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本
——第二次以县促就业创业典型宣传
[阅读提示]
睢县劳动就业管理局自实施“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创业服务,落实补贴政策,强化示范带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不断优化返乡创业环境,带动更多人返乡创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弘扬“韩翔”今天,本报介绍睢县返乡创业典型4人,为读者奉上晚餐。
养鸡致富新歌
——记睢县中东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吴,《随州论坛》特约记者何小欢、盛欣怡。
明亮的眼睛显示精明和坚持,微笑的脸充满豁达和宽宏大量,黝黑的皮肤显示简单和勤奋...这是记者对睢县殷店镇养鸡户王洪钟的第一印象。
2016年,王洪钟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在睢县劳动就业局和殷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合作社成员走上了“产业融合、利益共享、资源利用、变废为宝”的科学发展道路,成立了睢县中东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股东15人,总占地面积300亩,厂房14682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建成30万只蛋鸡养殖场、50亩水产养殖和有机肥厂、饲料加工厂。2020年,合作社年产鸡蛋3200多吨,销售淘汰蛋鸡20万只,生产有机肥5100吨,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
54岁的王洪钟,殷店镇钓鱼台村人,当过基层干部和辅警,后辞职经商,事业有成。
2015年底,王洪钟回到家乡创业。他在多次调研中发现,家乡的畜禽养殖是以过去传统的散养和小棚小围栏养殖为主,没有像样的规模养殖场。而且污染大,人工成本高,利润空小,疫情风险大。经过认真细致的论证,王洪钟决定建设一个现代化规模的农场。
规模化养殖投资大,技术参数高,用工量大,管理难度大,王洪钟压力很大。面对各种困难,王洪钟没有退缩。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发动农民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br/】2016年春节后,王洪钟邀请钓鱼台村13组7名股东,以合作社形式建设现代化蛋鸡规模养殖场。经过近半年的建设,湖北省严格按照蛋鸡“124”模式建设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初具规模。当年7月,睢县中东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合作社实行“共管、合作、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发展理念,采用“合作社加农户”的生产模式。他们为周边村庄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不仅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也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中东农场设备先进,全电脑控制。它与实力雄厚的郑达集团签署了技术合作,其新鲜鸡蛋销往中国各大超市。鸡粪全部用传送带运到专用粪车,直接运到八公里外的2000亩油桃基地,作为有机肥施用。2018年初,合作社建成了生物有机肥厂,建筑面积980平方米,购置了2个粪便发酵罐,满足30万只蛋鸡的粪便处理。同时将生物肥低价卖给村民种植果树,调节土壤酸碱度比例,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优质率。
通过养鸡,王洪钟变富了,但是当他富起来的时候,他没有忘记他的父母。2019年,鉴于贫困家庭儿童上学困难,王洪钟捐赠12600元资助21名贫困学生。积极扶贫,常年为15户困难家庭提供就业岗位,被县人社局授予“就业扶贫车间”;钓鱼台村经济比较落后,王洪钟给村里捐了十几万,解决了村里办公条件落后,村民出行困难等问题。
敲开村民幸福之门
——记湖北天坡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绍银
吴、随州论坛特约记者何小欢、盛欣怡。
盛夏时节,记者在睢县小林镇田坡村看到,一望无际的碧波在桃林中翻滚,宽敞干净的水泥路向前延伸,村民们活跃在文化广场休闲健身...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村民们说:“田坡村能有今天的变化,多亏了张老师。”
村民们提到的章宗,是湖北天坡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绍银
张绍银,44岁,小林镇天坡村人。90年代末,张绍银走出校门,带着梦想和父母攒下的一点生活费,独自外出打工。凭着农村孩子吃苦耐劳的毅力和谦虚好学的韧劲,经过几年的奋斗,一定会有成功的事业。
2005年,张绍银集资300多万,在河南开封开办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他恪守“以诚信赢得客户,以诚信赢得市场”的理念,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张绍银逢年过节回老家,看到家乡父老乡亲和贫瘠的田地,总觉得应该为家乡父老乡亲做点什么。
随着时代的进步,追求自然的田园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看到农村创业的好机会,张绍银决定回老家发展。
“回老家创业,其实是一个很棒的决定。我有稳定的职业,但回老家意味着重新开始。”张绍银还记得,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时,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在张绍银的耐心劝说下,他终于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2016年初,在随县劳动就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成立了湖北田坡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聘请省市规划设计院专家,按照乡村振兴的愿景,对田坡村进行整体规划,打造集生态、绿色、休闲于一体的现代村落,全力推进田坡美丽乡村建设。
“家乡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回馈乡亲一直是我的志向。”张绍银说。
为建设美丽乡村,张绍银计划投资1.2亿元,累计投入8600多万元,流转土地5000多亩,建设集林果种植、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目前,经过精心建设,一个绿色生态新村已初具规模,3000多亩黄桃树枝繁叶茂。
走进公司的罐头生产车间,一瓶瓶罐头在流水线上自动流转。随着“咔嚓,咔嚓”的声音,罐头食品穿上“外衣”,贴上标签,装进箱子,入库...【/br/】2018年春,张绍银投资3000万元,建成占地15000平方米的水果罐头加工厂。每年可加工黄桃、橙子4000吨,创利税2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黄桃6万亩,加工车间可容纳劳动力200人,带动120多户贫困户致富。
据介绍,湖北天珀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罐头加工厂主要生产黄桃罐头、橙子罐头、冬瓜绒罐头、果汁罐头。今年上半年,公司已与山西、河北、辽宁等地客户签订销售订单5000多万元,年产值超亿元。他还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型服务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清澈的水和郁郁葱葱的山是无价的财富,保护生态是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瞄准了乡村旅游。打造以家乡休闲为基地、以乡村文创为亮点、以养生度假为重点的星级乡村旅游综合体,增加一个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看得见乡愁、看得安心的精品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张绍银说。
不要忘记你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实现你的最终目标。张绍银建设美丽乡村的举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公司将继续装扮天坡,壮大天坡,把天坡打造成全县新名片,名扬荆楚!”面对未来,张绍银信心满满。
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书写美好生活
——记慈云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民
随州论坛特约记者吴盛欣怡何小欢
她直面生活,选择下岗后自立门户;她勇于拼搏,创办了休闲度假基地,找到了致富之路;她开拓创新,不忘回馈社会,用真情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她就是睢县淮河镇慈云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民。
王兴民曾经是一名下岗女工。下岗后,她在乡镇从事餐饮服务业,被当地政府和税务部门评为“优秀民营企业”、“纳税大户”。在随州市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经营古乐酒店,成立车百汇一站式汽车服务中心。期间安置员工80余人,其中女性岗位60人,年上缴税收达80余万元。
2016年,在全国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之际,王兴民在睢县劳动就业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淮河镇龙泉村成立了慈云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慈云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集“生态、宜居、休闲、美食、共荣”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体验基地。公司投资1000万元,流转土地500多亩。公司以蓝莓观光园为依托,采取“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种植猕猴桃、大枣、香梨、红桃、樱桃等。
王兴民大胆解放思想,积极开拓创新,依托西游记,经营慈云居酒楼、B&B木屋,游客络绎不绝。在内部管理上,她非常重视员工能力素质的培养,要么走出去,要么请讲师进来,不定期为员工提供免费学习培训的机会,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为本村及周边20名适龄女性提供工作岗位,服务员固定工资每月2000元以上,贫困户平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劳动报酬合计40万元以上。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王兴民以“田园综合体”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按照生产、产业、管理、生态、服务、运营六大体系建设慈云居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特色小镇建设的靓丽名片。如今,慈云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成为睢县淮河镇乡村振兴的典范。
公司发展壮大后,王兴民对社会回报了更多的爱。在企业,她努力改善员工生活条件,照顾困难员工,奖励有贡献的员工;在生意上,她诚实、公正、讲道理;在基地的劳动生产中,她给予困难户公平的报酬和更多的人文关怀,改善他们的劳动强度和条件;在社会上,她遵守社会公德,弘扬家庭美德,引领新文明,努力构建和谐;作为一名党员,她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意识,关心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为政府分忧,为他人排忧解难...不劳无获。王兴民以自强不息的不懈努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2年被授予睢县“十大经济女性”荣誉称号;2018年11月,当选湖北省第十二届妇女代表,同时当选湖北省妇联第十二届执委。2021年3月,被评为“全国巾帼标兵”,旗下慈云居被列为湖北省返乡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湖北省作家协会创作基地、睢县农村实用人才“双创双带”示范基地、睢县就业扶贫基地。2020年被评为湖北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多次作为市县观察点,接待国家安排的14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参观考察。
“艾”在家乡的土地上
——记湖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任
吴随州论坛特约记者何小欢盛欣怡。
7月19日,记者走进位于睢县新街镇的湖北袁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见证了绿色与大地的融合。微风习习,一望无际的艾叶纷纷飞舞,像一波又一波的浪花在绿海中飞舞,散发出阵阵清香。
“艾叶作为菊科蒿属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公司借助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艾草种植,不断完善产业链,让村民从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都受益。小艾成了村民致富的‘金枝玉叶’。”湖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告诉记者。
任出生于睢县新街镇水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贫困,1999年高中毕业后,他到浙江省温岭市正天集团工作。经过努力,任用6年时间从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干到了集团汽车部的负责人。
事业有成的任一直想着家乡的发展,带领老乡共同致富的想法越来越强烈。2016年春节,任回了老家。当他得知村里大部分土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时,心情无比沉重。他决定在土地上做文章,带领村民一起走上富裕之路。经过反复考察,他认定艾草种植是村民快速致富的好产业。
2017年春,在随县劳动就业局、新街镇党委、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任流转了水寨村500多亩土地,注册资金880万元,成立了湖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厂房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的艾草加工厂。任是一家专业从事艾草种植、种苗培育、种植技术研发和国内外贸易的高科技农业公司。
为了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公司引进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建成了全自动艾绒提升车间、曹精油提炼车间和成品包装车间。
神农尝百草,艾草为先。“公司种植的艾草香气浓郁,叶厚而肥,绒毛多而长,出绒率和出油率高。”任对记者说。
走进公司大门,一股淡淡的艾草香味扑面而来,艾草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艾草产品备受青睐,产品供不应求。”任介绍,公司已开发出艾条、艾条、艾绒、艾精油、艾条浴包等20多种产品。,从保健到日常使用,而且范围日益延伸。
艾蒿投资少,见效快,管理好,储存方便,市场需求大。一旦种植,经济寿命可达50年,亩产500斤,年收入可达4000元。目前,公司已投资1200万元,流转周边土地500余亩,为31名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62户困难户发展艾草种植,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艾草正逐渐成为保健品市场的一座灯塔。任介绍,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进一步拓展了艾草深加工产品的种类,从过去销售艾草成品,发展到以制作艾草半成品和提炼新鲜草油为主,深加工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认可。
今年端午节期间,袁弘公司的艾草产品订单持续上升,工厂也满负荷增产。曹精油日产量可达40公斤,艾草日产量也可达5至6吨,对艾草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任说,不仅草果精油有市场前景,提取精油后的废弃物也是很好的饲料,广泛应用于特色养殖。公司将继续扩大艾草种植规模,提高产能,力争实现新突破,带领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