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赛场上,武大靖率领短道速滑队在混合团体接力赛中为中国代表团夺得本届冬奥会首金,17岁的苏获得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斜坡障碍技巧银牌...冰天雪地里,他们勇往直前,红光满面。
在赛场外,冬奥会场馆及相关设施的数万名建设者和服务人员“助力冬奥会”的故事也格外振奋人心。他们用工人的双手托起了奥运的荣耀和奇迹。不同的轨迹,相同的任务。不一样的“球场”,这些年轻人很辛苦!
我们都在跳台科研上努力创新。
“玉茹玉成,踏雪去找龙!牯岭是今天首钢大平台的玉龙!”2月8日,在本届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跳台比赛结束后,央视解说员对顾爱玲的历史进行了点评。耀眼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冬奥动员日常训练基地先进的配套设施。
走进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研究基地,迎接BIGAIR单板滑雪平台建设者和全的是一阵寒风,让他们“束手无策”。作为基地的建设者之一,为了更好地帮助运动员训练,他们从中铁十六局开始,在这座山上忍受了547个日夜的寒风。由于施工协调等问题,他们已经在山坡上站了近30个小时。“现在,运动员在我们黑科技的帮助下创造了历史。回想起大平台建设过程中下一秒就要累的感觉,我真的觉得很值!”李一鸣说。
BIGAIR单板滑雪平台包括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在夏季跳跃的单板滑雪平台,第一个可以在夏季使用的中级技能平台,第一个可以在冬季两项赛道切换使用的平台(单板滑雪平台和空中级技能项目),这是“三个世界第一”。有了它,中国结束了国家跳台滑雪运动员长期海外集训的历史,其配套的风洞实验室在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成绩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跳台训练速度快,时间只有几秒钟。风洞可以将运动员在做滑行、起跳、飞行时的练习时间延长到10分钟以上,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运动员出国做滑行、起跳、跳跃等动作的训练,每个人在百米跳台一个训练回合只能排队20分钟,真正的跳跃时间只有10多秒。现在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从十几秒变成了十几分钟,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都说了。
为冬奥会构筑重要的交通保障线
把镜头从冬奥场馆转到清华校园隧道,位于清华大学旁边的学院南路下15m处。作为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线的京张高铁进入城市核心区的“最后一公里”,其建设也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比拼。京张高铁通车后,张家口进入北京一小时生活圈。现在,北京市民周末想去张家口滑雪,又到了“追剧”的时候了。
“作为京张高铁唯一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隧道,为了安全穿越诸多风险源,隧道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智能化建设。”所谓盾构施工,来自中国铁建十四局的年轻施工员祖鑫说,“就是用一台前面有刀片的大型盾构机,前面挖,后面挖,边挖边加固。是一种先进的地铁施工方法。”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天佑’盾构机正常推进速度是0.002 km/h,清华校园隧道的设计速度是120 km/h,相差6万倍。在这种速度差下,我们2200多名同事奋战了1096个日夜,终于挖出了6020米跨越北京二环到五环。”祖欣表示,对于冬奥会重要的交通保障线——京张高铁来说,这种速度差是中国速度的体现。
“我老家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标签。是中国铁路起步的地方,是冬奥会重要的交通保障线,是连接京津冀的‘经济大动脉’。”但对祖辛来说,这是一条通往家乡的“路”,他为能够参与建设这样一条通往家乡的铁路而自豪,这体现了“中国速度”!
为运动员拼出“超级幕墙”
“你生来就是一座山,而不是一条小溪。北京冬奥会,金博洋战胜了金博洋!”2月10日,在男子单人滑自由滑比赛中,金博洋创造了本赛季个人最高分,央视解说员不禁感慨。可以说金博洋滑出了他最美好的冬奥记忆。
承担全国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训练和科研任务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冰场”同样美轮美奂。它之所以被称为“冰坛”,是因为它的外观与在冰上滑冰留下的“冰痕”非常相似。“晚上,灯光亮起,方圆的组合形状,像溜冰场上冰痕一样的立面,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整体设计...一系列元素让这个会场格外引人注目。”中建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项目机电经理刘亚飞说。
“这一次,我们为运动员拼出了这么漂亮的‘超级幕墙’,也拼出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新高度。我对未来的建筑生涯有更大的愿景。”刘亚飞说起建“冰坛”的感受时,眼里满是自豪。
“场馆整个幕墙的立面大小不一,非常复杂。事实上,在你看到的冰痕和双曲面形状下,有10多种幕墙系统设计。”在介绍幕墙时,刘亚飞说,“为了裁剪出这套幕墙‘汉服’,我们需要逐一设计每块铝板的形状、角度、面积、大小、曲率数据,一一编号,然后找厂家一一定制安装,最后像拼图一样重新组装拼接成一个整体。”
“谭冰”幕墙工程包括外立面和内庭院两部分。幕墙形状复杂,大小多变。幕墙系统由3800多块玻璃和6500多块铝板组成,其中异形铝板占总铝板的三分之一以上,双曲面铝板和玻璃也占1400多块。为保证幕墙的装饰效果,本工程采用三维造型排版加工制作铝板,满足安装精度要求。经过多次技术探讨和施工试验,终于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美丽的‘冰痕’效果。”他说。
在刘亚飞眼里,这些冰上运动员不仅是为国争光的重任承担者,更是从小离开父母,日复一日在繁重训练中度过的年轻人。在“冰场”建筑中,让大家在“醒目”的环境中训练,也可以帮助运动员缓解训练压力,调节情绪。“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想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项目,为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他说。
把温暖传递给每一位乘客。
从北京西北六环沿邢燕高速公路出发,40分钟可到达延庆赛区,两小时可到达张家口赛区。田晓芳是邢燕高速公路的收费员:“这是你的车票,祝你一路平安。”这种情况下,她每天都会说几百遍。收费员是一个普通的岗位。在一个不足3平方米的摊位里,她面对数百辆过往的汽车,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接受了两个多月的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帮助行动不便的乘客,如何为外国朋友提供高效的查询服务,如何缩短与乘客的“距离”。目前,邢高速公路一线收费员可以用日常英语和手语流利交流。“现在,大家都开玩笑说我是英语说得最好的收费员。”田晓芳笑着说。
春节期间,喜庆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当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时候,他们依然坐在收费站,看着车辆有条不紊的驶过,作为“冬奥安保后备军”的一员,向游客传递着温暖。
中国的力量是什么?赛场上不仅有青年运动员争金夺银,更有幕后青年场馆建设者只争朝夕的努力和青年服务人员的无私奉献。如今的“双奥运城市”,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国青年奋斗向上的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