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觉中国
文|音乐导报,作者|春,编辑|范志辉
泛音乐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共同创作作品进入音乐圈。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很多生活在ACG(卡通、漫画、游戏)世界的Z世代音乐人和其他人一样,在特殊的日子里,互相约好“出粮”,创作了很多粉丝歌曲。
他们用无数的节日粉丝歌来表达对王者荣耀、霍格沃茨学生、188男团(所有角色均出自网络小说作家水千成的作品)等二次元角色的喜爱,以此来赋予这些特殊的日期仪式感。
2022年春节期间发布的共同创作歌曲
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很多独立音乐人作品的呈现形式,更是日常情感表达、人际交往和生活记录的一种方式。
那么,与大量人群的音乐共创,到底是回归音乐本质,还是盲目追求一时的流量和流行?对于音乐创作和行业本身,网络多人创作音乐意味着什么?
请一个宋立科吃顿饭,一切都可以是一首歌。
事实上,不仅仅是各大节日,二次元,任何能激起内心热情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线上独立音乐人共同创作的动力。
“语文和高考歌曲”、“考研歌曲”也是网络音乐创作热情的主题。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歌曲鼓励各类考生努力,祝他们“上岸”成功。景点,传统节气,四季花草,琴棋书画,历代诗人,中华美食,热播剧粉丝...各种肉眼可见的人性优雅,都会被创作者写出来,唱出来。
比如去年的电视剧《觉醒时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让很多Z世代感受到了同龄人的跨世纪激情。受此启发,《觉醒的年龄组画像范松》成为很多人“约会”的热门内容。
高考歌单和觉醒年龄组肖像粉丝歌单
根据音乐第一观察,自互联网普及以来,虽然网络音乐创作的合作形式已经诞生多年,但随着网络一代的成长,已经成为年轻人参与音乐创作的重要形式。
网上创作音乐,从字面上看,就是大部分人在词、歌、唱的环节上创作的网络音乐。这种自发的兴趣创作形式与一般的独立创作和商业创作有很大不同。
多人共同创作的歌曲,尤其是最近发行的人物歌曲如《天生荣耀》(53个角色)、《在一起十年》(24个角色),往往可以通过多人参与和表达的方式,挖掘出人物和主题的不同方面。
最近发布的团体肖像歌曲
在很多角色歌曲的一些共创项目中,作词人、词曲人、歌手加起来甚至超过100人。这也导致平台发的新歌提醒“99+”收到一次,开场可能都是同一首歌。
如《百战成诗》,邀请古风圈近半歌手,由中英日百余名歌手组成,以通俗、说唱、剧场的方式呈现王者荣耀百名英雄。这首歌也是《王者荣耀》游戏五月五日黑色盛典100位英雄的官方致敬曲。它于2020年5月2日上线,并很快成为一个惊人的爆炸。
但更多情况下,这种多人合唱是创作不出歌曲的。原因,用现在的热评来形容,就是“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没有下文。
具体来说,这些歌曲要么描述了太多的具体情况,要么使用了太多独特的词语,要么只是表达了热情而没有创新,外人很少会有兴趣去点击,很难产生共鸣。所以,虽然有些作品由于粉丝粘性,在各自的圈子里有很高的熟悉度,很多歌曲的评论数可以达到“999+”,但大部分都没有很高的人气。
一些歌曲由数百人演唱
这些人创作的歌曲带有兴趣群体的社群性质,合作者通常出现在同一个或相似的音乐圈。对共同的或相互的音乐作品进行“评赞”(播放、评论、赞),是默许的音乐社交内容。音乐创作和社会互动是同时发生的,而参与创作的独立音乐人是建立在情感分享的基础上的,他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与商业音乐创作相比,他们的音乐共创并非出于(或主要是出于)盈利意图,更多的是为了有趣的话题而“扎堆”。大部分都是无偿或者微赔,甚至有时候创作成员为了完成作品会分摊相关制作费用。
在微博里创作一首关于音乐的歌。
简单来说,他们的音乐创作更像是“产销一体化”、“粮食生产”和为爱消费。对于很多创作者来说,这个过程是物质消耗而不是利润,“取悦自己”比精神上“取悦人”更多。
要爱发电,为什么这些年轻人热衷于音乐共创?
数据显示,网易云音乐和腾讯音乐的独立音乐人数量均超过30万,这些音乐人的原创作品增长了近100万,在音乐平台上的播放量中占了很大比例。
这一串数据的背后,是音乐产业的下沉和制作发行门槛的降低。虽然很多音乐人没有系统的专业学习背景,但取之不尽的在线学习资源和推荐的音乐创作软件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技能支持。
00后的万宇2020年考上了某985高校的工科专业。高考结束后,暑假从学习编曲开始,相关知识基本来自哔哩哔哩教程。大一的时候,他整理的一首古风歌曲的投稿《洛天依》被采用,很快这首歌的评论数就达到了999+...尽管他的学习很紧张,但他的创作每次都很有效率,他觉得兼顾学习和创作并不难,许多改编音乐的想法都是在吃饭时想出来的...
入圈7年,非音乐专业,热爱唱歌。在音乐版权管理还不够规范的阶段,他曾经在虾米音乐发布过一首热播剧的主题曲翻唱,点击量超过了原曲。在版权方要求撤下翻唱版后,小L开始从各个网站搜集资源,自学编曲。目前他的原创歌曲近200首,流行歌曲超400万首,收藏过万。
像和小L这样通过网络自学创作作品的独立音乐人不计其数。他们从被关注和被称赞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偶尔还会获得经济利益,但这种利益远非通过音乐谋生。
据网易音乐人《中国音乐人生存状态报告(2020)》显示,“独立音乐人群体中,学生占66%,全职或兼职过的分别为11%和23%。”参与网络音乐共创的音乐人很多都不是全职,很多都是学生群体。
很多独立音乐人的二次创作和三次工作、学习、生活互不干扰。微信这样的熟人社交平台不适合二次交流。他们会带上圈名“马甲”在陌生人的社交平台(比如微博)上进行创意传播。据了解,微博也是线上音著协招募新人才和合作伙伴的重要平台,平台松散的人际关系通过Z世代聚集的QQ群得到加强。
目前独立音乐人参与歌曲创作的难度类似于金字塔结构,是因为创作岗位的供需差异和对技能、设备要求的不同。
独立音乐人参与音乐创作难度图
虽然优秀的词作品还是很受欢迎的,毕竟每个人都可以用文字表达自己。词作在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很多词作成堆的作品都无法翻译成旋律的表达。虽然歌手是一首歌曲风格的最终呈现者,但出于数量的原因,也列在第二层;一首歌好不好主要看作曲,工作量在中层。
第二顶层是后期制作和编曲,通常属于独立音乐人创作的收费项目(收费是一次性买断,没有歌曲版权),后期设备投入对年轻人有准入门槛;改编音乐需要大量的工作和时间。
金字塔的顶端是一台擅长作曲和唱歌的“一体机”。毕竟他们可以随着音乐“独立行走”。
哔哩哔哩的歌词和歌曲等“一体化”作品。
为了参与音乐作品的共同创作,按照难易程度分为翻唱、填词、原唱。
授权封面不仅相对简单容易吸粉,而且有利于原著的传播;歌词改写是原创版权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很多非商业广播剧主题曲都使用歌曲。有些音著协也很宽容,会直接在微博或音乐平台挂出可以授权使用的音乐伴奏;网易云上有很多歌曲是可以授权填写的,有些歌单上的歌曲多达千首。
网易云音乐开放两个授权歌单。
原创歌曲的技巧要求高于翻唱和填充。多人对联和多人合唱要做到风格和谐,层次合理,这对歌曲策划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分工得当的话,作品会有独特惊艳的效果,否则就是一塌糊涂。
播放一百多万的广播剧,填歌。
但就像这样,在不同环节、不同工种的音乐爱好者的参与下,这些年轻人自认为热爱发电,让音乐一起自然发生,留下了很多好的作品,让创作群体成长。
用“弦歌”来“描绘中国的胸怀”,而“越国之君”则是工业之源。
因为参与线上共创作品的人多,通常在发行之初就聚集了较多的人气,创作参与者和音乐社交好友也会互相赞评,不同创作者的粉丝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分享和转移。
一个作品一夜之间增加几百条评论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些评论都给创作者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满意度,但在线共创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最明显的就是歌曲的共同创作人音乐能力不同,音乐设备不同,这类作品的词、歌、曲大多还处于野蛮生长期。合作者多的时候,难免会有一定的“拉倒”环节。
同时,由于作品的创作与音乐的社交密切相关,即使是平庸的作品也会有来自圈子的音乐的评论内容和数量。
不同于那种引起共鸣的“小作文”评论,纯社会评论不够专业客观。在一些歌曲的数百条评论中,“吹爆所有成员”“所有成员yyds”“某某卡”是常见内容,但因为圈子里的社会压力,批评性评论很难在歌曲下的评论区发表。也有圈内独立音乐人觉得,过度追求IP和创作者阵容来创作音乐,已经变成了对热点和流量的盲目追求,背离了音乐的初衷。
在怀疑中成长,在尝试中体验,在坚持中承载热情,直到真正绽放光芒,这可能是所有青年文化的命运。虽然网络共创歌曲发展中的不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批评和质疑,但在爱生成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创作感知和创作技巧也在悄然提升,甚至产生了无限的可能性。
Z世代作为独立音乐的主力军,其实很多人都是通过参与线上共创歌曲开始加入这个圈子的。今天的很多知名音乐人最初都是被同行引入“圈子”的,他们的参与只是采取了演唱或写一小段、一句话或只是一首歌的非主体部分的和声的形式。有些“圈子”活动可能与音乐没有直接关系,但多年后第一次听到全集的激动心情依然记忆犹新。
比如歌词《易哲莲小醉清酒》(圈名,以下简称“易哲”,1997年出生于微博资讯),她的圈作是2019年至2020年网络大热剧《《陈情令》吴忠伟仙》的歌词。
在此之前,至少从2016年开始,她已经在多个音乐平台独立发布了数十首粉丝作品,其中不乏对联和合唱。当年参与对联的作词人、歌手,如今已有数十万粉丝,成为专业音乐人。
2016-2017年《易哲莲小醉清酒》部分作品
继《所有为爱而唱的歌》之后,易哲创作了许多商业和非商业歌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商业广播剧《你生病了吗》的OST歌曲
这部剧的主题曲和剧集配置堪称豪华。目前官方两集共20集,主题曲和主题曲共15集(第一季7首主题曲,第二季8集),其中不乏优秀之作。易到大方地展示了她从剧情中获得的灵感。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这是一场听觉盛宴...有粉丝开玩笑说,“好玩啊,干脆一口气把粉丝歌唱完。”
播剧《你病了吗》两季OST音乐,这是很容易使即使喝醉的清酒。
从作品本身来看,他们的作品贴近当下年轻人的兴趣和口味,并且随着音乐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共同创作的类型也越来越多。
除了传统的词、歌、唱、后期,宋画师(为特定音乐作画的画师)、PV画师(歌曲视频作品的制作人)、题字画师(为歌曲写标题或歌词的人)、画师(设计歌曲海报的人)、旁白CV(戏剧歌曲中的对话人)等工种可能与音乐没有直接关系,但更为丰富、生动、形象。
就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产销一体化”最多的网络音乐共创作品“取悦自己”的价值远大于“取悦人”,很难走出圈子。但毫无疑问,创作者用“弦歌”来“抒情”的热情,无疑是音乐产业繁荣的源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