COM平台,打开搜索页面,输入“溯源”二字,就可以进入“品质溯源馆”,里面有母婴、生鲜、美妆等商品。这里所有的产品都是区块链科技追踪的产品。从生产到质检再到配送,用户收到货物后,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掌握全部信息。
在天猫国际进口超市直营店,很多商品都贴着“正品保障”、“溯源”的标签。进口保税仓交付的这些产品是全链路控制的,提供从采购选品、清关到物流配送的“一站式”服务。
据介绍,菜鸟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了船舶运营与港口之间的数据,建立了基于流程的无纸化交换平台。如果商家提前做好前期通关工作,船只早上就可以靠泊,中午前就可以安排船队来提货,大大节省了人力财力成本。
阿里早在2016年就开始引入区块链,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蚂蚁金服上的支付爱心捐赠平台,这是区块链技术的首次试水。2017年开始,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宣布开放区块链技术,支持进口食品安全和正品溯源。
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区块链领域授权专利数量最多的中国企业,并连续四年位居全球企业区块链专利数量排行榜首位。
JD.COM也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区块链应用的研究。2017年,建立中国安全食品区块链溯源联盟;2019年,区块链白皮书发布,聚焦5大场景、14大领域;企业级区块链服务平台“JD BaaS”全面对外开放,大大降低了打造区块链科技的门槛。
电商巨头竞相布局区块链赛道时,结合自身业务,为区块链科技提供了丰富的落地场景,如商品溯源、便捷支付等。
与往年相比,今年618期间,虽然商家对区块链的促销保持低调,但随着技术的应用,区块链已经悄然来到消费者身边,变得触手可及。
◇ ◇ ◇
痛点突出
电子商务仍然“不完美”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39亿,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13.1%,达到36万亿元,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用户群体的增加,电商平台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甚至成为普遍存在的痛点,使其“不那么完美”。
网购商品往往处于“看得见摸不着”的状态。虽然“假货”的数量大大减少,但“劣质”产品的数量并没有少,实物信息和实物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电商产品无法摆脱“质量参差不齐”的状态。
为了让产品“更好看”,有些商家还会开动脑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找人刷单——你在评论里看到的100条好评中,有80条是商家自己“刷”出来的“成果”。
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也是热门话题之一。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和交易数据在互联网上传播。它们足够安全吗?答案是否定的。前不久,河南某地公布了一份刑事判决书,两名罪犯爬取并窃取了淘宝大量数据。经检方核实,有近12亿之多。
总而言之,无论是支付、信用体系、数据安全、市场零售等问题,现有的电商平台和商业模式都难以解决,单纯依靠监管也是乏力的——全新的科技手段或许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区块链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 ◇ ◇
不仅仅是可追溯性
给行业带来三大变革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中,区块链是金融和支付的专属。但实际上,区块链独有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不变性、可追溯性等技术特性,正是电子商务所需要的。
本质上,区块链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在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性、全程可追溯性、公开透明性、集体维护性等特点。特别是记录链上的历史信息不可篡改,避免了集中式数据库被人为篡改的风险。
因此,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区块链应用主要侧重于商品的溯源,尤其是跨境商品的溯源。对于行业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麻烦。
但这只是区块链应用的一小部分。如果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真的应用到电商平台上,将会给行业带来三个重大的改变,甚至是历史性的改变。
首先,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和智能合约的技术特性,可以记录商家和消费者的所有交易记录和评价。届时,类似水军刷评价、虚假降价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将一去不复返。
▲2019年12月,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取证APP在杭发布,电商交易取证不再困难。
其次,在隐私保护方面,由于区块链技术可以使用户获得交易数据的所有权,消费行为本身可以归消费者所有。这样商家只需要通过用户授权就可以获取用户的隐私数据,充分保证了用户对自己隐私数据的支配权,从而大大降低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此外,“区块链+电商”的创新模式可以利用共识机制解决交易纠纷,有助于改善平台与消费者的关系,进一步降低手续费,在商品防伪验证、物流实时跟踪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 ◇ ◇
打破枷锁
最大的挑战来自平台本身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巨头的广泛参与,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区块链技术改善原有电子商务模式的时机已经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区块链的本质是“去中心化”,这与当前电商平台“集中交易场所”的理念相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成本。未来,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大规模普及、落地和应用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抛开技术因素,或许最大的挑战来自电商平台本身: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无论JD.COM、天猫还是拼多多,其本质都是集中交易场所。Tik Tok、小红书等新兴电商平台也不例外。消费者和供应商的所有数据都在平台里。
尤其是大数据,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已经成为平台营销推广的重要工具,也是彼此竞争的重要武器。有些平台甚至不遗余力地“扼杀大数据”。
2020年3月7日,有网友在微博中爆料称,某电商会员在平台购买商品时,价格高于普通用户。不久后,平台迅速回应称,差价是“信任和专属价格”的问题,不存在“扼杀”大数据的说法。
近年来,此类案件在互联网平台上屡见不鲜。
只要区块链技术被大规模广泛使用,平台方就会失去数据上的优势。以前垄断数据被激活,电商平台的数据会回归供应商和消费者。届时,大数据杀熟之争将自动终止。
所以,不管平台是不是真的“大数据杀熟”,至少在目前的环境下,交出数据所有权的行为是电商平台所不能接受和认可的。
当然,如果区块链科技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也意味着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未来必须进一步出台明确的规定。
虽然很难预测准确的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提高,区块链全面融入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不可阻挡的。它将改变目前的电子商务格局,改变目前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改变现代电子商务在各个平台之间的市场分割,最终给整个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s2/]
欢迎来到朋友圈。
微信官方账号、报纸等转载。
请发电子邮件给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拒绝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的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