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SK,用力帆,不花信”,在一个有刷榜的QQ群里,这样的刷榜俚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占满整个窗口。SK的意思是“测试客户”,力帆的意思是“佣金(黄金)返还”,意思是不允许花坛和信用卡。其实这个黑话是商家发布刷单任务吸引刷单者的招聘帖。
杜南记者联系了群里的多个商家,对方都发来了一个所谓“试用”网站的链接。点击后可以看到某个产品的申请页面。这些试用网站发布的试用产品多为价值不高的小商品,多以“0元购”为名,称用户注册后可免费试用,点击相应商品下的应用,试用后无需退货。
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便宜的事吗?一位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这些试用网站根本就是刷单平台,收到样品的前提是完成“做单”的任务,也就是刷单。按照这位人士的说法,开票是为了伪装真实的交易,需要有真实的采购账户、交易流水、物流信息,这些都是很好处理的,而物流信息通常是通过采购订单号或者“空包”生成的。但随着电商平台严厉打击刷单,验货制度越来越严格。针对计费的需求,出现了一条名为试用实则计费的产业链。
为了验证这些平台的猫腻,南都记者选择了两家试用网站进行暗访。
记者实测:试用削皮刀,却帮保温杯刷了单在“123××××时永”平台上,发布了一批试用产品。记者发现,不同的产品对应不同的电商平台,打开试用页面就能找到“搜索”、“密码”、“收藏”、“追加购买”、“货比三家”、“抄底”等字样。
注册后,记者被拉进了该平台的运营群。群里的教程显示,用户需要绑定电商平台的账号才能申请试用。记者了解到,为了应付电商平台的审核,一些商家会对刷账号提出要求,比如不能是“新号”、“减号”,甚至对账号年龄、账号注册性别等都有相关要求。
记者随机申请了几款商品的试用,部分商品通过了商家的审核,完成任务后即可领取样品。任务怎么做?根据平台页面提示,需要找到某电商平台上发布试用商家的店铺,完成收藏、购买、与客服聊天等一系列操作。通过按照商家的要求模拟真实购买过程,最终下单,并且生成的订单号也要填写在试用网站中。
记者发现,大部分试用平台的刷货套路有两种:一种是“拍a送a”,即拍什么送什么,试用产品和刷的货一样;一种是“拍A送B”,即样品和刷的产品不一样。刷卡时,商品A是在电商平台购买的,但商家会把样品b寄给你,这两种情况都需要“试客”先行付款,确认收货并给商家好评后才能返还金额,并可获得一定的奖励提成。
记者在“123××××时永”成功申请了一把削皮刀。根据页面上的说明,需要刷卡的是某电商平台某店铺的保温杯产品。店铺是个人店铺,粉丝超过100人。记者按要求完成流程后下单。第二天,货物送到了。物流信息显示,货物的实际发货地点是浙江义乌,而不是电商平台上显示的浙江金华。11月8日,记者收到包裹。打开后,他发现这是一把样品的剥皮刀,而不是他订购的保温杯。也就是说,这就是“拍A送B”的刷单套路。记者确实收到了样品,但最终增加销量的不是水果刀,而是商家想刷的保温杯。
记者在“123××××时永”拿到了样品的削皮刀,最终增加了一个保温杯的销量。
下单后,记者需要在平台上完成好评并提交所谓的“试用报告”来返还之前支付的金额,还可以额外获得100分。根据平台指引,积分可以兑换成话费或现金,兑换比例为100积分兑换0.95元。在一个运营群里,有平台工作人员称新用户完成第一笔奖励8元,老用户累计5笔奖励5元,也有用户称已领取奖励。
另一个试用平台“测试者×××”号称通过免费试用活动帮助商家打开知名度。但记者实际发现,该平台也有“拍A送B”的刷单套路。
记者浏览发现,“试客×××”平台提供手套、保鲜袋、洗碗布等低价日用品。记者在平台app上申请海绵抹布试用机会,看不到内容的产品详情页面突然变成了“试用详情”。记者被要求进入某电商平台,搜索定制的门牌号,按要求下单付款,然后将订单号粘贴到“测试者×××”平台的订单列表中,平台核实后会返还付款金额。
记者申请海绵布,却被要求购买单个门号产品。
试用页面特别要求,禁止在电商平台提及“试用客户××”和“免费试用”。某电商平台完成下单任务后,记者并未收到门牌号,而是在平台上试用海绵抹布。在平台客服的QQ交流群中,记者注意到,不少“试客”成员在群里交流试用的经历,有成员表示遇到过“拿一袋沙子换睡衣”“拿了个烂东西”的商家。
“试用”网站如何营利?商家发布刷单活动需交钱这种试用网站怎么赚钱?杜南暗访调查了一家名为“51凌拉”的网络刷单平台。com”,而它的型号是一模一样的。据该公司前内部人员介绍,网站通过为商家账单提供运营服务收取费用,同时从商家奖励的佣金中抽水获利。因为商家通过平台赚钱刷手,平台掌握的现金流是可观的。据披露,“51凌拉”背后的公司。com”规模不大,近50人,每个月净利润最高能达到两三百万元。
“123××××时永”的网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商家的相关服务,表示商家VIP 3888元,均价3000元,“免费发布试用活动,一年店铺运营服务,运营信息包”“试客×××”平台也向入驻商家收取服务费。收费标准分几个级别,VIP级别998元/年,单个活动推广费另算。
但记者在试用平台的运营群看到,有商家表示,“会查,很严格,我之前的销售都删了。”有网店店主告诉南都记者,一些电商平台对刷单行为特别严厉。如果发现商家的异常订单超过一定数量,就会被重罚,而刷单其实弊大于利。
南都曾起底的刷单平台被查律师:刷单炒信涉嫌违法2018年5月,杜南用刷单平台“51凌拉。com”。2020年4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通报,广州海珠警方依法查处涉嫌非法经营的广州凌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1凌啦网”网站注册运营公司),对该公司实际控制人蒋等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刑事拘留措施,冻结相关涉案资金。根据通报,海珠警方初步核实该公司使用其注册的“51凌拉。com”网站吸引电子商务注册会员和个人付费,并通过其网站发布或接受“刷单炒信”任务——在购物网站进行虚假交易、给予虚假好评以获取利润,涉嫌非法经营罪。
“根据有关主管部门的调查,网络刷单行为呈现出组织化、职业化、规模化、跨地域的特点。”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刚在接受杜南记者采访时认为,无论是《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还是《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明确将刷单行为界定为违法行为,并规定了具体的处罚措施。如果存在刷单行为,无论是自己进行的,还是在他人引导下进行的,都涉嫌违法。
邓刚表示,虽然有些平台以试用的名义为商家开展营销活动,但如果商家的商品试用活动信息不透明,实际试用商品和提供商品及服务的实际主体与声称的主体不一致,或者其他虚假信息诱导消费者使用商品或下单,则可能涉嫌存在刷单行为。
邓刚认为,虽然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刷单行为成本低,但往往给商家带来高额利润。况且它具有隐蔽性和可再生性,很难从源头上彻底根除刷单行为。“我们预计,随着互联网运营市场监管体系和‘刷单’惩戒机制的完善,刷单违法成本的提高,以及商业诚信经营意识的增强,刷单行为将得到进一步有效控制。”
撰稿:杜南透视栏目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