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花呗解冻电话(见到请立刻报警)

还有一周时间。

2021年即将结束。

在年底

人们正在努力工作。

向工作目标发起了最后的冲刺。

此刻

一些不法分子竟然披上了“羊皮”

还冲上去“表演”

前不久的一天中午,深圳的梁女士一家吃完午饭,正准备美美地睡个午觉。突然,敲门声打破了寂静。

梁女士打开门,看到一个拿着工具包的小伙子站在门口。

男子礼貌地向梁女士介绍:“您好,我是电网员,我是来给您免费安装防盗装置的。”

梁女士上下打量着那个男人:中等身材,穿着整洁,彬彬有礼,脖子上挂着工作证。他看起来真的像个网格人。

梁女士没有起疑,让那个人进去了。

男子擦拭了门内壁上方的灰尘后,开始安装防盗报警器。

"你的防盗报警器,楼上的住户安装了吗?"梁女士问。

“都是装的。我在楼上安装了一上午。你不知道!”男子一边安装一边回答梁女士的问题。

整个安装过程不到5分钟,门上安装了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防盗报警器。

男士防盗装置

"只要陌生人撬开门锁,这个家用防盗报警器就会发出警报声."男子耐心向梁女士介绍防盗器,“因为是为了安全安装的,不用交产品费和安装费,只需交400元防盗器押金”。

梁女士收到的收据

400元押金?梁女士有点惊讶。她不是说免费的吗?

一开始梁女士没想到防盗报警器要交押金,但看防盗报警器装好后觉得放心就可以了,就把这400块钱转给了男子。

男子离开后,出于好奇,梁女士上门研究新安装的防盗报警器。

她仔细看了看。没有,为什么这个防盗报警器里没有线?于是,梁女士用手敲开了防盗报警器的外壳。好家伙,这是个空壳。

防不胜防,被“网格员”骗了!

梁女士又气又悔。询问附近居民后,她得知没有“格子男”安装防盗报警器,于是立即报警求助。

梁女士报案后,两名受骗的受害人陆续向警方报案。

接到报警后,深圳大众宝安分局福海派出所民警立即展开调查,并于11月下旬在东莞市塘厦镇将犯罪嫌疑人林某当场抓获。

目前,犯罪嫌疑人林某已被宝安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警方提醒大家,

如果遇到类似的上门服务,

一定要睁大眼睛,

核对对方身份。

为了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2021年六大常见骗局盘点

每个人的“雷电防护”

↓↓↓

01

回扣类——数量最多的案例。

这类诈骗占33.14%,排名第一。

欺诈:

申请花呗解冻

1.通过网站、QQ群、微信等渠道邀请刷单。

2.先做个小单,返还本金和佣金,加深信任。

3.之后会派发大量刷单任务或多次刷单任务,以“系统故障”、“任务未完成”等理由不还本金和佣金。

02

“杀猪板”——诈骗总额最高的骗局。

欺诈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各类欺诈总额的30%,居首位。

欺诈:

1.骗子潜伏在各种社交平台,把自己包装成“白”“高富帅”,主动添加受害者微信。

2.每天谈本地恋爱,嘘寒问暖,建立网恋或好友,骗取受害者信任。

3.诱导受害人参与虚假网络赌博和投资。

03

冒充公检法——单案损失最高的骗局

每起诈骗平均金额在15万元以上,被誉为“诈骗之王”。

欺诈:

1.冒充公检法工作者,给受害人打电话,以涉嫌犯罪为由恐吓受害人,发假“通缉令”等。

2.要求受害者对外界保守秘密,以此来孤立他的家人和朋友。

3.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自证其罪”。

04

冒充电商客服——危害不大但传播最广的骗局。

由于人们防范意识的提高,最容易收到的诈骗电话整体呈下降趋势,单个案件的涉案金额也在缩小。

欺诈:

1.骗子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告知其商品降价或质量问题,或者需要取消高级会员,否则会产生服务费。

2.进入骗子提供的退款钓鱼页面,填写个人银行账户信息。

3.骗子称账户被冻结或系统问题无法退款,伪造了贷款无法放款的假象。

4.骗子要求受害人在“花呗”、“借呗”、“京东”等贷款平台开通贷款额度。COM IOU”并将钱转到“流水”指定账户。

05

假贷款——让人越来越穷的骗局。

简单粗暴的诈骗会让你穷到只剩一张身份证。

欺诈:

1.骗子通过电话、短信、虚假广告等方式找对象。

2.诱导受害人下载无抵押、无担保、低利息等字样的APP,或者进入钓鱼网站申请贷款。

3.引导受害人缴纳担保费、验资费、解冻费等各种费用。,并伪造交易流水,造成借不出钱的假象。

4.骗了受害者的钱后黑他。

06

虚假投资——伪装成“老大哥”的骗局

各种专家讲座见多识广,跟风不投入。

欺诈:

1.骗子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授发展学生和培养对象。

2.利用社交媒体对受害者进行洗脑教育。

3.群里的“托儿”制造虚假的成功故事,提高可信度。

4.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投资网站或手机app上持续注入资金。

信息:科普中国

编辑:李潇潇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有朝一日
    有朝一日
    发布于:2022-04-27 04:37:45 回复TA
    恋爱,嘘寒问暖,建立网恋或好友,骗取受害者信任。3.诱导受害人参与虚假网络赌博和投资。03冒充公检法——单案损失最高的骗局每起诈骗平均金额在15万元以上,被誉为“诈骗之王”。欺诈:1.冒充公检法工作者,给受害人打电话,以涉嫌犯罪为由恐吓
  1. 司徒苇悦鸿
    司徒苇悦鸿
    发布于:2022-04-27 01:43:57 回复TA
    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计较,小骄傲者则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