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公安部交管局局长李江平对6月1日起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化等公安部新举措进行了详细解答。
李江平介绍,近年来,公安部不断深化“互联网加交通管理”应用,形成了集网页、短信、手机app、语音服务于一体的交通管理信息服务体系。目前,互联网流量用户3.9亿,提供网上办证、事故处理、学习教育等服务26.9亿次。
这项改革的第一步是试点二手车交易登记信息网上传递。2020年,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将办理2481万辆机动车转移登记。其中跨省市转移二手车555.6万辆,占比22.39%。为进一步促进二手车交易行业发展,公安部会同商务部、税务总局推进小型非营运客车二手车交易跨省备案,档案网上传输。对于异地交易的二手车,可直接在现场进行车辆检验登记,无需回登记地检验转出,将“两次登记检验”改为“一次登记检验”,减少两地往返。这一措施将于6月1日起在天津、太原、沈阳、上海等20个城市试点实施。9月1日起,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计划单列市开始实施。2022年将在全国全面实施。
【/s2/】二、交通管理业务实行网上委托。群众不方便现场办理机动车登记、换证、换证等交管业务的,可通过“交管12123”APP委托他人代为办理,无需出具纸质委托书,减少证明材料数量,方便群众即时委托、远程委托、异地委托。
第三,实行机动车抵押信息网上核验。实现公安交管部门、银保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信息联网,简化机动车抵押登记手续。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营业执照、公章统一在全国信息系统保存的,机动车抵押登记时可进行网上核验,提交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无需提交营业执照原件或主合同,降低企业效益。这项措施每年将惠及2200多万抵押贷款业主。
第四,全面推行交强险信息网上核验。目前,公安部已组织天津、内蒙古、江苏等15个省(区、市)开展交强险信息网上查询,3200多万车主享受免交交强险凭证的便利。此次将全面推进公安交管部门与银保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实现全国范围内交管信息的网上核验,让群众无需提交纸质交管证明,进一步减少程序和环节。
第五,试点网上获取交通事故证据材料。在网上查询交通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的基础上,拓展互联网交通事故查询服务。当事人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或事故认定书后,可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交管12123”APP查阅、复制交通事故现场图、调查笔录、鉴定意见等证据材料,实现“现场咨询”向“在线咨询”的拓展,为当事人提供更多查询。6月1日起,在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重庆、四川等6个省(市)实施试点。下半年将选择部分地方扩大试点,2022年在全国全面推广。
公安部交管局副局长刘表示,去年,公安部全面推行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电子化,目前已向3.7亿车主发放了检验合格标志电子证书。今年试点实施电子机动车驾驶证,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电子证照应用的重要举措,也是12项新措施中群众最关心的。[/s2/]公安部决定自2021年6月1日起,在天津、成都、苏州三地试点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化,为驾驶人提供网上“亮证”“明码”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出行。电子驾驶证有三个特点:统一性、实时性、安全性:一是统一性。通过发放“交管12123”APP,全国统一电子驾驶证样式。电子驾驶证与纸质驾驶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是实时性。电子驾驶证由全国公安交通管理电子证照系统生成,动态显示驾驶证状态,方便实时查询、实时出示、实时验证。第三是安全。采用数字签名防伪技术,有效防止篡改和伪造,确保电子驾驶证的真实性、唯一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子驾驶证的应用将实现“三个便利”:一是申请方便。三个试点城市的驾驶员可以登录“交管12123”APP的个人账户,领取电子驾驶证。申请时,驾驶证应在有效期内,并在6个月内提交其电子身份证照片。第二,方便展示。电子驾驶证可以应用于执法管理、公共服务等多个场景。驾驶员可以登录“交管12123”APP,实时查询并出示自己的电子驾驶证,离线时也可以在APP上使用生成的电子驾驶证。第三,使用方便。在办理交管业务、驾驶、租赁车辆等活动中,公安交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可在线核验电子驾驶证。执法检查时,驾驶人出示电子驾驶证的,公安交管部门不再查验纸质驾驶证,通过执法终端在线查询驾驶证信息。驾驶人在办理交通管理业务时,可以出示电子驾驶证办理驾驶管理、处理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等。不需要提交纸质驾驶证,但是如果需要扣留驾驶证,还是需要出示纸质驾驶证。在办理保险、租赁车辆、职业招聘等理赔时,驾驶人可出示电子行驶证,相关单位可在线核实驾驶资格。
三个试点城市发放的电子行驶证全国有效。下一步,我们将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完善支撑体系,拓展应用场景。下半年将选择部分地方扩大试点,2022年在全国全面推广。
(原标题:异地交易二手车可现场查验登记,下月起试点)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林箐
工艺:u010
版权:文字版权归北京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